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功能观视角下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与监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07:05:10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摘要]新常态背景导致我国金融业面临“下行压力”逐渐明显,而基于“微观功能”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将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逐步适应“新常态”。因此,本文认为,“功能性”将是资产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动力,若以“功能”为导向强化针对资产证券化创新的约束,将有利于严格控制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边界,从而防止功能过度发挥引起的“负外部性”,并且基于“功能”导向的监管体系也符合新常态下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趋势。同时,本文还认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创新规模还较小,产生大范围风险效应的概率较低,但我们也应逐步完善资产证券化创新的监管体系,使资产证券化在一定边界范围内发挥“功能”,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推动金融效率的提升与实现金融稳定的“双赢”。

    [关键词]新常态;资产证券化;功能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创新初衷即通过各种功能的发挥,以迎合金融机构的需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后,资产证券化规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并成为这些地区转移风险和补充流动性的重要途径。当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相连接的桥梁,在经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的洗礼后,资产证券化创新已步入至适应世界银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自2012年5月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政府部门对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正逐渐步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但这种发展趋势使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一种“悖论”,即银行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但势在必行的经营转型必将带来利润下降,再加上多年传统模式所积累的风险,这将提升银行危机爆发的概率。可以预见,在“新常态”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理论上讲,资产证券化创新可视为盘活金融资源存量、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及管理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有效适应“新常态”趋势,也能为商业银行更好实践“供给侧改革”赋予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要求提供动能。我们知道,金融创新的发展即是为了满足某种金融功能需求,这对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为此,本文结合新常态的经济背景,基于功能观视角探讨资产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动因,力求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需求本质进行明确,并以功能为导向,对新常态下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趋势进行剖析。

    二、关于资产证券化“功能”研究的文献梳理

    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功能”本质的观点已无较大分歧,相应研究也不断趋于成熟,比如Merton and Bodie、Ross、Allen and Gale及白钦先和谭庆华等,主要从资源转移、信息披露、风险管理、清算和结算、股份分割、聚集资源以及激励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对“金融功能”进行阐述。通过对“金融功能”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金融结构不断变迁、金融制度不断变革,甚至出现一个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但金融功能是一个“恒定”的因素,也就是说虽然金融创新的提速驱动金融模式不断更新换代,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载体或功能”是不变的。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成功的金融创新技术之一,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不仅引导了一场金融革命,更改变了世界金融风貌,但从本质来看,基于金融功能的需求才是资产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动力。从历史逻辑的考察来看,资产证券化最初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金融脱媒”的经济背景,这段时期资产证券化创新即是基于“增加流动性”的考虑,可见最初关于资产证券化功能的研究即流动性管理。伴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银行实施资产证券化创新已不再仅满足于“流动性”需求了,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因此,关于资产证券化功能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比如Benven-site and Berger、Greenbaum and Thakor认为金融机构的最优风险配置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来实现,因此“风险转移”是资产证券化的一项重要功能;DeMarzo and Duffie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资产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Leland发现资产证券化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Calomiris and Mason、Aeharya et al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角度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动因。伴随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资产证券化创新开始脱离银行主导,并独立承担与传统银行业相类似的信用中介职能,成为金融体系中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载体之一,因此也有学者将资产证券化归为与传统融资中介相平行的体系,即影子银行。可见,关于资产证券化微观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加流动性、风险转移、监管资本套利(提高资本充足率)、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本结构及信用中介等方面。随着次贷风波的出现,学术界又开始从宏观角度审视资产证券化创新,比如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内生流动性扩张、资本市场挤兑及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当然,关于宏观角度的分析,我们无法称之为资产证券化的功能,而是由于基于功能的资产证券化创新超出应有边界,才导致宏观“效应”出现,并对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中以资产证券化之微观功能为视角,结合新常态的背景,探讨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基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新常态下针对资产证券化创新的监管趋势,当然关于监管趋势的分析也是以“微观功能”为导向,目的是通过监管明晰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边界,力求构建一条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实现金融稳定的操作路径。

    三、“新常态”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背景及动力探析——以“功能”为分析视角

    “新常态”趋势伴随的下行压力不断凸显,这必将对我国“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式与质量,以及金融体系的广度与深度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该趋势下已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率,为此经营转型将是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转型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经营模式与微观金融行为形成否定,并且这种“否定”也有可能诱使长期积累的风险转化为现实,可见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悖论”已无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基于功能观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将为银行体系盘活资源存量,提升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提供应有的动能支撑,同时“新常态”背景下传统金融体系所显露的亟待完善之处,也将是资产证券化创新的需求及动力源泉。

    推荐访问:视角 监管 资产证券化 功能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