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9 04:20:06 点击:

    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满怀报国之志,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德高望重、高风亮节的教育家鲁克承先生,在其第四本著作《伏枥集》即将付梓之际,千里迢迢把书稿从营口寄给我,要我写篇序言。这实在叫我诚惶诚恐,因为论辈分,论事业成就,我都没有资格来为鲁老写序。但又一想,我的资格虽然不够,可我毕竟是鲁老厚爱的学生,他是对我有知遇之恩,令我终生不能忘怀的老校长,晚生后辈对长者提出的一点要求,是应该竭尽全力满足的。再说,鲁老的家史、他的教育思想和一生在教育战线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合起来是一卷极具价值的大书,非常值得认真、细致地研究。于是,我便怀着深入钻研、诚笃学习老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强烈愿望,逐章逐段、如饥似渴地读起这部25万多字的书稿来。

    全书由家史、对亲朋和往事的回忆以及教育随想杂感三部分内容组成。统领三部分内容的内核是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相信人、爱护人的教育思想,每章的字里行间都激荡着一个老教育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怀。

    这是一曲颂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的民族正气歌;这是一组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位老教育家“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的壮丽人生的多彩画卷;这是一份向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们发出的“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素质教育转化,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建立素质教育的模式”的强有力的号召书。

    一叶能知秋,滴水见太阳。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是组成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细胞。透过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发展演变的历史,当今的生存状态和前进趋势,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 一个社会的风貌。鲁老的这部家史写得简明扼要,他以淳厚明快的文字和一些最重要的史实,不加丝毫的夸张和渲染,朴朴实实地讲述了鲁氏家族自明末清初闯关东特别是近百年来祖孙五代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终于摆脱困境,从一贫如洗到人丁兴旺、事业发达,老老少少欢欢乐乐齐奔小康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人们从鲁家的演变发展中,可以分明地看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进而更加具体而深刻地领悟到中华民族今日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真谛。

    辟开时代的狂涛巨澜,透过岁月的风雨烟尘,让我们仔细寻查鲁家几代人苦苦拼搏的足迹和用血汗、用泪水铸造成的一座座如磐石般坚不可摧的丰碑:

    遥想先祖当年驾着一叶扁舟,劈波斩浪,从山东莱州下了关东,祖父、父亲硬是凭着一双铁打的手,在抚顺北关外边的荒草野地里开垦出几亩处女地,求得一点点养家糊口之粮。

    鲁老的母亲鲁陶氏,一连几十年,从春到夏,从夏到冬,起五更爬半夜,一颗汗珠摔八瓣儿,把11个孩子养大成人,靠吃糠咽菜把几个儿子都培养成大学生。

    鲁家,这又是一个由几代刚正不阿、傲骨铮铮的儿女组成的根本人家。鲁老的父亲鲁绍伯是个很普通的劳动者,当过校役和干杂活的工人。母亲鲁陶氏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一样,他们没有高深的文化,讲不出更多的大道理,但却深深地懂得“做人要走正道,不走邪门歪道,不投机取巧,” “要有家贫志不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誓死不为反动派当走狗的气节。”父母这样教导儿女,儿女们也真的这样去做。请看!鲁老的大哥克让聪颖多慧,日语学得呱呱叫,凭学得的本领,在日本统治者上层找一个薪水丰厚的差使,那是不困难的,但他牢记父亲的指教,坚决不为日本侵略者当走狗,而去长春学习拍电报的手艺,靠技术吃饭,哪怕是累死,自己也不在恶人面前低三下四。这是何等高洁的气节!

    日本鬼子投降了,苦海中挣扎的鲁家老小见到了太阳。按理说,掌管分房子大权的父亲完全可以让全家住进既漂亮又宽敞的日本人住过的楼房里,可是心地纯正的绍伯老人神不移、心不动,依然领着一家老小住在冬不暖、夏不凉的三间破草房里。这又是怎样一种纯正无私的心灵!

    在“文革”的腥风血雨席卷熊岳高中的恐怖岁月里,鲁老像许许多多无缘无故地遭受迫害的党的好干部一样,多次被打得死去活来,脑袋肿得有两个脑袋大,身体和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伤害,但是,心红胆壮的鲁老宁死不屈,岿然屹立,一次次义正词严地回击了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是一说一,是二说二,用鲜血和生命坚持革命原则和党的实事求是的好传统、好党风。无私无畏的鲁老以骁勇果敢的英雄气概,又为我们中华民族谱写了怎样一曲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勇士之歌!

