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用佛教思想解读李碧华《饺子》的悲剧意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5:31:11 点击:

    摘要:香港作家李碧华的短篇小说《饺子》,讲述了一个惊悚的“吃人”的故事。用佛教思想解读《饺子》,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小说中的悲剧意蕴。本文用佛教思想来分析小说人物身上各自的“贪”“嗔”“痴”,及其导致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这种悲剧意蕴更超越了地域、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直指人类的原始欲望和本性,既有超越的意义。

    关键词:李碧华,佛教思想,《饺子》,贪嗔痴,因缘果报

    引言: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是香港文坛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她写尽痴男怨女、悲欢离合、都市旖旎、人性欲望。她的创作总是用尖锐犀利的笔锋刺破人类温情脉脉的面纱,将人性最黑暗、最残酷、最丑陋的一面展示出来。充满着凄艳、辛辣、惊悚的气息。

    李碧华的短篇小说《饺子》是都市惊情系列的代表作。《饺子》充满了诡异与惊悚,用冷静残酷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吃人”的故事、一群妖冶人间的贪婪“食客”。前承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文化,远溯可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相联结。小说中既有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生活,又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与深远意义。

    近年来,随着香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学界对于李碧华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李碧华小说与电影“联姻”的研究、女性主义与人性反思、香港边缘意识等方面。其中,对于短篇小说《饺子》的研究较少且未成体系,往往注重分析其于电影改编的异同、女性意识的抒发等内容。实际上,李碧华的小说中总是带有一丝隐微的禅意和宿命感,《饺子》也不例外。以佛教思想来分析解释《饺子》中的人物的命运悲剧,能够更加深刻地让人体悟到都市环境中人性堕落与迷失的悲剧。

    一、从“贪”“嗔”“痴”解读人物

    佛家认为,人们受的一切痛苦,都源于“贪”“嗔”“痴”三毒。《饺子》便刻画了一群“贪”“嗔”“痴”的众生相。

    “贪”,即“贪婪”,对他物起贪爱之心且不满足。

    豪门阔太艾菁菁,为了挽回出轨丈夫的心,便想让时光倒流、重回青春。对于青春美貌的贪让她找到了媚姨,吃下了一个一个的婴胎饺子,然后慢慢上了瘾,如瘾君子一般,不能自拔地,一意追求更好的,更快见效的“极品”。即使日渐进展,起了作用,但她仍贪婪地渴求青春美貌多一点、更多一点。贪婪使她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不归路,慢慢丧失了人性,变成吃人不眨眼的魔鬼。她贪图青春,更是贪图青春美貌给她带来的丈夫的爱、家庭的财产、自以为是的“幸福”。最终,对于青春美貌的贪和对于独占李氏家产的贪,使艾菁菁将刀举向了丈夫与小三还未出世的“私生子”,變成了“一头嗜血的兽、一个走火入魔的妖妇”

    媚姨——月媚阁中婴胎饺子的制作者——充满了对于青春美貌的贪、对于金钱名利的贪。媚姨对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念念不忘,实则是对于自己青春年华的执着追求。于是,她吃了几十年的婴胎,时不时地偷吃为客人准备的婴胎饺子和水果,总是不会刻薄自己,成了一个不老的“妖妇”;她贪图香港人的身份,便委身嫁给一个没有文化的香港厨子,香港“三粒星”的身份证,成了她向多年前抛弃自己的男友炫耀的资本;到港后,贪图金钱,媚姨打响了月媚阁饺子的招牌,吸引各路豪门阔太,收获了不同数目的支票、最新款LV的包袋;为了艾菁菁的巨额支票,她不顾别人的生死,昧着良心为中学生小琪流产,得到她五个月大的胎儿,满足了自己贪婪的欲望。

    艾菁菁的情敌、李世杰包养的小三Connie,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不需要贪图青春,因为她正拥有不必粉饰的美好年华。可是,贪图金钱地位,她不惜违背道德,成为地产业巨子李世杰的小三;为了金钱,她可以用自己怀胎十月的孩子来交易;为了艾菁菁双倍的价格,她难抵诱惑,可以拿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交换。

    《饺子》中,不仅女人贪,男人也贪。地产巨子李世杰也千方百计的重拾青春,他日日进食鸭仔蛋补身,包养年轻貌美的Connie抓住青春的尾巴,并且渴求一个孩子,哪怕是私生子。当听到媚姨与艾菁菁“吃人”的时候,他追问“有效么”,也变成了贪求青春而“吃人”的野兽。

