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第一部村史背后的故事:父亲的愿望,消逝的村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9 08:55:47 点击:

    如今,“乡村中国”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朝着“城市中国”进发。没有人能说得清,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一幢幢高楼竖起的刹那,大量见证历史的地方文物随之飘逝。祖辈、父辈种稻收麦的耕作之苦,如今的年轻一代可曾体会?夏夜围坐庭院的温馨场景,现在搬进小区公寓的邻居们尚能忆否?

    2014年6月15日,优酷网上出现了一部名为《老张的愿望》的微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者是家住江苏省无锡市的居民张哲峰,电影中的主人公则是他67岁的父亲张叙金。电影中老张有一个愿望,就是赶在村庄被改建前,为自己生活多年的村庄写一部“村史”,用来纪念那些消失在眼前的村落,以及曾经亲如一家的邻里情。

    张哲峰用一部电影向父亲致敬,这部充满温情和淡淡忧伤的8分钟微电影,感动了无数看客,在网上一夜爆红。

    儿子问:“爸爸,这么脏的水能喝吗?”

    今年37岁的张哲峰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扬名街道清一社区张木小桥村(现改名为东塘村)。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结婚后依然回到村子里和父母同住。这个简单的小村落,寄存了他所有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村子后面有一个小土坡。放学后,张哲峰便和小伙伴们围聚在这里做游戏,大家一起从土坡上往下冲,谁最先跑到终点谁就赢,赢的人可以得到一枚弹珠。有一次,张哲峰往下冲时被石头绊倒了,下巴磕出了血,小伙伴们吓坏了,齐声喊大人。那时村子很小,大喊一声,就像广播一样,整个村庄的人几乎都能听见。听到喊声,大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

    2000年开始,张木小桥村开始拆迁改建,青砖白瓦的小房子消失了,原先的小土坡也没了,记忆中的老榕树也被挖了。看着轰隆隆的挖土机把记忆中的那些物什一件件铲除,张哲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和儿子比起来,67岁的父亲张叙金跟张木小桥村感情更深。在他小时候,张木小桥村是被两条河包围着的,河水清澈,每天早上,河两边围聚了很多洗衣淘米的妇女,大家唠着家常,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到了夏天,小河就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立马跳到河里洗澡游泳。男孩子调皮,光着屁股就下水,常能听见谁家阿妈在远处喊着:“小阿仔,别耍了,快回来带弟弟。”可谁也不愿回去。那时,河里的鱼很多,有的鱼现在的孩子都没见过,撒下一网,晚饭菜便有了着落。

    等张哲峰出生时,因为受了污染,河里飘满了浮萍和绿藻,再也不复当年的清澈,别说喝,闻起来都很臭。再后来,水没了,只剩下干涸的河床。每每听父亲说起这条河的事,张哲峰都感到惋惜,他经常对年幼的儿子说:“你爷爷以前经常在这河里游泳,爷爷是喝这里的水长大的。”儿子抬着小脑袋,不解地问爸爸:“这么臭的水能喝吗?喝了肯定会肚子疼。”张哲峰无言以对。

    晚上,爷俩坐在院子里聊天,张哲峰把儿子的话当成笑话说给父亲听。张叙金听后,轻叹了一口气:“别说这些小辈,就是我们这些老一辈,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以前村子里的事。村子被拆了,建了小区,虽然越来越干净,可记忆中的那些场景也消失了,有时候,我真想做点什么,留个纪念,不然等我们老辈们走了,谁还知道张木小桥以前的模样。”张哲峰一听当即表示赞同:“现在因为拆迁,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古朴的村落在消失,等孩子们长大了,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都不知道祖辈们是如何生活的。”

    张叙金退休之前是江苏申锡钢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想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张木小桥村写部“村史”,以这种方式把村子原先的印迹留存下来。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张哲峰帮着找来很多资料。虽然张叙金也种过地,对农村的生活习惯也很熟悉,但要真正展现张木小桥村的真实面貌并非易事。

    张叙金开始在村子里走街串巷访问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知道一些关于这个村子的不同记忆。张叙金首先找到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听说他要写村史,很感兴趣,跟张叙金讲了很多。以前,村东头有棵大榕树,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树底下纳凉。那时,大家下地干活时都喜欢用玻璃瓶带一大瓶茶,往往等茶喝完了,大家还在唠嗑,聊谁家地里的麦子长势如何,谁家的田埂得拢土了,女人们聊得大多是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

    说着说着,老人眼睛湿润了:“都说土地是农民的根,可现在哪还有根啊!”