    纵览鲁老的家史,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鲁老一家几代人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晶莹剔透的魂灵,正是中华民族性格和道德的真实写照。

    鲁家,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阳光下,更是一个康乐祥和、百业兴旺、前程似锦、蒸蒸日上的幸福人家。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写过这样很富有哲理的诗句:“花儿开得美,花瓣儿溅露水;人要笑得美,流过伤心泪。”鲁家人不正是用一把把辛酸泪赢得了苦尽甜来的幸福生活嘛!请看,60年前的“文盲之家”,如今已是“书香门第”。鲁老兄弟5人留下的儿孙排列成一队,足以编成一个加强排,真可谓家大业大、兵强马壮。我怀着十分欣喜、仰慕的心情统计了一下这些儿孙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委实是叫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瞧吧!讲师、副教授、教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医院院长、高级农艺师、副处长、处长、副局长、校长、银行行长、大学党委书记……天南海北,五行八作,鲁家儿女都有相应的位置,一个个都受了高等教育。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更是叫我大开眼界:有的当了大豆优质高效研究开发首席专家;有的自研石油大罐抽气装置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得到140平方米奖励房;有的甚至在加拿大负责企业的领导工作,担任天津赢海集团的副总监,等等,等等。解放60年,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鲁老的一家也从三间草房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处文明、舒适的现代住房的小康人家。有的还购置了小轿车。鲁家从一个“文盲之家”变为“书香门第”的巨大变迁,难道不是我们整个国家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的又一生动的写照吗?

    鲁老始终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古训自勉,立志“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关心民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参政议政到老。”鲁老不是那种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而是说到做到的实干家。且不说在教育岗位50年为国家培养成千上万名合格的人才,孜孜不倦、含辛茹苦,犹如勤勉的园丁一般洒下了毕生的汗水,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也不说几十年来在省、市政协和民进的工作中,为党的统战事业作出了何等杰出的贡献;更不说他在《鲁克承教育论文集》中取得的斐然的学术成就,只翻翻这本《伏枥集》,细心赏读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八旬高龄以来所写的一篇篇短小精悍、掷地有声的短文,也足可以领略鲁老那种“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的高洁志向和博大胸襟。

    人老了,腿脚不灵了,该坐在家里享享清福了。这是常人的合理性想法,无可厚非。可是,鲁老却不是这么想,也不这么做。多想事情,多做事情,这已

    成为鲁老几十年的习惯,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想方设法为党、为国、为民操心尽力。请看:

    城市的社区建设引起他老人家很大的兴趣,为此,他与沈阳、抚顺、天津有关方面联系,向人家求教先进经验,写下了《社区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文明的基础》、《构建和谐营口的遐想》等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响亮地提出“社区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搞好社区建设,能稳定社会,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让城市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

    技术工人奇缺是当前工业战线上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此事也引起了鲁老的思考,并亲自到营口技师学院参观,还写出《技术工人的新摇篮》这篇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推荐工业化时代如何培养“适路对口”的技术人才的新模式,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毋庸讳言,时下的党风、世风、民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面对这些问题,鲁老既不是冷漠地袖手旁观,也不是牢骚满腹骂大街、说怪话,而是以主人翁姿态出现,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积极、主动、有效地出力献策,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地为彻底根治、杜绝各种不良现象而斗争。这才是真正的老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素质和革命本色,也是他区别于一般退休老人的显著特点。这也是他在党内、党外广受赞誉和拥戴的重要原因。

    鲁老之所以到了晚年还能有旺盛的精力洞察社会,深入生活,笔耕不息,收获多多,也是与他一生酷爱书、勤读书、善读书、广读书分不开的。有人问鲁老一生中最喜爱的东西是什么,他开口便答是书。此话不虚。走进鲁老的住宅,一眼就可看到,一整墙书柜装满了几千册书。这些书分别是马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著作、党史;民主党派史和领导人著作;诸子百家、孔孟、老庄等著作;古今中外小说;历史、诗词等。另外,多年来,他还养成了剪报贴报的良好习惯,迄今已装订了几十本。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体会颇深地总结读书的好处:“读书使我心胸开阔,情绪高昂,增强人生追求,增加生活乐趣。”“读书可以医愚又可治病——强身健体、养精活血、焕发青春、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读书带来精神愉快,于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稳定人的情绪,调解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句句都是人生经验,句句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真学问。鲁老还像诗人一样抒发读书得到益处的愉悦之情,表达终生读书的决心:“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学习型人才’,每个人都应成为有文化品位的人。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慵困时,书给人以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读书也使灰暗人生荧光四溢。孙中山先生说过:‘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倘能生存,我必学习!”听听这番话的语气和用词,多么纯洁而可贵的童挚童真啊!哪里像一个八旬已过的老人讲的话呢!鲁老这种持之以恒地广读众采、苦学善学的精神,永远都是晚生后学很好学习、效法的楷模!