    “嗔”,即“嗔怒”,对于人生逆境或不如意之事的嗔恨之心。

    在小说中,小琪是一个底层饱受苦难的人物形象。她本是一个十五岁天真烂漫的学生,但却意外怀孕,被母亲带去找媚姨流产。在母亲与媚姨两个人的逼问下,才得知原来是小琪的禽兽父亲强奸她致使怀孕。琪母情绪失控,更加坚定了要给小琪堕胎的决心,媚姨的堕胎“黑市”,最终断送了小琪年轻的生命,而琪母不可以不说是帮凶。最终,因为嗔恨,琪母选择了最为极端的方式——杀死禽兽丈夫、然后自杀。

    人们的贪婪、嗔恨,最终是因为“愚痴”,不明白事理因果以及如何取舍,没有一丝智慧,于是造作了贪欲及嗔恨的种种行为。

    艾菁菁、媚姨、李世杰身上都有着贪欲,他们都贪图可以青春永驻。表面看来,李世杰是地产业巨子,艾菁菁是过气明星、豪门阔太,是社会的上流人士,拥有金钱、地位和荣誉;媚姨倚仗自己,从一个平凡的深圳医生,精明打算,变成坐拥财富、自由自在、容颜不老的“真正”的香港人。可是,从佛教眼光来看,他们都是“痴人”。因为愚痴,他们都贪求可以永葆青春。而青春易逝、容颜衰老,是大自然不可改变的规律,没有人可以完全抵挡岁月的痕迹。而这些人却在执着地追求,想要逃脱岁月的洗礼。他们愚痴地认为婴胎饺子可以使青春永驻、容颜不老,仿佛秦始皇不断寻求长生不老药一般滑稽可笑。

    琪母的嗔恨,葬送三条生命。而嗔恨也是正是因为愚痴。身处香港底层社会,他们的灵魂在肮脏的屋村内早已变得麻木,没有智慧,小琪的父亲变成了禽兽,琪母则变成了刽子手。

    “贪”“嗔”“痴”三毒,是由于人们的“无明”,进而引起认为“有我”而产生的。“无明”便是缺乏智慧,而“有我”便是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恒定有常的。世间事物及人生都是由多种条件或要素所构成的,都处在与其他事物相依相待的因果关系中,都是因缘和合的流转变化过程。既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其自性,因而自不免有迁流变化,而不可能恒常不变,始终保持常态。“无明”使人们无法认识到世界的“无常”与“无我”,而是产生了“我执”。为了一个虚幻不实的“我”而去贪婪、愤怒、嫉妒、怀疑等等,汲汲追求虚幻的身外之物,从而无休止地造业和受苦。艾菁菁对于青春的执着追求,便是“我执”的体现。而实际上,无论是她视若珍宝的家庭、婚姻与财富、地位,还是她苦苦追求的青春永驻,都是梦一场,终将化为尘埃泡影,只是她自己不愿醒来。媚姨苦心经营大半生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贪”与“痴”和“我执”,又使她开始新痛苦的轮回。

    《饺子》对于众生“贪”“嗔”“痴”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实际上,“贪”“嗔”“痴”不仅存在于故事的主要人物身上,小说中许许多多未出场的人物,何尝不是如此。更深一层,李碧华对于众生“贪”“嗔”“痴”的刻画,已经超越了地域、民族、国家的界限,而是直指人类的本性,揭示了对抗时间和青春永存的人类原始的永恒幻想。正如小说中说,“对青春美丽,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一样,都贪,多一点,更多一点”,“只要世上还有男人,有女人,有悲欢离合,有恐惧,有哀伤,有担忧,有豁出去的狠劲,就有食客”

    二、结语

    一部《饺子》,刻画了充满“贪”“嗔”“痴”和因缘果报的妖冶人生。小说中的人物,因其身上的“贪”“嗔”“痴”三毒,各自的人生都充满了痛苦和悲剧。对于青春永驻的贪欲,使得媚姨和艾菁菁甚至李世杰都堕入了生命的深渊,丧失人性成为嗜血吃人的恶魔。因为因缘果报的存在,吃人者最终会得到血腥的报应。当媚姨的传奇结束,会有如艾菁菁一般的人前仆后继,成长为新一代的“媚姨”,也必将重复着媚姨的传奇和衰落。因为愚痴和无明,人们的悲剧命运不断轮回,无始无终。同样,这不仅是媚姨和艾菁菁的悲剧,也是具有超越性的人类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李碧华.饺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1.

    [1]张虹,徐凤.《山椒鱼》的新阐释:“贪嗔痴”与“因果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2):40-42.

    [1]才华加.藏传佛教生死流转图及其功能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3):31-36.

    [1]孙伟平.佛教价值观的六个基本要义[J].河北学刊,2013,33(06):38-42.

    [1]贾愫娟.饺子能否使青春永驻——李碧华《饺子》小说与电影对读[J].名作欣赏,2018(23):68-69.

    [1]黄振.从光怪陆离的妖冶人间谈论李碧华小说中人性善与恶的畸变[J].大众文艺,2015(18):24-25.

    推荐访问:佛教 意蕴 饺子 解读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