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性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10:25:26 点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发现,商贸流通业的贡献率普遍较高,但是要素结构集中度在经济发达地区较高,在相对落后地区较低。如果要继续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就必须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结构,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要素投入,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要素结构

    相关文献综述

    商贸流通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失衡问题较突出,许多省份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层次比较低。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许多学者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流通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唐红涛,2009),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助于经济进步(冉净斐,2005;杨宜苗,2006)。王德章(2006)通过分析发现,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就会带动城市GDP较大增加。但是需要认识到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家顺良、杨凡,2010),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有密切关联。此外,郭文杰(2006)研究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与谭清美等(2003)的研究结论一致。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也需要认识到这种发展的差异性特点。鉴于此,需要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要考虑到区域发展的特点因素。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商贸流通业主要以物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等为主,涉及到住宿、餐饮、金融、广告等其他行业,因此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产业组合。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往往较好。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有很多,按照古典经济发展理论以及相关研究结论,传统的经济发展要素如资本、劳动力以及科技等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甚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影响要素开始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多方面关注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影响要素中需要着重分析的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层次,它与其他要素如何共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还需要全面的研究。

    面板数据检验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指标体系。本文的面板数据检验主要是分析全国30个省(包括四个直辖市,重庆和四川合并计算)在1978-2015年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重点研究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要素结构。通过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来研究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指标体系构成如表1所示。

    经济发展水平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并通过GDP平减指数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即最终得到实际GDP的值。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用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水平衡量,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并通过物价指数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市场化指数中1997-2013年数据根据樊纲(2001)的研究成果整理,1978-1996年数据根据樊纲、王小鲁等(2003)的研究方法估算得到,如表2所示。物质资本存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直接体现,代表了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水平。物质资本存量利用张军等(2003)、单豪杰(2008)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如表3所示。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比较多,通常使用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年末有效劳动力人数作为评估标准,本文采用年末劳动力人数为评价标准。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最新年份的统计年鉴,如表4所示。科技进步效率反映一个地区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技术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经测算的物质资本存量,通过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得到技术进步效率,选取纯技术效率作为科技进步效率的评价标准,如表5所示。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与层次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影响力,城镇化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来计算,其中人口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统计年鉴。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讨论的焦点与热点,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产业结构本文借助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实际GDP的比重来衡量,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值需要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能力关系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交通运输能力提升有助于资源快速流通和人才高效流转,交通密度的计算公式为:(铁路运营里程+公路运营里程)/本省国土面积,其中基础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地方统计年鉴。金融发展水平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离不开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通过金融业增加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来度量金融业发展强度,基础数据来自历年的统计年鉴。

    模型构建。本文選取的模型基本表示式为:Y=F(Xi),其中Xi表示影响经济发展y的各类因素。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面板数据检验的计量模型为:Yi=C+Xi,其中t表示时间,C为常数项,Xi为解释变量。考虑到解释变量构建的特点,需要对指标变量B、M、K、H、R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性。

    (二)模型检验

    全国层面。首先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以分析变量是否自相关,并分析变量是否协整。单位根检验显示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序列平稳,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在选择检验模型时,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理。

    检验结果显示,R2值为0.9758,调整的可决系数R2值为0.9749,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F值为1080.580,P值为0.0000,DW值为0.2330,S.E.值为0.1571。整体来看,回归结果符合预期。如表6所示,从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该指标的系数为0.6341,仅次于科技进步效率系数值,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居于第四位,高于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城镇化率和交通运输条件的贡献率则为负数,城镇化率的系数为负数,符合我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但就目前交通条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本文模型检验的时间跨度较大,系数值主要反应20世纪70、80年代的发展情况,因此会出现与当前情况相反的结果,但是不能否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区域层面。东中西三个区域的检验步骤和检验方法与全国层面检验相同,首先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之后可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东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2值为0.9896,调整的可决系数R2值为0.9891,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F值为1892.009,P值为0.0000,DW值为0.2872,整体检验结果符合预期假设。东部地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中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2值为0.9414,而调整的可决系数R2值为0.9380,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此外,F值为272.2300,P值为0.0000,DW值为0.2506,整体检验结果符合预期。中部地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2值为0.9932,调整的可决系数R2值为0.9929,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此外F值为2889.417,P值为0.0000,DW值为0.3722,整体检验结果符合预期。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三)检验结果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全国层面指标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是:科技进步效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化指数、金融发展强度,其他指标交通密度、城镇化率的系数为负数。整体来看,全国层面的指标影响效应结构比较合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显著,而且突出了金融业的影响效应。根据检验结果的系数值绘制分布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指标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构,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共同点在于指标城镇化率和指标交通密度的影响效应均为负数。

    按照区域层面的分析结果看,区域影响结构各不相同,东部地区指标比较集中,分散化程度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指标结构较为分散,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典型的要素结构性特征,即区域经济发展依赖某种要素结构的搭配,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存在较为明显的要素集中化特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集中受到商贸流通业、科技进步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相关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

    从中部地区的要素结构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依赖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科技进步效率、市场化水平、金融业发展、物质资本存量等要素的投入,要素结构分散化特点突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整体上要比东部低,经济发展依靠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产业发展特色不够明显,且中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很难形成集中化的要素结构。

    从西部地区的要素结构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依赖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科技进步效率、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城镇化建设、交通运输、物质资本存量等要素的投入,要素结构的分散化程度更加突出,其中仅有金融业的贡献系数为负数,符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越分散化的要素结构越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存在问题,没有突出的要素能够有效支持该地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分析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素结构分散化程度从东部、中部、西部依次增加,全国层面的要素结构更为合理,且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

    结论与建议

    从模型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要素结构比较集中,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要素结构比较分散。共同之处在于商贸流通业的贡献率均比较高,与其他要素共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特别要优化商贸流通领域内部的发展结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技术革新、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才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加大对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层次。

    第二,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带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大、机会多。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農村地区就业结构,进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充分发展新金融业。新金融是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切关联,对经济发展贡献作用巨大。新金融的发展逐步实现了普惠金融的愿景,为商贸流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1.樊纲.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2000年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

    2.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

    3.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4.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5.唐红涛.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基于面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09(2)

    6.冉净斐.流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J].生产力研究,2005(3)

    7.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

    8.王德章,约翰·亚当斯,宋德军.现代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6 (24)

    推荐访问:流通 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 商贸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