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侧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学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3:50:55 点击: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侧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改进措施,适合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应用能力培养 自主性实验教学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能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在过去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学院的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亟需改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和内容偏重于培养理论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典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内容:计量经济学概述,经典单方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经典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简单的面板数据模型、简单的时间序列模型(内容主要包括单整、协整、误差修正模型)。我院采用的教材是张晓峒教授编写、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量经济学,也是南开大学研究生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偏重于理论的严谨性,呈现方式是先介绍理论和理论的推导,再介绍理论的应用,而且往往重点在理论的介绍和推导。由于理论的分析和推导对于应用型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讲过于烦琐,会让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产生恐惧和厌烦。再者,这样的呈现方式会让学生误以为一定要把理论弄清楚,才能往下学习如何应用,导致有不少学生被理论困扰,花了大量时间,继而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二)跨专业考生的比例较高、先修知识积累薄弱

    我学院的研究生历年来跨专业的考生比例较高,约占40%-50%,有些学生研究生时学习的是物理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这不利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因为计量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经济学课程,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专家们为了满足较少学时的需要,往往保留了重要的数学抽象推理部分,略去了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从而使得这门学科的计算性较强,淡化了这门学科的经济学性质。在教学中,许多章节出现了数理推导,导致学生对课程性质产生误解,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数学课,继而产生畏惧情绪,至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对解决经济问题有什么帮助更是不明了。对于计量经济学而言,教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一样,必然使某些专业的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尤其对于许多文科生源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压力大,对教师讲解的数理计算部分不甚明白,从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计量经济学是多门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微观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目前,许多学生的前期知识积累薄弱,而上述课程的学习与否、学习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目前研究生中级计量经济学的学时数通常在30学时之间,这使得学生如果前修课程学习效果较差,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问题

    计量经济学作为方法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实践和统计软件实现三者的结合,因此,教学过程习惯于分成计量经济学理论与计量经济学实验两部分。我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也是据此而行,一般安排10周20学时的理论教学和5周10学时的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时间和各种相应的条件、设备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只能通过布置作业方式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实践教学部分,由于我学院的研究生每年来约有半数的学生是跨专业考生,此前并未接受过相关计量软件的训练,导致讲授软件应用的时间过多,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并不增加知识含量;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则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限制,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增加了教师评判的难度;教师指定分析任务、给出数据,由学生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和分析,则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总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的分离以及时间衔接欠合理,容易导致两者之间脱节,成为独立而不易协调的两个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不利于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组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一)简化理论教学

    减少枯燥理论的讲解与复杂公式的推导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纯粹掌握理论。因此,遵循教学规律,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讲解原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做出调整,对于一些较难的数理推导可以适当删减,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时间序列模型中涉及大量的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的内容,要完全弄懂随机过程和随机分析的内容可能需要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水平,所以在讲解时间序列分析时,适度减少一些繁杂的数学推导过程,尽可能简单化地把基本原理讲解给学生,再利用经典案例与习题训练他们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复习所要用到的数学与概率论基础知识,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二)引进经典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计量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对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学生容易了解建模需要的经济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理论,降低建模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必备条件,包括强化理论教学、建设案例库、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重点掌握一个应用软件等几个方面。一个适应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需要满足几方面的要求。一是案例来源广泛,尽量利用针对性强的经济实证分析材料,素材可以取自国内外,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以增加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案例数据来源的方便性,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主题的反映和解释,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形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四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

    三、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一)合理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学方法基本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教学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分离、与实例分析相分离、与软件教学相分离,与实习应用相分离。关于计量经济学软件教学存在两种思想,一种认为应以一种软件的精讲和应用实习为主,另一种认为应对各种软件作广泛的介绍。一些人认为理论方法教学不应与某种特定软件的应用紧密结合,具体学习什么软件应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来定,另一些人认为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教学应与某种特定软件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后一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只有将理论方法教学与某一具体的软件结合,才能在教材编写时真正做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课题的分析解决相结合,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教学相结合。而且软件的选用应考虑到研究生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该课本身的学时数限制,应当选择直观的,不需编程或较少编程的,易于掌握的软件,例如Eviews 这样的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基本能够满足所有计量经济分析应用。

    (二)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自197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研究生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4个学时回顾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然后讲授宏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的发展。它们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构成了计量经济学中级课程的主要部分。在教学过程的最后2个学时,为学生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前沿发展,包括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和Mcfadden开创的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离散选择模型理论等。

    图1 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步骤图

    图1显示了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类型依赖于表征研究对象状态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型。在模型类型确定之后,依据对研究对象的系统动力学关系的分析,设定总体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在经济理论指导下所分析的关系进行统计必要性检验。当总体模型被正确设定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毫无疑问,模型估计必须得到样本数据的支持,模型估计结果依赖于样本数据的质量。模型经过估计和检验后进入应用,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数据支持。比如用于预测,必须首先给出预测期的外生变量的数据,这些都是侧重研究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胡荣才,王亚雄.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09) .

    [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1).

    [3]王少平, 司书耀. 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

    [4]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5]成九雁,秦建华. 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对《经济研究》1979-2004年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研究,2005,(04).

    [6]俞培果,高翔.研究生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

    [7]庞皓.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统计教育, 2004,(03).

    [8]李南成,张卫东.研究生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统计教育,2003,(06) .

    [9]袁建文.经济计量学实践教学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推荐访问:侧重 若干问题 计量 经济学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