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23:20:06 点击:

    【摘要】本文以我国叙事理论为基础,通过参照国外,特别是西方欧美叙事学的有关原理,对先秦两汉时期史传作品的叙事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先秦两汉史传作品文学性与历史性生成的表现形态及深层原因,通过对写作原则和目的的分析,对先秦两汉史传作品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

    【关键词】史传叙事;先秦两汉;作品;文学性

    一、先秦两汉史传叙事之“事”

    一提到先秦两汉,我们常常会在脑海中出现《史记》、《汉书》、《春秋》等很多史传作品中所描绘的历史画卷。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与了解基本都是通过这些史传作品获得的,因而,我们也会非常自信的认为,史传作品中的记载即是那段真实的历史。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真实的历史与史传作品的描绘之间并不是那么吻合,史传作品也绝非客观历史的真实再现,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在于:

    1、叙述人

    历史是自行在时空之间展开的,而史传作品的叙事是叙述人通过文字語言叙述而成的,这是历史与史传作品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它们其他方面的差异都与这一点有关。在史传作品中,叙述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存在,这也意味着人为的痕迹在史传叙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叙述人的存在,史传作品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主体活动的结果,叙事活动的本质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因此,史传作品中所记载和描绘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主体意愿的历史再现。

    2、史传叙事是以对历史的遗漏为基础的叙事

    相对于历史事实而言,史传作品的叙事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总会有所遗漏,史传叙事是不可能在没有遗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传叙事的历史遗漏原因不但来源于不充分的史料记载,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献的缺乏和时间的磨灭,使得叙事人很难收集到足够可靠、足够详细的史料,只能阙略的进行叙事描写。例如《史记》中对老子的介绍,这一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史记只用了几百字的篇幅对其进行描述。我们讲史传叙事是以历史的遗漏为基础的,这主要是说史料是否完备与历史叙事的本质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即便历史叙述人是非常全能的,其也能收集到非常完备的历史资料,他也不可能毫无遗漏的为我们再现他所叙事的那段历史,因为,将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的历史在叙事中进行非常详细的堆砌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3、史传作品叙事是有序的,历史是无序的

    历史是千头万绪的,或者说本身是无序的,而史传叙事却是叙事人为我们构建的有条有序的历史。将历史事件组织排列的条理井然,以为我们展示其中的逻辑是史传叙事作品的基本功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史传作品的叙事文本才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分析与整理,让我们了解与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因果关系,给我们提供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进而对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形成认知。叙述是表现历史因果关系的重要形式,历史规律正是依据叙述才得以展现无遗。

    4、历史是持续的,史传叙事是可间断的

    历史是一系列事件的汇合体,随着时间脚步的前进而进步,是持续的、连续的、不可间断的,而史传作品的叙事则是能够间断的,其间断性不但表现为创作过程的间断性,也就是写作叙事文本时叙述人随时可以叙写,也随时可以停止,同时也表现为叙事文本内容在时间上的可间断性。尽管曾经有人提出我国史传作品是一种“时间满格”的现象,但通过细致而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发现这种时间满格现象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反之,叙事时间具有非常明显的跳跃性。这点与其他叙事相同,史传叙事只能对特定的部分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同延绵不息的历史进程相比,史传叙事是有中断时间的。

    二、先秦两汉史传叙事的文学性

    历史叙事是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的本质,同时也具有正史叙事难以比拟的文学性。那么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的文学性又是怎样获得的呢?搞清文学性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前提。就学科分类来讲,文学与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学科,历史同客观事件紧密相连,因而其非常注重品性的真实性。基于这一描述,一个事实想要真正成为一段历史,那么其就必须是历史长河的客观存在。而文学则即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虚构和真实的描述内容并非判断文学的标准,而是判断历史叙事的标准。客观的内容是历史叙事的基本要求,而后才需要要一个能确保客观内容传达的形式。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史记》,它的内容就非常具有客观性的品性,但是假如我们用第一人称倒叙的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就很难有效的传达真实的内容,因为这种形式会在很大程度让人产生一种不靠谱的感觉,因而,史传叙事中既定叙事视角、叙述手段、叙述主题和叙述实践的采用都是为了确保让人产生真实感;而文学所采用的形式、所体现的内容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虚构的文学性与真实的内容之间并非是一种天然的联系,或者说内容客观的叙事或许会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虚构的叙事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文学性,由此可见,历史叙事与文学性之间本身并不矛盾,历史叙事也可以蕴含着非常浓郁的文学性。如果再比较小说叙事与历史叙事的话,我们会发现内容是否真实是区分二者的主要标准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其内容往往是杜撰的,这与历史叙事的要求是显然不同的。由于叙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叙述方式的选用,因此同小说叙事相比,历史叙事有内容真实性的约束,其必然不如小说叙事那样具有那么自由的叙事方式。例如,小说叙事可以是顺叙,也可以是倒叙或者插叙,甚至可以是乱叙,可以选用各种人称。此外,小说叙事有时候会为了实现陌生化的效果而创新叙事形式,其在叙述视角上可以用限制叙述,也可以用全职叙述,甚至两者也可以交替组合使用。但是,史传叙事的选择空间和小说叙事相比就没有那么大了。为了确保叙述内容的客观性,史传叙事就必须尽可能的选用与之对应的形式以打造真实感。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史传叙事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就叙事视角而言,小说叙事与历史叙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分,而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三、结语

    总之,在实录原则的指导下,史传作品的叙事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形成了评论与叙事相互结合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选用了全职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尽管其叙事人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完全、完整的对历史事件进行再现,无法真正从人物的内心深处进行事件推测,无法对不可知的后续事件进行先见性的叙述,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行为的合理性,因此这些叙事作品能经得起史料的证伪,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实录写作的基本原则,这是其他叙事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J]. 文学自由谈, 1998(03).

    [2] 易 宁, 易 平. 《史记》“实录”新探[J]. 史学史研究, 1995(04).

    [3] 何悦玲.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 [美]华莱士·马丁(WallaceMartin), 著. 伍晓明, 译. 当代叙事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车颖. 《左传》《史记》中的贵族女性形象透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2(12).

    [6] 陈素志. 《史记》文学性的传记特色刍议[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1(10).

    推荐访问:两汉 先秦 叙事 作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