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在化学高效课堂中实践与应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09:05:33 点击:

    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阻碍着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思想鲜活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与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缺少。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一个探索化学奇妙世界的过程。教学中结合课本提供的大量实验、图片、文字,直观形象的展示化学的学科特点,提升化学魅力,我校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遵循“质疑—探究——释疑—练习反馈”,通过研讨课和同课异构等,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

    化学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依据“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通过实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化新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高一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研讨课“同课异构”,两位老师有关必修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虽然教法不同,但设计思想相同,紧紧围绕学生主体,通过学生对电化学原理的探究,结合简单实验仪器,使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电子转移与电流的形成,深刻理解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师生探究和实验,一步步把学生带入电化学的世界,教学用具学生和老师共同准备,无论师生制作的水果音乐贺卡,还是老师讲的“镶有用钢丝固定的金牙的格林太太”的故事,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引导的和谐与统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帮助、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又如我在给学生讲白磷的自燃现象时,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盛放在水中的白磷分切成小块放在烧杯中,再给一瓶试剂(二硫化碳)、一个铁架台、一张纸、一把扇子和一根蜡烛,做“煽风点火”实验。(提示:白磷易溶解在二硫化碳中)学生会很快探索出用一张纸蘸取一点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的白磷,挂在铁架台上,用扇子去扇。同时,用扇子去扇正在燃着的蜡烛。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两次看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这时,会有学生有意无意地提出问题,教师此时“乘机”向学生提出假设:如果白磷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最低着火点,它会自燃吗?而蜡烛呢?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此时已被有趣的实验现象所感染了,通过查阅资料和学习磷的性质,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相关知识。

    二、在理论知识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

    化学理论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理论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也是高考试题选材的重点(2015年全国II试题理论部分占到30%以上),化学理论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较为抽象,且内容广、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也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设计中,根据化学理论研究的一般过程,依据现象—规律—原理—应用这一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思考、质疑、探究,借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有效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化学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启迪学生思维,完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例如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部分知识,考虑到学生在必修二学习中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选修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溶解结晶平衡入手,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判断方法,这样逐步深入的认识知识,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使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们设计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即:

    (1)类比讨论法:由溶解结晶平衡迁移到化学平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逐层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和5个特征。

    (2)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举例法: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化学平衡教学的难点,利用典型习题,依次深入,不断总结深化,分散难点。

    (4)图表分析法: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利用图表分析数据,引出化学平衡常数。通过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在习题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

    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这是一种模拟实际的应用练习,在假定的“实际”情景下去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课、实验课教学相辅相成,是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巩固、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大多数时间是习题讲评课,如何使习题讲评课有较大的收获,使学生跳出题海战术,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应更加重视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我们通过充分讨论,认为以下模式较为理想,即:课堂导入→教师考点展示→教师出示习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题意→教师纠正补充→师生提炼总结→学生平行题训练→教师反馈订正→师生总结拓展→学生自我消化→学生巩固训练→教师布置作业。高三习题教学中,以高考综合题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推理,使学生主动想办法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习题训练中也应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不能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果没有了教师合理科学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航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学目标和育人的目标就很难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成了空话。只有当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我们的新课程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该作者是甘肃省省级重点课题《构建“三目标四环节六原则”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课题立项号GS[2014]GHBZ080

    推荐访问:高效 主体 课堂 引导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