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论新时代影视作品“主旋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17:10:16 点击:

    毫无疑问,讴歌时代美、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保持发展先进性、永葆青春活力的一大法宝。就所承载的时代重任而言,影视作品亦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影视作品中的“主旋律”题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程;二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前,围绕这两方面的“主旋律”经典影视作品,如同夜空中耀眼的恒星一样,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不断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指向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芒大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时代,面对社会巨变,时代巨迁,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欧风美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冲击,如何更好地把握时代特色、展现时代主旋律,创作出祛除污垢、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就成为摆在影视作品和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考验。

    一、对改革开放前主旋律电影作品的回顾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作品成就斐然。那些获得非凡艺术成就的经典作品需要我们给予深度思考,因为我们在客观评价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作品的同时,又必须突破那个特殊时代的局限,站在发展了的当今时代的角度,使我们的评价在客观性上(或者说是理性认识上)达到更高的层次,进而提升我们对当今主旋律电影作品创作前景的深度思考。

    回顾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电影,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相当高的艺术质量。《南征北战》《地下尖兵》《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等优秀影片,之所以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达到深入人心的艺术效果,甚至构成了几代人文化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与以“流水线”方式生产的粗制滥造、汗牛充栋的影视剧迥然不同,是因为这些影视作品,饱含着文艺工作者辛勤的汗水、伟大的“匠人”精神、精耕细作和兢兢业业的良苦用心,表现出正处于艰难困苦中的新中国英雄男儿,就雪吃干面,依旧不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呈现出新中国屹立东方的伟大光辉形象。

    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中,以艺术标准去衡量,相当一批作品的艺术质量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花好月圆》《江山多娇》《槐树庄》等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题材来源相当丰富、文学基础非常扎实、过硬的编导演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烈、人物形象逼真的特点,给人的视觉是相当亲切的。作品对于新中国初期农村的政治斗争按照当时能够认可的理解予以表现,通过剧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演绎了一些重大事件,有着真实、浓厚的时代痕迹。编导借助镜头语言,把一个年代较长、事件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处理得脉络清晰、情节流畅,几个不同时期的转换衔接自然,起伏得当,用凝练的语言表述了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的一个侧面,足以使观众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他(她)们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价值。

    对于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电影作品,我们不能不承认,每当我们重温那些难忘的经典瞬间并被其艺术效果所折服的时候,就不难想起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1]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极具概括性,对于当今的文艺创作仍然既有指导性意义:对于今天的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来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根本。

    二、对当代主旋律影视剧的瞻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政策指导下,反映工农业题材的电影继续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咱们的牛百岁》《柳暗花明》《车水马龙》《生财有道》《代理市长》等作品比较真实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和工业企业改革后的历史画面,讴歌赞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用艺术的手段提出对问题的深度解读,在为观众提供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为观众提供思考的空间,这也应该构成主旋律题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反映中国革命的作品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革命伟人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像《长征》《延安颂》这类大型电视剧,特型演员对领袖人物的塑造由单纯的外在模仿转向对人物性格的深度挖掘(如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卢奇饰演的邓小平、刘锡田饰演的陈毅)等等,领袖人物的艺术形象更贴近生活,更能够引起观众与领袖人物之间的亲近感。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时代,面对社会巨变,时代巨迁,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欧风美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冲击,汲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把握时代特色、展现时代主旋律,成为摆在影视作品和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考验。就此而论,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当代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仍有待提高,“粗制滥造”“流水线”式影视作品生产方式有待规避。在分析文艺作品的政治标准和体术标准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了艺术质量的重要性:“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2]如近年来纷纷出笼的所谓“抗日神剧”,其主题不可谓不正确,但在艺术上粗制滥造,肆意歪曲生活真实,不仅不能够激发起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情,反而以极其不严肃的调侃态度对待民族历史和英雄人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批评的:“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歪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3]抵制这类垃圾产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要以高品位的艺术质量推出自己的作品,使当代的影视作品既能够不断地释放出正能量和艺术感召力。

    其二,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全面推进,全球化进程加速,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之际,当代主旋律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那种“宏大叙事”型作品应该继续保持其创作的繁荣,作为“主旋律”题材范围,那些反映当今社会广大民众切身体验、情感共鸣和审美需求,说的大众的事、表的大众的情的“微观叙事”作品,也应当得到繁荣鼓励。近20多年来,《有一个青年》《海外赤子》《等到满山红叶时》《二十年后再相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极其真实地描画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和情感世界。无疑,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作为主旋律的一个方面需要提倡,而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每天都在生活中体验着酸甜苦辣,感受着生活的快乐与艰辛,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每时每刻都在丰富着人类生活本身,它貌似无言,却在历史的苍穹之中发出了持久回荡的钟声。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视文艺工作者们,不仅要往上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会议精神,高屋建瓴地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而且要往下看,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与自己的时代紧密接触,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唯此,才能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唱响时代最强音。

    參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817-818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826页。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4-155页。

    推荐访问:主旋律 新时代 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