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与时间的游戏——对《殉葬》的时间解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9 07:25:09 点击:

    摘要:《殉葬》是福克纳众多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它以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黑奴的逃亡之旅。本文从时序、时距和时频三个方面来分析《殉葬》中的叙事时间特征,旨在揭示福克纳精湛的叙事技巧及其作品主题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殉葬》;叙事时间;福克纳

    总述

    时间在传统小说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依照自然时空的序列建构因果关系,再现社会生活,使读者的阅读过程井然有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时空的感知体验发生了变化,这也使得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对时空的艺术表达进行了重新构造。“在现代小说叙事中,完整时间被打破,小说事件被破碎的时间分割得七零八落(刘宏志,2013:162)”。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在创作中十分重视时间。他创作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殉葬》作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整个故事情节在大跨度的时间跳跃中来回穿梭,小说所涵盖的一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似乎被凝固成恒久的现在。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界限被打破,印第安部落的百年兴衰一览无余。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约克纳帕塔法县印第安契卡索部落的故事,描写一个古老的印第安宗教习俗——为部落酋长举行安葬仪式。印第安人模仿白人蓄奴,部落酋长死后,他的马和狗,以及贴身黑奴都要陪葬。当部落酋长伊塞梯贝哈死去后,他的黑仆逃跑,小说的6小节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黑奴痛苦凄惨的六天逃亡求生之路。

    国内外学者对《殉葬》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该小说的主题和文体特征。本文则从时序、时距和时频三個方面来分析《殉葬》的叙事时间特征。在有限的时间叙述中,福克纳通过倒叙方式引入丰富的内容表达,展现了广阔的故事时间。《殉葬》的话语时间只有六天,而小说通过对印第安酋长的故事及部落发展历史的倒叙把故事时间扩展到几个人物的一生,其内容甚至涉及了父辈祖辈的几代家史,因此该小说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之间有较大的反差。

    一、时序倒置

    根据热奈特关于时序的理论,《殉葬》主要是采用倒叙及回忆叙述将全文6小节形成一个完整故事。小说从情节发展的中端开始,两个印第安人正在追捕酋长的贴身黑奴以便按习俗为酋长殉葬。与此同时,他们回忆了部落蓄奴的由来、白人文化对他们的腐蚀以及几代酋长的堕落,然后故事回到印第安人捕捉黑奴的情节,最后黑人被迫接受殉葬。

    倒叙可分成部分倒叙和完整倒叙,在热奈特看来,部分倒叙讲述过往中一个孤立的时刻,不与现在的时刻相连接,也不与第一叙事相连接。小说第四节中,黑奴简短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即为部分倒叙,用以补充情节,告诉读者黑奴这悲惨的一生,交代了黑奴逃跑的原因。而完整倒叙与第一叙事(《殉葬》中的第一节)相连接,两个故事之间没有中断。第二节的时间跨度最大,着眼于伊塞梯贝哈去世,回顾了两代酋长的历史,最后又回到伊塞梯贝哈去世当天,帮助读者恢复了叙述的全部“前事”,构成了叙事的重要部分,使读者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印第安部落的发展历史。

    依据故事情节需要,倒叙可长可短。小说的第二节倒叙了两任酋长——杜姆和伊塞梯贝哈在任及去世时的情形,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回忆了前两代人的历史,着重描写了伊塞梯贝哈进行贩卖黑奴生意的历史。印第安人将黑奴像牲口一样隔离开来,进行配对,再出售。伊塞梯贝哈依靠贩卖黑奴发家后渡洋到新奥尔良,带回了红跟鞋等三样东西。他逐渐老去,并传位给莫克土贝。长达几十年的历史故事在第二节被快速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大致了解历史。小说的重点还是放在“现在”这一时间,于是在第二节的最后,时间又回到伊塞梯贝哈去世当天。第二节对于杜姆结婚成家生子的叙述仅仅一带而过,说明了这些被他人视作人生大事的事情和家庭生活对杜姆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突出表现了杜姆这一形象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被西方文化所同化,一心追求蓄奴事业。小说反而花了较多篇幅来描写蓄奴事业的发展,详细描写了杜姆在任时的酋长府和黑奴的管理。印第安部落在几任酋长的带领下发展很快,酋长府也由简陋变至辉煌。在第二节中,叙述者仿佛是在平淡地叙述一些历史事件,看似平淡,却别有深意。福克纳立足于过去看现在,倒叙印第安部落几代人的历史及衰落过程,表达了对印第安部落的批判,他们一味地模仿西方殖民者的统治,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衰落。

