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藏传佛教文化背景下藏族大学生情绪感受性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6:30:22 点击:

    【摘 要】 本文认为,现阶段西藏藏族大学生情绪感受性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了解藏传佛教文化背景下藏族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对于促进特色化的教学发展乃至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该报告是基于对藏族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实验图片材料均来自国际情绪图片库,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为独立样本r检验,比较藏族被试与汉族被试对各组图片感受性的差异,组间变量为文化背景,组内变量为情绪图片类型。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各组情绪图片上均存在不同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使人们对藏族大学生情绪感受性有较多的认识。

    【关键词】 藏传佛教;文化;情绪感受

    一、前言

    1、学界对情绪的研究

    情绪活动对个体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而被学界加以研究并给出各种定义。黄璐(2011)在《冥想训练对大学生情绪体验和情绪感受性的影响》的研究中将情绪界定为两种,其一指单纯的有机体,即指个体在活动中基于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如恐惧、愤怒的体验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反应性、活动性过程,是种短暂剧烈且易随着外界对机体的满足程度而变化的。其二认为情绪还应该包括情感(affect),并认为情感应是人类特有的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具有明显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1]情绪活动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除大脑皮层的主导作用,皮层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等也起着待定作用。美国心理学家Lzard认为,情绪的定义必须包括主观体验、表情行为和生理基础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李承强(2012)在《个体对低唤醒度剌激情绪感受性的性别差异研究》指出,以往研究表明,人类的情绪加工及其对情绪刺激物的感受性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2]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负性情绪性刺激存在负性偏向,即相比正性和中性刺激,人们对负性情绪性刺激更敏感,且得到更优先的情绪性加工(Cacioppo,1999;huang and luo,2006;li and yuan,2008)。

    王玉佩(2015)在《正念禅修对负性情绪情境下注意子系统的影响》认为,情绪应包含了三个部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其中的主管体验应当是个体在对待不同情绪状态时基于自身的经验和生理而产生的自我感受,一种情绪对应着一種主观体验,它意味着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情绪的外部表现,一般被叫做表情行为,它是指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则是指个体在面对某一种刺激时生理层面的激活水平,是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3]

    2、文化对情绪影响

    根据以往的文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待相同事物情景的情绪感受是不同的。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在情绪的表达上更为活跃,他们会使用更多的肢体语言以及口语表达。相对来讲,亚洲国家表现则要相对含蓄,如在我国,很少有子女会当众语言表达自我对父母的感恩和爱意,更多采取行动方式,而这在西方国家则会更多使用语言表达。

    如曲丽丽,朱莉(2010)在《文化差异对情绪控制及情绪反应的影响》中通过对亚洲和欧洲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进行情绪上的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人们的情绪控制及其情绪体验反应,同时又是情绪控制与情绪反应的调节变量。并认为,与相互依存的文化背景相比之下,欧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即使是在群体中,将情绪看作是自我关注的中介,也是产生、维持和结束某种社会关系的方式。[4]因此,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对于个体的情绪表达是较为看重的,尤其是正性情绪以及更为自我关注的情绪。因为它更为强调个体意志,鼓励自我肯定,所有这些自然会对具体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前,情绪的诱发材料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材料。它是基于给被试呈现情绪性的单词、汉字、图片等刺激材料,基于此使被试达到特定情绪。日前,视觉刺激的标准材料刺激库也很是完善,如,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曽在文字方面建立的英语情感词系统和英文情感短文系统、在图片方面推出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都获得了学界的一致认可。但同时王玉佩(2015)在《正念禅修对负性情绪情境下注意子系统的影响》中指出,“文字和图片通常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有关”。而刘影等(2016)《情绪表达抑制功能的文化差异》中也指出在个人文化主义环境影响下表达抑制通常被认为发挥着较为负面的作用而不被鼓励使用,但在集体主义文化当中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偏向积极的调节策略。[5]

