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以活动课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9 09:46:03 点击: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高等师范学校大力开展活动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实践证明,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撰写小论文、编写村史、编写校史、编写文物古迹介绍等活动方式能较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同时在活动课的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教师与学生、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课内与课外等五种关系。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全面提高;能力;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和造就创造型高素质人才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使命已摆在我们面前。然而,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以知识灌输为主要形式、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束缚着师范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得素质教育有名无实。“穷则变,变则通”,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高效、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怎样才能科学地、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一、开展历史活动课,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不断的总结,我认为,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历史活动课是形式多样的,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来谈谈几种常用方式实施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以抛砖引玉。

    1.课堂讨论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课堂讨论、交流看法、发表见解,可以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堂讨论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选择:新旧知识联系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生疑惑处、历史事件的比较处、探索规律处、史学观点处。选择的讨论问题应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讨论不必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能提出观点,举出论据,有效地论证就是成功的、可取的。

    2.辩论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引进辩论这一更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就某些争论问题展开一番舌战。如教师针对哥伦布航行的结果和影响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曙光大于灾难,灾难大于曙光”;或者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截然相反的“性恶论”提出来,让两种观点的各自赞同者推选出几位同学组成辩论双方,模拟前几年影响很大的国际大专辩论会程序进行辩论。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口才。学生发表见解时常闪烁出不同凡响的智慧火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是推动学习的极好动力。

    3.演讲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演讲,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表现能力,同时使学习生活充满生气和活力。比如在纪念“一二·九”运动或者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的强大而发奋努力的决心。

    4.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采用戏剧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探讨情感、态度、价值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在学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我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英国的国王和首相,几位同学扮演英国的下议院议员,其余同学扮演选民。在我的引导下,让他们把各自所代表的人物的权利和职责表现出来,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以及君主立宪制的实质。角色扮演可以使情感和认知统一,改变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现象,充分发挥了非认知因素对认知因素的作用,相应减轻了认知难度,有利于认识效果的提高。

    5.撰写小论文

    教师选择课本中某些重要又有意义的章节,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阅读补充材料,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如在学习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小论题:如“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分化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等;让学生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关的文字和图像资料,撰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小论文;最后再组织一场论文宣讲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论述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编写村史、校史、文物古迹介绍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在开展活动课时借鉴。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参观、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化知识为技能,对学生大有裨益。

    二、活动课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事关人才的培养方向问题。现实已清楚地告诉我们:“高分低能”的学生已远远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的接班人将各项事业推进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使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以教师的“动”代替学生的“动”。同时,教师必须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知识,在活动课实施前,应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料或材料,能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点拨,胸有成竹,高屋建瓴。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统一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成了空谈。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是最终目的,知识只是依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等等,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不能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应该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业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实践已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就会因此停滞不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始终把培养创新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能作为活动课教育目标的中心,不仅能够学习和获取前人创造和发现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会创造和发现。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走出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必要补充。同时,我们又要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不必拘泥于形式,以取得好的效果为出发点,灵活实施,这样才能使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大力开展历史活动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变革,也是师范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更新观念,积极投入到对历史活动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全面素质,那么,我们必将迎来高师历史教学改革的春天。

    推荐访问:促进学生 活动课 素质 能力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