    在模仿过程中,印第安人自身也意识到盲目模仿的后果。第一节两个印第安人对推行蓄奴制之前“当年”世道的怀念与第二节对几代印第安部落酋长推行蓄奴制的历史的回忆构成了对比。“我一直说的,这一套做法不好。……这种做法不好。当年的世道,那才好呢。现在这一套不行(福克纳,2001:87)”。印第安人一边抱怨世道一天不如一天,一边贬低、怪罪黑人。在他们看来,蓄奴制这一套做法是不行的,对他们并不适用。第二节对于红跟鞋的倒叙也体现出印第安人自身意识到盲目模仿西方蓄奴制是不适用的。莫克土贝三岁时就对鞋子“情有独钟”,虽然穿不下,但依然执着于它,可以看出他对权力的痴迷。从三岁到十六岁他总想穿上鞋子,直到莫克土贝25岁时,伊塞梯贝哈才不情愿地把鞋子传给他,并感叹:“可杜姆的舅父并没有红跟鞋(福克纳,2001:95)”,他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沉思,“那双鞋他根本就穿不下(福克纳,2001:95)”。伊塞梯贝哈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渡洋带回来的红跟鞋儿子根本穿不上,蓄奴制并不适用于他们,而盲目的模仿就像莫克土贝硬要穿上不合脚的鞋子一样,不仅自己难受,还会给整个部落带来毁灭。莫克土贝带人去抓捕黑奴时,也要带着这双根本穿不上的鞋子,“那漆皮鳞面、有舌无扣的红跟鞋,……这些精灵生时为他的不幸而操心,死后也就该糊里糊涂地伴着他受罪(福克纳,2001:108)”。该描写极具讽刺地直接体现出莫克土贝形象的丑恶,讽刺了印第安人对白人文化的盲目崇拜和硬搬照抄,鞋子不合脚正隐喻了白人的蓄奴制根本就不适合印第安部落,正是这不合脚的鞋加速了印第安部落的腐化。

    整个第四节都是对黑人逃亡过程的直接描述,拓展了故事空间,打破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使读者第一次深刻体会到黑奴的处境,知道他注定的命运。第四节写到黑奴在伊塞梯贝哈去世当天就一直观察着酋长府的动静,接着时间回到前一天,意识到自己命运的黑奴内心开始纠结,回想起自己十几岁时被贩卖到印第安部落为奴的经历,他决定逃跑。随后的时间从黑奴逃跑开始,读者能够一直跟着黑奴与他“一起逃跑”,感受他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求生的渴望。尽管如此,对生命存有眷恋和希望的黑奴,还是逃脱不了被发现的命运。而第五、六节则是按正常的时间来叙述莫克土贝带人抓捕黑奴,承接着第一节两个印第安人抓捕黑奴的时间点,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这种时序倒置的叙述使读者感到小说描写的事件好像都正在发生,使得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着。

