•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约翰·杜威的民主、理性与安倍德卡尔的新佛教思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6:35:37 点击:

    【摘 要】 安倍德卡尔吸收杜威的民主、理性等思想,倡导社会改革,对印度传统社会,特别是种姓制度的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他认为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使得印度社会无法实现一个民主的真正的社会体,也无法使印度步入现代社会。最终,他构建了具有现代特征的新佛教体系,成为贱民争取平等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精神指南。

    【关键词】 安倍德卡尔;杜威;民主;新佛教

    安倍德卡尔是近代印度历史上杰出领袖之一,毕生致力于印度贱民及下层群众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安倍德卡尔曾先后留学美、英。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1913-1916),他师从杜威教授研究道德哲学,受到杜威思想的启发,他对印度社会和宗教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来寻求印度社会改革的道路。

    一、民主、平等与印度社会

    关于民主的定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一书中表述为:“衡量社会生活价值的两个要点分别是:社会群体利益是否达到被其成员共同分享的程度;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是否达到全面和自由的程度。……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妥善安排所有成员平等地分享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并且能够在群体互动中有弹性地调整其制度,(这个社会)就可以算是民主的。”[1]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是能够让社会中的不同团体之间自由地相互交流来往,社会成员具备共同的价值观,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社会目标一起努力并且相互尊重、彼此体恤。他所谓的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形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沟通渠道。

    杜威借用了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内渗”(endosmosis)一词来描述民主社会中社会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內渗”传达的是社会内部的流动性,即民主社会中提供各种管道使得团体和个人能够被串接起来。因此,作为民主社会的秩序应当拥有向各处发散的管道,以及各种自由的连接点。这个概念启发了安倍德卡尔关于民主的思考,他说:“理想社会应当是团体利益可以自由共享,不同团体之间能够有以各种方式自由地接触交流,即,它必须是内渗的。……它(民主)本质上是同胞之间彼此尊重和尊敬的态度。”[2]而“当某个社会中的人类群体被划分为特权阶级和服务阶级,内渗就不可能发生。社会肌体将会进入僵化状态。”[3]正如“印度社会秩序最醒目的特征就是:不同等级之间自由交换、自由学习是被禁止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共餐和通婚是被禁止的;《摩奴法典》的规定甚至达到不同等级之间普通的社交礼仪也被禁止的地步。”[4]安倍德卡尔将“內渗”作为参数用于对印度社会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种姓制度造成的等级固化现象阻碍了印度社会中人员的自由流动和思想观念的自由传播,未能提供社会“內渗”的自由管道,因此,这样的印度社会不符合民主社会的特征。

    杜威认为,对于真正的社会体来说,社会团体互动交流中的平等关系至关重要,即民主和平等是统一的。他说“每个社会都是由類似机器零件的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如果(社会关系)处于优劣对比的状态,那么不论(团体之间)彼此互动多么密切,也不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体。”[5]按照杜威的理论,种姓制度的存在使得印度社会形成严重的不平等关系,各等级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彼此隔绝甚至完全对立,因此,印度社会不是真正的社会体。安倍德卡尔社会斗争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在人权、社会地位、个人价值等方面获得平等与尊重,进而打破种姓制度下延续几千年的造成的社会团体的优劣对比关系,使印度各种族间得以相互往来,包括政治上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印度真正进入民主社会。

    安倍德卡尔参与并主导了印度宪法的制定,1949年11月26日宪法被采纳。由他草拟的宪法确实在多方面实践了对贱民利益的保护,如在接受教育,被雇佣和进入公共设施等方面免遭歧视,为表列种姓和部落在公共服务中所占配额予以保障等。但是宪法并没有如他所愿能够保护所有下层群众的权利。当他提出制定法典保护妇女的财产、继承和离婚的权利时,遭到了印度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以妥协告终。安倍德卡尔对印度的议会民主制越来越感到灰心,他意识到在印度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中,即使依靠法律也不能完全保障社会平等的真正实现,要想实现政治民主,印度首先需要一场社会改革。1951年,安倍德卡尔辞去了政府职务,开始着手改信佛教的计划,通过宗教改革为贱民谋求一个新的宗教身份从而获取平等的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

