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大鱼舞虚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9 02:45:08 点击:

    编者按:作家唐晋,是山西文坛的一个卓异人物,即使放眼中国文坛,他也是特立独行的。窃以为就其文学艺术才华的全能通达而论“山右无出其右者”。他是一位真正的杂家,博学者。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类文学体裁的创作上,在绘画书法、收藏鉴赏、金石雕塑、文史研究等诸多艺术门类都有不俗的创作成果。

    长篇小说《鲛人》可谓是其文学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因其高迈绝伦的艺术想象力和迥别于人的叙述方式与思想表达,使其作品成为一部遗世独立、曲高和寡的独特文本。

    好在高山常伴流水。青年评论家成向阳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眼光独到的文学才俊。他对《鲛人》的感受及解读,为我们打开了一局面临海洋的窗口,为我们探寻到了一些走进《鲛人》神奇世界的线索和路径。正如他说的,《鲛人》“是一本特别有趣味,有兴味又特别有难度的书。”也正因此,《鲛人》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在知音的对话中得以徐徐呈现。

    成向阳(青年评论家,以下简称“成”):唐晋老师您好。这次关于您长篇小说《鲛人》的对话让我紧张过甚,以致在夏至前夜思考如何向您开口的辗转反侧中,严重落枕在凌晨一点。此刻,我的脖颈只能向右而无力向左,所以以下对话若有轻薄、固执或偏颇,还请大大谅解。因为作为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总是有限,而您作为在我看来十分强大的作者恰恰具备蔓延开来的无限可能性。我预感,这次对话很可能又是盲人摸象式的,那就摸到哪算哪好了。

    唐晋(作家,以下简称“唐”):我想起克利的名画,《两人相遇,各自以为对方是更高等的人》。我抱有与你一样的感觉。其实摸象也不错,至少我还有可能是一头大象;总比一叶障目好。不过,与其说是摸象,不如说是称象,呵呵。

    成:我还记得,第一次听您提“鲛人”,是在2014年初夏的一次夜宴上,彼时酒意阑珊,玫瑰盛放,“鲛人”作为一个名词的陡然出现让我在月色下微微一震。我当时尚不知干宝《搜神记》里出现过的这种人面鱼身的美丽尤物在进入您小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而只是隐隐感到,当时您好像尚在为这部书的出版形式而踌躇,好像非常希望它以“三部曲”甚至“五部曲”的形式面世。而一年半之后,我在另一次夜宴之后读到的则是眼前这本《鲛人》,简单说是讲一个中国皇帝远海航行搜求鲛人的故事。那么请问:鲛人最初是在何时以何种形式进入您的视野,又是如何触动您的兴趣并使您决心以小说的形式来完成对它的阐释?或者就像您常问的“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部小说”?在这个可谓庞大的构思写作过程中,您对鲛人的整体构想究竟有多大?截至目前具体完成的又有多少?

    唐:我最近在读一本《东方海王》的书,里面多次提到秦始皇东海射大鱼的事情。古人说,大鱼舞虚空。李贺则描述这样的幻觉,“老鱼跳波瘦蛟舞”。远古肯定有许多奇幻的事物没能熬到今天,从科技发展的逆行性上看,蒙昧或许让人类所在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都听到过安徒生的人鱼,这可真是一种轻盈的事物,你能想象她的行走就像在刀锋上的意味。关于东方的鲛人,泣珠那一幕总使人神驰不已。故事往往是为未来的我们定位人生的直接手段,早在幼年,鲛人带来的神秘主义不断地刺激着我的想象。为鲛人写一本书,或者写一本鲛人的书,似乎早早就存在这个想法,因为过去的故事并不会令你满足,它们或者是一个片段,或者是不理想的;它们普遍缺少那种人类对于异境的透彻认知。读麦尔维尔的《白鲸》,前面大量的词条罗列实际上是最震撼的,每一段都是引子,每一段又都是全部。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你可以无穷无尽地将这些词条扩展下去。这样看来,《鲛人》的创作动机非常简单,或者可以说,它是一种描摹欲的结果。东方古籍里,人鱼被称作鲛人。从词根、辞源学上,“鲛”字能让人想到很多很美妙的东西,譬如“女”旁的姣,形容容貌体态美好;“白”旁的“皎”,比喻月光透亮洁净;“虫”旁的“蛟”,属于传说中的灵物……“鱼”旁的“鲛”无疑涵盖了这一切,美的,亮的,灵的,而这里的“鱼”旁因此也淡化了其生物属性,成为辽阔海水的隐喻。西方在诺亚方舟时期,就有海洋人鱼诱惑的记载。中国的《山海经》以及大量的古籍碎片里,也或多或少能看到人鱼的痕迹。写完《玄奘》一段时期内,身心极度疲惫;长达六七年的《玄奘》时光确实耗尽了太多。但是作家不可能不写作吧,鲛人的东西恰好填补了这段时间。我有心思做一本辞典式的书,把我所获知的现实存在的、传说中的、想象中的、似是而非的、捕光捉影的这些统称为鲛人的生物,作以词条式解释,分出所谓的种类,并以独有的叙述方式探索“鲛人”意味。这样做相对要轻松好玩。2005年左右,书有了雏形,就是《鲛典》。其中整理罗列了三百多条古今中外的鲛人词条,绝大多数由想象形成,当然也有对古籍内容的重新解读,比如《太平广记》。为了让《鲛典》更有可读性,或者更像是一部长篇小说,我虚拟了一个西方学者,以其给儿子的信,讲述他渡船到东方捕捉人鱼做标本的故事,充满迷离惝恍的时空感和荒诞感,将这些词条串联成“证据”。这一部分有四五万字,我曾经摘编出来,发在《青年文学》上,反响不错。因为《鲛典》还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感觉,因此其问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创作《鲛人》。事实上大约在2000年为《鲛典》做准备时,已经大致写了个提纲,很简单的提纲:皇帝出海捉拿鲛人,抓不着,最后众叛亲离。两部小说是交叉进行的,最终完稿时间也几乎同步,都是在2005年。短暂的休息后,又滋生了三部曲的念头,于是拉出一个《鲛市》的提纲,以明清时期华南海盗的活动为背景,讲述灵魂交易。目前这个一直没有开始。也许各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

    成:在东西方文化艺术史或相关文学经典中,“人鱼”形象都反复出现。比如西方有水妖塞壬,东方则有鲛人。人类的想象为什么会同时指向这种水中的美艳之物呢?

    唐:可以这样说,人类用想象把鲛人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显然它不是想象的产物。鲛人存在于人类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中,那个时代,天空还有龙在飞翔。对物能力的崇拜给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我们多么希望肆意转化视角来观察、深入身边的世界。天上的物表征着极度的自由,水里的物则多了一份神秘。在我们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往往是想象最为活跃处。从物种学上讲,水妖和鲛人的所谓美艳完全是人类想象的附加,至少绝大多数的美艳成分源于海洋的美。除了那些早早被灭绝的,今天能够看到并在一定视角上可以与水妖鲛人之类重叠的只有儒艮,与其说它们美艳,不如说变化无定的海水让你若有所思。

    推荐访问:大鱼 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