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15:35:15 点击:

    [摘要]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在求学中萌芽,在战火中锤炼,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完善,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文艺思想确立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地位、功能、任务、方向及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标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邓小平文艺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拓展,为新时代我国的文艺思想和文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8)05-0042-08

    邓小平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思想。

    一、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密切相关。

    (一)在求学中萌芽

    邓小平5岁时进私塾启蒙。在私塾,他除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幼学读物外,主要功课就是描红习字,这为他后来写得一手好字奠定了基础。空闲时,他喜欢看木偶戏、皮影戏。1918年考入广安县中学堂以后,他对每门功课都很认真,毛笔字已练得刚劲有力。广安中学当时十分流行岳飞的《满江红》,大家用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邓小平很喜欢这首词。很多年后,有一次,他到杭州西湖的岳王庙游览,看到庙中的《满江红》歌谱时,感慨颇深地向身边人说:“《满江红》,我很早就会唱。”并向同行的人讲述岳飞的事迹。可见,邓小平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曾负责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的刻字、油印工作,他的字刚劲、工整,被称为“油印博士”。他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过一些具有散文风格的文章。《赤光》也刊登诗歌等文学作品,抒发革命豪情,传播革命思想。空闲时间,他阅读了大量文艺作品,这为他后来的文艺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在战火中锤炼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邓小平常常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动员战士,激发他们的斗志。20世纪30年代,他在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期间,经常在大会上朗诵革命诗歌,挥毫书写诗歌,赠送同志,与战友共勉。有一次,他在会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看到许多儿童团员帮助军烈属收割稻谷,便即兴作了一首歌词:“共产儿童团,实行礼拜六;做好半天工,帮助军烈属。”很快便在儿童团员中传唱未来。

    邓小平把文艺工作视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抗战期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吸纳了大批文艺工作者。1946年4月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和晋冀鲁豫边区文协,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推动了根据地文艺活动的开展。当时太行地区部队和地方剧团发展到1000多个,对宣传我们党的抗日主张、繁荣根据地群众文艺发挥了特殊作用。军区政治部还在邓小平的倡导下编撰了剧本《十八天的江山》,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挺进大西南时,有川剧团慰问演出,当时很多解放军是外省人,听不懂四川话,不少人中途退场。邓小平指出,要治理好西南,就必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川剧是风靡西南三省的戏剧,取材当地,对西南三省的民俗特点有最直接、最全面的展示,看川剧是了解民俗民情的第一途径,可以从中学习四川话,才能更好地开展军政工作。当时四川盛行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看川剧,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战争年代,邓小平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1941年5月他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所作《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及其努力方向》的报告里。邓小平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及与文艺有关的重大问题,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发展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要求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同人民建立不可分割的关系,让文艺队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军”。这篇报告是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光辉文献,其基本精神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所提出的文艺思想是一致的,具有奠基性、方向性的意义。邓小平文艺思想经历战火的锤炼,形成了理论雏形。

    (三)在探索中发展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邓小平始终坚持文艺工作必须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思想,要求将各项工作都引导到发展生产力的轨道上来,体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他要求文艺从实际国情出发,适应群众需求,提倡花更少的钱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上,他指出,一些城市电影院、戏院不少,但工业区一个戏院也没有,要看戏的人找不到戏院,有戏院的地方没有多少人去看戏,这个布局显然是不适当的。

    在这一阶段,他进一步发展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1950年5月,他指出文艺工作一定要考虑对象,要更切合群众的需要,更通俗活泼,在文艺争论中提倡“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1975年,他大刀阔斧进行整顿,文艺成为重点整顿领域,恢复和全面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这个在“文革”中一直被“四人帮”把持的领域出现了新气象,被诬为“毒草”而禁演的电影《创业》和《海霞》被批准公开上映。1975年9月1日,邓小平审读《万水千山》的剧本后,和创作人员谈话时提出7个方面的修改意见,经过反复加工修改后,这部于1954年首演的、反映红军长征的话剧于1975年10月1日再次公演,在文艺界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冲击波,他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成为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根本遵循。

    这一时期,邓小平根据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提出文艺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新观念,進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文艺思想。

    (四)在改革中完善

    1978年1月31日,邓小平出国访问途经成都,那一晚,他看了两小时川剧,对开放传统川剧剧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保护好优秀的传统川剧剧目,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门艺术,禁锢多年的传统戏曲随之再次进入大众的视线。全国各地的戏曲团体都来成都取经,全国戏剧由此突破8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国300多种剧纷纷活跃起来,艺术的春天真正来临。

    推荐访问:文艺 思想 研究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