    村里有位卖了一辈子豆腐的老艺人,村里人称他戚师傅,张叙金为了记录下做豆腐的过程,凌晨5点多就赶到戚师傅家,一边看一边写。

    张哲峰觉得光用文字不够,如果配上图片的话会更直观。做动漫设计师的他便在闲暇时跟父亲一起“采访”,父亲用文字记录,他用镜头记录,父子俩一起为完成村史而努力。

    远近的忧思,消失的还能回来吗?

    在写村史的过程中,很多地理上的资料,张叙金并不精通,只能求助儿子在网上帮忙查询。这样一来很不方便,张哲峰给父亲当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上网。张哲峰经常半夜起床喝水,看见书房的灯还亮着,父亲正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在键盘上敲击着。灯光下,父亲的神情那样虔诚,似乎正在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

    2006年初,《张木小桥印象》开始动笔。而此时,张木小桥村的拆迁工作仍在继续。

    一天早上,张哲峰刚出门不久,很快又折返回来,拿起相机就往外冲。父亲忙追在后面问:“出什么事了?”张哲峰含糊不清地回答:“石磨要被移走了。”张叙金一听,忙跟了上去。

    张哲峰口里的石磨其实是块平整的大石头,以前村民磨面时都用它,旁边是个石舀子,用来打面的。这口石磨对张哲峰来说,有着太多美好的记忆。生活在农村,对于时节总是通过桌上的饭菜来感应。三月过后,地里会冒出一种野菜,这种野菜是张哲峰的最爱。

    母亲把野菜采回来后,把经过浸泡的糯米放在石磨上磨出来,然后把野菜剁碎,和面粉搅匀后,用榔头砸出均匀的面团。野菜的汁水渗透到面里,蒸熟后特别香。对张哲峰来说,每次家里吃这种粑粑就跟过节一样。这些年,石磨静静地待在那,现在因为拆迁,石磨要被挖土机砸碎运走。张哲峰抓紧时间拍了很多照片,他知道,以后,对于石磨的印象,后来的孩子也许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或者在博物馆里参观了。

    晚上,张哲峰把照片整理出来,发到了当地论坛上:“小时候,我很向往城市的生活,觉得城市里什么都有,可看着自己生活过的张木小桥,一点点消失,心却十分难过。我们把农村慢慢改建成城市,然后再在记忆里追忆过去的美好,很多人甚至为了过田园生活,放弃在城市里的一切,谁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张哲峰的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网友说:“随着那些老房屋的应声倒塌,那曾经古老的街道消失了,那幽深的胡同消失了,那宽敞的庭院消失了,那爬满院子的青藤茂密的葡萄架消失了,那高一声低一声的鸡鸣犬吠消失了,那街坊四邻在胡同来回走动的身影消失了,那老街道老胡同里流传着的故事消失了。而这些消失,则永远也不会回来。”“以前,回村的路是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很难走,现在,村村都修了水泥路,虽然方便很多,但再也体会不到赤脚在泥地里走的感觉。”张哲峰把大家的话转述给父亲听,这更加坚定了张叙金写村史的信念。

    2008年春节,《张木小桥印象》进入最后的收尾工作。最后一篇,张哲峰建议父亲就写“年味”,因为过年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和风俗的节日。

    张叙金写道:“过年是小孩最盼望的日子,浓浓的年味从腊月就开始蔓延,家里也会把腌制好的咸货拿出来挂在门口晾晒,远远地你就会看见这些。大年初一的那天小孩是高兴的,因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糖果,拜年的时候会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手里抓着、嘴里吃着、衣服口袋里还装着,如果装不下了,立马送回家里,再跑出来。”