    二、信仰、理性与印度宗教

    杜威以教义和教规的关系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思考:“教义是判断事情的有效方法,是智慧的;教规是处理事情的习惯方式,是实用的。”[6]安倍德卡尔追随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义作为原则性的意识形态,是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而教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社会约定俗成的惯性,所以不一定是理性的。他以吠陀经典和摩奴法典二者的关系来说明印度教中的教义与教规之别。古老的吠陀文献是印度教教义的主要来源。吠陀经典形成的同时期,种姓制度开始形成,不可接触者开始出现在文献中,印度宗教由此形成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等特点。随后,婆罗门编纂了各种法典来维护种姓制度,其中尤以《摩奴法典》最为权威,由于古代印度缺少具有普遍意义的世俗法律,《摩奴法典》便获得了最高法律权威的地位。它详尽而严格地制订了各种姓应当遵循的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成为维护种姓制度的核心。在安倍德卡尔看来,作为印度教主要教义的吠陀经典,是印度宗教和正统哲学的思想渊源,它包含着印度古代文明的哲学、文学、宗教等文化和知识的基础,其内容是智慧的。而作为印度教教规的《摩奴法典》却是不理性的,它表现的是印度人对古老神话的迷信和对被征服者的残忍,尤其是对不可接触者的歧视和迫害。他对《摩奴法典》的严苛和刻板提出批判:“它制定了印度教徒必须遵循的教规……当人们对吠陀经典的涵义感到怀疑时,该怎么办?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摩奴法典》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用理性主义作为解释吠陀经典的准则,是绝对要被处以刑罚的。……只要是吠陀经典所规范的事,印度教徒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7]安倍德卡尔认为,正是由于作为教规的《摩奴法典》的严格和刻板,使得人们丧失了理性理解印度教经典的机会和能力,并最终导致种姓制度这种僵化严苛的落后制度得以几千年延续不变。

    印度社会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现代社会该如何对待传统与信仰呢?杜威的回答是:“人类是善于思索的理性生命体,……(人们)在接受任何事物时必须进行理性思考,而不能仅仅因为社会习俗或政治权力使然而去接受。”[8]“每个社会都可能会受到过去时代遗存下来的琐事、已失去效用的东西,甚至完全违背常理的事物的牵绊。……随着社会渐趋文明,(人们)会意识到应该保存和传承的并不是过往的一切成果,而是那些能够对当下社会及未来有益的部分。”[9]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主张运用理性思维对历史遗存的传统与信仰重新检视,并依据理性来选择那些对于当下社会有价值的信仰及传统,传统与信仰也需要净化。

    对于传统印度社会来说,种姓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钢铁框架,然而近代以来,它已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下层种姓更是牢不可破的桎梏。安倍德卡尔主张进行社会改革,摒弃这些旧的对当今社会无益的传统:“我最感谢老师杜威教授所说‘当一个社会变得更加文明,人们会意识到应当保留和传播的不是所有现存的成就,而是有助于未来社会更好发展的那部分’,印度教徒应当思考是将保留下来的全部社会财产传于后世还是选择有益的留给后人。”[10]安倍德卡尔为此写作了《种姓的消除》一书,指责古代印度宗教圣典繁殖出的种姓理论之荒谬,它发明出严格而残酷的不平等制度,将婆罗门矗立在社会顶端,而将贱民种姓贬抑至社会的最底层,使之成为印度社会、经济、宗教和政治上的永远的奴隶。这种不平等的制度使得印度社会无法实现一个民主的真正的社会体,也无法使印度步入现代社会,因此继续以这些传统作为当代印度社会的指南是不合时宜的。他进而批判印度教是由繁琐的传统仪式和陈规陋习构成的,不符合理性的宗教性格。1927年,他率领贱民焚烧了《摩奴法典》,走上了对印度教反叛决裂的道路。

    经过多年求索之后,安倍德卡尔最终选择了更适合理性和平等诉求的佛教作为理想宗教,在他所著《佛陀及其教法》中认为:佛教是理性主义的,因为“在佛陀看来,任何必要的时候,任何事件都可以被再度检验和重新诠释,佛陀确知自由思考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没有什么是绝对权威的,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相反地,(印度教)吠陀等圣典的绝对信仰和权威则完全否定了思想的自由。”[11]成长于印度传统文化中的安倍德卡尔最终選择了以改宗方式来实施社会改革,选择属于印度文化传统的佛教来做为贱民意识形态的皈依,由于对杜威思想的推崇,他以实用主义的方式对传统佛教进行了现代化、民主化、世俗化的大胆改造,使之成为适合贱民解放斗争需要的新佛教。

    【参考文献】

    [1][5][9] [美] 约翰·杜威. 民主与教育 [M]. 薛絢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P89.P4. P19.

    [2][3] 转引自Arun P. Mukherjee, “B. R. Ambedkar, John Dewey, and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 [J].New Literary History ,Volume 40, Number 2, Spring 2009,Toronto :York University.P8.P8.

    [4] Ambedkar, “India and the Pre-Prequisites of Communism”(undated manuscript)”, in Dr. Babasaheb Ambedkar’s Writings and Speeches,vol. 3[M].Bombay: Education Department, Government of Maharashtra, 1979.P113.

    [6][8][11] K.N.Kadam, The Meaning of the Ambedkarite Conversion to Buddhism and Other Essays [M].Mumbai: Popular Prakashan, 1997. P20.

    [7] Ambedkar, The Essentail Writings of B.R.Ambedkar [M], Edited by Valerian Rodeigues & Valerian Rodrigues,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295.P23-24.P17.

    [10] B. R. Ambedkar and V. Moon, Dr. Babasaheb Ambedkar, writiing and speeches,Vol.1[M].“Annihilation of Caste with a Reply to Mahatma Gandhi(1936)”, Bombay: Education Department, Government of Maharashtra, 1979.P79.

    推荐访问:卡尔 约翰 佛教 民主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