    而藏传佛教作为具有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及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与信仰系统,在大约三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时刻影响着对在青藏高原生活的藏民族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行为等。基于西藏地区特色,在有关宗教对情绪影响的论述中,早在1746年,Edwards就提出宗教情感是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综合体,在宗教情感中所包含的积极情绪感受包括希望、爱、欲望、愉悦等内容,并提出“爱”是所有宗教情感的基石。而用来描述宗教情感的词语比如爱、愉悦等词语毫无疑问都是一般情绪情感所涵盖在内的,有一般积极情绪的内容。并且研究发展宗教信仰经常与积极情绪相联系,宗教信仰能够提高生活满意度(Blaine&Crocker,1995)和幸福感(Clark,Friedman,&Martin,1999;Paloma & Pendleton,1990)。并且刘海兰(2015)在《宗教情感与一般积极情绪的差异》研究中发现,藏族大学生在评定国际情绪图片库积极情绪图片时对其效价的评定显著低于周仁来老师统计的汉族被试评定结果。并对此推测这可能是藏传佛教的教义强调苦行,减少了积极情绪体验。[6]

    基于上述,我们提出问题,藏传佛教文化背景是否会影响藏族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呢?藏族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与汉族大学生的情绪感受性是否一样呢?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西藏大学大学生64名,32名藏族,32名汉族,男女各半,其中藏族同学均信仰藏传佛教。藏族学生平均年龄为21.22±2.35,汉族平均年龄20.57±1.87。所有被试无任何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

    2、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图片来自国际情绪图片库(IAPS)。选取高度消极图片(效价<3)10张,平均效价1.99,平均唤醒5.71;中度消极图片(3<效价<4.5)10张,平均效价3.51,平均唤醒4.97;中性图片(4.5<效价<5.5)10张,平均效价5.00,平均唤醒4.61;中度积极情绪(5.5<效价<7)10张,平均效价6.15,平均唤醒5.67;高度积极情绪(7<效价)10张,平均效价7.58,平均唤醒6.14。

    3、实验流程

    在该实验中,采用PPT向被试呈现图片,图片呈现顺序随机,没呈现一张图片,被试凭第一感觉,使用键盘数字键对图片的效价(愉悦度)与唤醒(激活水平)进行评定。效价和唤醒都采用9级评分,效价越靠近1越消极,越靠近9越积极,在唤醒上分数越高,激活水平越高。待该图片的效价与唤醒评定结束后呈现第二张图片,直至50张图片呈现完毕。

    4、统计分析

    该研究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为独立样本r检验,比较藏族被试与汉族被试对各组图片感受性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

    图片效价与唤醒的均值如表3-1所示。

    对各组图片的效价与唤醒进行獨立样本t检验,民族为分组数据,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高度、中度消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效价和唤醒的感受上均存在差异,藏族大学生在效价上感受得更为消极,在唤醒上,藏族被试有更大的激活。对中度积极和高度积极图片的感受,两组被试只在唤醒上存在显著差异,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有更大的激活。

    四、讨论

    该研究结果发现了藏族被试与汉族被试在图片效价和唤醒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文化背景的确对被试的情绪感受性产生了影响。在藏传佛教文化背景下,情绪信息对藏族被试有更高的唤醒,并且,对于消极情绪图片被试的感受更为消极,包括中性图片,而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藏族大学生,对于外界事物信息更容易表现出同情、悲悯和激动等情绪相适应。而这种表现可能与其长期处在藏传佛教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氛围有关,而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已经融入当地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体用结合的现代藏传佛教文化中,佛家经典、寺院、乃至房屋建筑生活饮食都成为其影响因素之一。

    但祁正庆(2012)在《医学新生宗教信仰与家庭环境情绪控制能力的关系》中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针对不同宗教信仰者(无宗教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共计486名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在宗教的影响下被试对于情绪的抑制要高于无宗教信仰者。[7]而这与我们本次数据研究存在出入,猜测其原因,一在于SDS量表是信仰者自身主观进行选择评价,或许受到宗教教义的影响而自我抑制;二在于情绪材料图片的选择上未加入宗教图片,因而缺少了宗教影响的强制激活;三或许被试长期的自我抑制而具有一定的情绪释放。

    【参考文献】

    [1] 黄璐.冥想训练对大学生情绪体验和情绪感受性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 李承强.个体对低唤醒度剌激情绪感受性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王玉佩.正念禅修对负性情绪情境下注意子系统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

    [4] 曲丽丽,朱莉.文化差异对情绪控制及情绪反应的影响[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5] 刘影等.情绪表达抑制功能的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6.

    [6] 刘海兰.宗教情感与一般积极情绪的差异[J].学术探讨,2015.350.

    [7] 祁正庆.医学新生宗教信仰与家庭环境情绪控制能力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

    【作者简介】

    周建越(1995.03-),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

    推荐访问:藏族 藏传 情绪 佛教文化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