    鲁老是一位具有广博的学识,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最具有发言权的教育家,非但教育实践经验丰富,而且教育理论功底也很深厚。1995年出版的《鲁克承教育论文集》,已经让我们目睹了一位久经磨砺而变得非常成熟的老教育家的风采。这本《伏枥集》有关教育的篇章虽然只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对古今中外十多位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画龙点睛的高度概括,却再一次让我们感觉到他对这些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钻研得何等之深,对教育学知识了解得又是多么透彻。例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对学生注意启发诱导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思想,重视学以致用的思想,“有教无类” 的主张;韩愈关于德育、智育、政治教育的论述,尤其是他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弟子不必不为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的思想;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梁启超“开民智”、“培养新民”、“倡新学”、“提倡女子教育”等主张;革命老人徐特立“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富有革命色彩的新理念,以及以“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主的道德教育的提倡;大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张;大教育家叶圣陶的主体习惯说;捷克教育家夸美纳斯在《大教育论》中阐发的“一切男女青年教育应该进学校”,“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儿女应该进学校,而且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孩和女孩,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的普及教育的思想;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内在的5种观念(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以及5种教育方法(约束学生、限定学生、规定明确的行为规则、以及奖励和批评去鼓舞儿童的心灵、劝告和训诫学生);苏联凯洛夫提出的苏维埃学校的6项任务和6条教学原则以及德育的5项任务等等教育学说和理论,几十年来鲁老一直都牢记在心,从中汲取民主性的精华,将它们融为一体,并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鲁老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可以概括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德育为首,以育人为本,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教师要想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首先必须要有爱心,对此,鲁老予以特别的强调,换句话说,对学生的爱,是鲁老教育思想的内核。他说:“‘爱’是师德中最基础的部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师德。‘爱’也是教师培育孩子成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根本。因为爱学生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他还语重心长地提示教师应当如何去爱学生:“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每个学生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要积极参加学生的各项有益活动,和学生交朋友,要了解学生的家境和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爱好,要因势利导和做好心理疏导;严格要求学生意味着教育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劳动,严中有爱、有度、有方法,有实效;训斥和体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要克服讽刺、挖苦、偏爱、偏见、歧视学生的不良行为。”

    出于对孩子的爱,鲁老还写了多篇文章,为推进教育的公平而抗争,请听他的一颗公正赤诚的心的跳动:“如果没有教育的公平,机会均等的分配公平就无从谈起,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实现教育公平对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我相信:将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旦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的时候,人们一定会为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鲁克承先生树起一座彪炳千秋的丰碑!

    尤其可贵的是,在有的文章里,鲁老还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呼吁教育必须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素质教育转化,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建立素质教育模式。

    迅猛崛起的中国,多么需要教育家!多么需要成千上万个像鲁老这样真正懂得教育又诚心实意地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教育家啊!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几个最难忘的人。这种人有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知心朋友;有的是在关键时刻两肋插刀,援救过自己的大恩人;还有的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一辈子都是指引自己战胜艰难险阻,朝着既定的大目标勇往直前的人。对于我来说,鲁老就属于这最后一种人。

    我一生读了国内国外3所名牌大学,但对自己终身事业起决定作用的是在中学特别是在辽宁省熊岳高中打下的较为过硬的童子功。我自幼就喜爱文艺,决心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文艺战士,誓当辽南小刘绍棠的豪言壮语,郑重其事地写在初三最后一次作文中。记得九寨三中那一年毕业的同学中立下这一志愿的人还有好几个,但最后把美妙的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只有我一个。原因何在?只因为我在熊岳高中遇上了以鲁克承校长为首的好领导、好老师、好伯乐。他们积极、认真、富有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在他们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的爱好和特长如同开花的芝麻,一节高过一节噌噌地蹿了起来。先是校领导把操办校刊的大权交给了我,使我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学习、掌握编辑报刊的业务。那是一项课外的社会工作,但对我政治思想的锻炼和文艺鉴赏能力的提高,却是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不久,校领导又推荐我当了共青团辽宁省委机关报《共青团员报》的通讯员。从此,我如鱼得水,似虎添翼,在业余写作的天地里信马由缰,自由驰骋,一连发表了10多篇通讯、散文和小小说,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高三上学期还创作了充满泥土芳香和诗情画意的小歌剧《太平山下情谊长》(此剧于1958年12月荣获盖平县文艺汇演创作、演出一等奖),并且参加了大型影腔戏(后称辽南戏)《望儿山下红旗飘》的创作。至此,我的业余文艺创作已初见模样,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共青团员报》的嘉奖。毋庸赘述,我文学征程上最初的决定我一生命运和面貌的步子,就是在以鲁老为核心的伯乐们的亲切关怀和亲人般的呵护下,在母校熊岳高中迈出的。试想一下,假如鲁老或者张家翰主任、张明仁团委书记心胸狭窄地、教条地批评我搞文艺创作是搞个人突出,是名利思想作祟,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我也施行一刀切的政策,不给我创造有利的条件,叫我也像班里其他同学那样弯腰挥锹深翻地,连夜鏖战炼钢铁,我能够有上述那些创作成果,获得“小作家”的赞誉吗?