    写着写着,张叙金拿下眼镜对儿子说:“现在的年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过年就跟平时一样,家人在一起吃个饭,说声“新年好”,小孩也不盼着过年了,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了。过年可以吃到的东西,平时也可以买到,现在的过年只是一个形式。”

    大过年的,张哲峰并不想父亲难受,便安慰他说:“今年过年我陪你一起去给那些叔叔阿姨们拜年,有些东西咱们改变不了,但拜年完全可以继续保留。”

    大年初一一早,张哲峰便陪着父亲一起去那些老邻居家拜年。看着张哲峰父子,一些邻居先是惊奇,然后非常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去,拿糖拿烟。一位老大哥对张叙金说:“咱们邻里之间多少年都没走动了,你能来,我真高兴。”张哲峰陪着父亲转悠了好几个小时。等他们回来后,陆陆续续便有一些小辈来他们家串门子。整个村子似乎再次活了起来。

    2008年8月13日,《张木小桥印象》正式出版。村民们看到这本书,感觉非常熟悉,里面所描述的场景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父亲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张哲峰打从心眼里为父亲高兴。

    儿子拍部微电影向父亲致敬

    《张木小桥印象》出版后,张叙金成了村里的名人,村民们都喜欢和他聊天,希望他能把更多的东西记录下来。张哲峰送给父亲一部照相机,这部照相机成了张叙金的“宝贝”。

    此后几年,张叙金一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张木小桥的变迁,这里的每一点变化都被他的镜头记录下来。看着父亲整天忙进忙出,张哲峰打从心眼里佩服,他想为父亲做点事。

    思来想去,张哲峰想为父亲拍部微电影,记录父亲写村史的前前后后。他在电影开头写道:“每个人都有愿望,有的愿望很远大,有的愿望则很渺小,而老张的愿望,自始自终都跟张木小桥联系在一起。他说,张木小桥以前很美,虽然现在更美,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和老张一样,有同样感觉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过着过着,会遗忘了曾经的生活,稻田、麦浪、自然熟透的瓜果,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也许有天,农民会成为这个世上最让人羡慕的工作。”

    刚开始张叙金并不赞成拍什么微电影,他觉得自己很普通,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可是张哲峰很坚持,他告诉父亲,他希望这部微电影能在一片拆迁声中,让人能停下脚步,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或者还留下了什么。张叙金这才同意。

    2014年春节过后,电影正式开拍。张哲峰不是专业摄影师,很多场景他都把握不好,浪费了很多胶卷。村民们知道后,自发组织了一场露天晚会。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舞狮子、玩花灯,他们都希望张哲峰能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2014年4月的一天,外面下着大雨。张哲峰和父亲坐在家里喝茶,聊着聊着,张叙金对儿子说:“以前每次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躲在屋檐下,看雨水哗啦啦地往下流,那时候,荷塘里有很多荷叶,我喜欢采片荷叶,拿在手上接雨水。你奶奶说,用荷叶接的雨水泡茶特别香。”这个场景一下子击中了张哲峰的心,他觉得画面很美,而且又有历史的醇香在里面。

    张哲峰穿上雨衣,对父亲说:“爸,你要是不介意,能不能配合我拍个镜头。”张叙金一口答应下来。下雨天,父子俩愣是在雨中站了一个多小时。

    经过整整五个月的制作,《老张的愿望》终于完成。

    2014年6月15日父亲节这天,张哲峰把这部微电影《老张的愿望》放到了优酷网上。张哲峰在电影里说:“65年,23725天,569400个小时,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一条河流的从有到无,是一个村庄到社区的变迁,还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大家在后面留言说:“每个人都有家乡,那是我们在外日思夜想的地方,可是,很多人回去之后却发现,以前的家味不在了。不可否认,因为拆迁,很多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可我们总在某个时候,心里会怀念以前的生活,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又或许只是母亲手下的一个馍馍。正如老张一样,每个人都有愿望,而你的愿望又是什么?我们总希望,有些东西能永远留存,哪怕只是在心里。”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

    推荐访问:村史 第一部 中国 村庄 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