    《殉葬》的叙事时间属于“无序”时间,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无序’时间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意义,即在易逝光阴中企图使时间停止在“过去”,并模糊‘现在’和‘过去’的界限(刘立辉,王江,2007:93)。”现在存在于过去,过去发生在现在。细节描写既延缓了“现在”的叙述时间,又促成了对“过去”的详细叙述。“‘过去’与‘现在’的并置是福克纳处理时间的常用手段,在福克纳看来,时间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现在’是‘过去’的产物,只有知道‘过去’才能理解‘现在’(Edmond Loris Volpe,2004:11)”。《殉葬》完全打破自然时序,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往来驰骋,再加上几个叙述者对已发生事件的想象推测,使情节变得起伏有致,并且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小说的叙事迂回曲折,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福克纳采用共时性的叙事方式,将故事时间重叠并置。从表面上看,这六个小节杂乱无章地纠结在一起,但细读之后,便发现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都是围绕着中心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的顺序是错乱的,但故事要表达的内容却是有章有序的。

    二、时距

    时距研究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之间的关系,当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时,则为概述,“概述多用于对故事背景、事件全貌的介绍,或对人物身世、生平的交代(胡亚敏,2004:78)”。概述在《殉葬》中的体现有多处,如第二节开头对杜姆建酋长府的描述,杜姆带人拉着一艘轮船“行程12英里,历时5个月(福克纳,2001:90)”,把轮船靠在砖墙上当成所谓的酋长府。再如对杜姆在外成家育子经历的描述,也用概述,如“六个月以后(福克纳,2001:91)”。概述也可用于对某些经常出现的事件的综述,比如叙述莫克土贝穿红跟鞋,从3岁到16岁,他一直在费尽心机地穿鞋,只用短短几句话概括。这些概述为读者展示出故事的全景,使读者能快速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

    扩述则与概述相反,叙述者缓缓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和人物的动作、心理,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在情节布局上,扩述能推迟情节发展,突出人物、事件的同时也改变了结构的比例,造成了节奏的延缓(胡亚敏,2004:81)”。小说的最后一节,对捕捉黑人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写,叙事速度明显放慢,甚至还有叙事时间的“停顿”或“滞留”,因此小说呈现的是大量的细节性描写。“一眼看去,那黑人是最高的一个了,......那黑人一刻不歇的眼睛带着两道迫切而又克制的目光,在他们脸上扫过(福克纳,2001:112)”。经历六天的逃跑被捕后即将被殉葬的黑人由众人抬着前往墓坑,对黑人来说,逃跑也无济于事,他甚至不敢奢求获得围观人群的一丝怜悯和帮助,伤痕累累的他只能认命。在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中,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黑人对尘世的迷恋,在“停顿”与“滞留”中,读者仿佛能切身体会到黑人经历逃跑后的疲惫和劳累,以及即将面临死亡的无助与绝望。

    福克纳通过表现人物心理时间来丰富小说中的故事时间,在压缩的叙述时间里拓展了人物叙述的心理时间。小说的叙事时间大概是6天,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叙事向读者展现了人物的过往经历与心理过程。例如小说最后一节对黑人进行心理描写,在他丰富的心理时间展现中让读者了解到黑奴过往的生活,体会他一步步面临死亡的绝望和逃跑的艰辛。扩述用来描述人物的意识活动,在短短的几分钟乃至几秒内,人物可以瞻前思后。比如写黑人被捕喝水前,穿插了黑人对往日奴舍的回忆和描写,“往日在这个恬静的时刻,伊塞梯贝哈总是坐在他的椅子里打盹,只等吃过了午饭就美美地睡上一个下午,贴身服侍他的这个黑人这时也得到了空闲(福克纳,2001:113)”。他望着奴舍,回想起自己的生活,流露出对生命的眷恋,而又不得不软弱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在临死之前他都未能意识到抗争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三、时频

    时频研究的是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叙述次数之间的关系,其中,重复叙述是叙述上的重复,伴随着叙述视角的变化。“福克纳曾经这样说过:‘我总是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那就是我自己和我的世界,’这是指他在一生的创作中反复讲述的那邮票般大小的家乡(陈才忆,2002:75)”。《殉葬》作为以奴隶制和种族主义为背景的小说,有很明显的重复叙述。在福克纳的生活里,南方的过去和历史从未逝去,相反,他们是鲜活的,是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方文化传统和个人生活经历造就了福克纳向后看的历史意识。福克纳笔下的主人公,总是沉溺于往事之中,多次重复回忆过去展现了人物“固恋过去”的内在精神世界。