    母校熊岳高中的领导(特别是鲁校长)都是政治上非常成熟老练,思想修养超凡脱俗的人。因为宣传工作的关系,我同他们有过较多的拉触,可我从来没看见过他们遇上急事、难事动肝火发脾气。当时,鲁校长才刚刚30岁出一点头儿,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年纪,但我见他不论在什么场合,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对老师和同学从来没讲过一句带刺的话。看见我在勤工俭学工地上东奔西跑进行采访,风风火火地搞宣传,有时冲着我抿嘴一笑,有时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让我心里感到亲人般的温暖,觉得他已经把我当作懂事的大人了。整个高中三年,我同鲁校长长谈的机会并不多,但1958年底他开导我不要到县文化馆花费更多时间搞戏剧创作,而要集中精力复习好功课,全力以赴迎接高考的推心置腹的谈话,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那是一次异常重要,关系到我未来前途的谈话。至于政治上由学校保送,学习上自己参加高考,选派我进留苏预备部学习,更是决定我今生事业成功的头等大事,是我永远都要铭记在心的。因为进了留苏预备部,后来才有了赴北大,留学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进《人民日报》当记者和翻译,到“翰林院”(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晋升研究员,当专家和作家的历史。啊,母校熊岳高中,是为我今生的文学大厦最早铺设基石的圣地;敬爱的鲁校长,是成就我今生事业的第一大恩人。

    鲁老对我的厚爱是一贯的,一生一世的。我敢说,这是母校几十来成千上万个毕业生中任何人都不能相比的。言过其实吗?用事实说话:

    1986年春末夏初,鲁老收到我寄给他的拙著《来自南斯拉夫的报告》后立即写信鼓励我,要我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祖国和人民效力,为母校争光,并热情邀请我去营口,到他家里做客。这年9月,我和好友安葵去营口文化局讲学,乘机到鲁老家里探望;

    1989年春天,鲁老收到我的专著《南斯拉夫当代文学》后,再一次写信像亲人似的嘱告我: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

    1993年正月初六,盖州市举行我的新书《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座谈会,年近70岁的鲁老冒着凛冽的寒风,大清早第一个从营口赶到盖州会场,并宣读了事先写好的发言稿《根深则固,枝广则闳》,事后还将此文发表在《辽河》文学杂志上。在盖州开完会后,鲁老又领我一起去了营口。第二天,在营口宾馆,他老人家还亲自主持召开了“郑恩波与老校友见面会”,进一步扩大了该书的影响;

    1993年深秋,鲁老陪同我到营口图书馆出席《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一书手稿捐赠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95年5月,鲁老邀我从北京回到营口,与我一起到熊岳高中与时任校领导一起共商成立熊岳高中校友基金会的大事。我们二人首先向母校各捐赠1千元,以表微忱;

    1995年10月,鲁老的重要著作《鲁克承教育论文集》出版,将我在《辽河》上发表的《恩师、导师鲁克承》一文收入书中,作为我们师生友谊的纪念;

    2004年6月,鲁老的《人生历程回忆》(续)出版,书的一开头选入了我写给他的一封信和我为母校熊岳高中校本教材《紫藤园》写的序《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008年9月26日,鲁老克服腿脚不灵、行走不便的困难,亲自从营口赶到熊岳高中出席我向母校捐书的仪式,并发表了激励我继续前进的讲话。同时,还为“郑恩波文库”剪彩;

    2009年5月,85岁高龄的鲁老要我为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伏枥集》写序,学生深深理解并衷心感谢鲁老的深情厚谊,一口气写出这篇万余字的长序《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书中鲁老又收入了近来他写的两篇关于我的文章和我在2008年9月26日向母校熊岳高中捐书仪式上的讲话《根在故乡》……

    鲁老,恩波深深地感谢您,永远铭记您老人家对我的大恩大德和一片深情!您永远都是我的老校长,指引我前行的导师!愿我们之间比金子还要珍贵、比彩虹更加绚丽的师生友谊,千秋万代都像黄河、长江水一样奔流不息,像泰山顶上的苍松翠柏一般万古长青!

    推荐访问:图报 思亲 丹心 一寸 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