    小说多次提到杜姆去世时也有黑奴逃跑事件的发生,第一节,在三筐与伯雷的对话中,以三筐之口提到杜姆去世发生了黑奴逃跑事件,第三节,在伯雷与老头的对话中,以老头之口提到杜姆去世时为了等逃跑的黑奴,整整三天没有咽氣。同样地,在伯雷与三筐的对话中,以三筐之口再次提到此事。第五节,在莫克土贝带队抓黑奴的过程中,众人再次提到当时抓捕杜姆的黑奴用了三天时间。叙述者并没有一次交代清楚杜姆去世时黑人逃跑的具体细节,以激起读者穷于探究的心理,而后分几次才将事情补充完整,将事先中断的链条由填充闪回加以补充,使故事情节更为徘徊。

    概括叙述是另一种时频方式,表现为事件上的重复,是概述的特殊形式。“他现在是头人了。以前他老是背着伊塞梯贝哈偷偷儿穿,......莫克土贝接位当了头人,红跟鞋也就归了他了(福克纳,2001:90)”。这一概括叙述表现了莫克土贝对红跟鞋的持续迷恋,同时也暗示了他为了得到鞋子不惜代价。红跟鞋是白人文化的象征,在这里它成为了酋长的追求品,是印第安部落最高权力的代表,因此两任酋长为了得到它都付出了代价。第一节中三筐与伯雷的对话第一次提到红跟鞋时,并未说明红跟鞋的由来和重要性,作者在第二节才补充说明伊塞梯贝哈渡洋而归带回来一双红跟鞋,通过反复提到莫克土贝穿鞋子来突出鞋子的重要性,同时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悬念。接着提到莫克土贝为此曾偷偷穿,红跟鞋从前任酋长传到下任酋长手里,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莫克土贝小时候曾背着自己的父亲穿这双鞋,说明他对于权力的追求是从小就有的。野心让他不顾亲情,在自己的父亲去世时,他只顾着穿红跟鞋耍威风,对抓捕黑人的事也不上心,更谈不上伤心了。小说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对相似事件进行重复,补充说明了陪葬制度的历史以及红跟鞋的重要性。

    第二节提到伊塞梯贝哈从外面带回来的东西,就有这双红跟鞋,代表着白人文化的红跟鞋入侵了印第安文化。第三节,在三筐与伯雷回酋长府的路上,两人的对话再次提到“那双鞋”,小说多处描写莫克土贝穿上红跟鞋后的样子,费尽心机得来的“宝贝”实际上已经成为带给他痛苦和毁灭的源泉。他是罪恶的化身,要去夺走黑人的生命,同时蓄奴制和殉葬制也会给他自身及印第安人带来毁灭。印第安人的落后体制和野蛮习俗遭到了福克纳的无情揭露与猛烈抨击。

    四、总结

    福克纳善于使用错置时间的创新叙事手法,探索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向后看的时间观念和错置时间的叙事手法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相连。印第安人沉浸于白人殖民者的文化价值体系,给自身带来了负面后果。福克纳对时间进行了想象的重构,“现在”总是充满着“过去”,且正因为有了“过去”才具有意义。小说中的多次重复回忆叙述将过去的记忆植入现在,体现了福克纳“向后看”的历史意识,他立足于过去看现在,在回忆与忘却之间徘徊。《殉葬》作为福克纳印第安编年史中的一部,体现了其高超的叙事艺术。

    参考文献:

    [1]Edmond Loris Volpe.A Reader’s Guide to William Faulkner: The Short Stories[M].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2004.

    [2]陳才忆.福克纳作品的反复叙事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75.

    [3]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陶洁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宏志.论现代小说叙事中的时间及其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162.

    [6]刘立辉,王江.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6):93.

    推荐访问:时间 殉葬 解读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