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福建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步调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7 21:40:17 点击:

    王 冰 李 叶 陈 楠 吴辉龙 王 芳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北京 100010;2.北京山水地景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3.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野生动物[1]。红外触发陷阱相机技术(Infraredtriggered camera-trapping)对动物判别的准确性高[2]。近些年逐渐成为常规的兽类和地栖鸟类监测调查技术[3]。国内外已将此技术应用于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及保护地管理与保护效果评估等诸多领域[4-9]。该技术经过多年应用逐步成熟,已成为多样性监测和野生动物本底调查的主要方法[10-11]。

    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此山脉东北部,主要保护亚洲南部热带北缘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12],是闽东底山与近海平原的过渡区域,亦是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和动植物分布的交错带,极具区位生态保护价值。同时,福建省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野生动物调查只有少量报道[12-15],针对老鹰尖保护区开展的调查仅限于森林群落、植被资源、社区发展和保护区管理等方面[16-17],调查技术和设备的局限, 使得当地物种记录不够翔实[18-19], 大区域的有限历史数据不能完全反映该区域当前鸟兽资源状况[20-21]。另一方面近些年道路修建等人为干扰可能对各类野生动物生存产生影响。有必要对该保护区鸟兽资源和生存现状开展调查,完善和更新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信息。因此,于2019 年6 月—2022 年10 月,在该保护区的“老鹰尖”和“违平山”两个片区,应用红外相机进行持续物种监测。为进一步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等提供参考。

    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118°58" 13"~119°08"52"E,25°40"10"~25°45"28"N),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北部涵江区大洋乡境内,北接永泰、东连福清、西邻庄边镇,南临新县镇,内有永泰溪、福清溪、秋芦溪主要源头,总面积2 827.5hm2[16];
    其中实验区1 418.1 hm2,占50.1%;
    缓冲区591.6 hm2,占20.9%;
    核心区821.2 hm2,占29.0%,并被分为3 个片区。气候受海洋和山地双重影响,区内四季分明,日温差较大,多雾多湿,年均气温17.8℃,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雨季亦视为热季。每年4 月至9 月为当地雨季,全年80%降水在此期间,全年60%以上最大降水量集中出现在6 至9 月;
    不到全年20%的降水出现在当年10 月至翌年3 月的旱季。台风集中出现在7 至9 月[15]。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地貌属中低山丘陵,海拔45~1 025 m,。海拔最高点为1 025 m的主峰违平山,海拔45 m的霞洋村水电站最低,其内1 000 m 以上山峰有 3 座,主要位于西北部。该区具有亚洲南部热带向亚洲中部热带过渡性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梯度变化特征,其内溪流、池塘遍布,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和原始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其内被子植物共137 科457 属897 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3 目80 科232 种。其中兽类7 目19 科34 种,鸟类15 目35 科116 种,爬行类3 目11 科43 种,两栖类2 目6 科23 种[15]。

    2.1 红外相机布设方案

    2019 年6 月—2022 年10 月,依照HJ 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兽类》技术规程,根据老鹰尖自然保护区边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6),在其两个保护分片区范围内规划55 个1km×1km栅格,每个栅格内预设1~3 个相机位点。一个周期内设置的位点间隔≥300 m,不同周期,在同一栅格内布设的位点间隔≥100 m。以此作为红外相机的位点预设参照,并尽可能覆盖当地几种主要地貌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海拔梯度。在每个位点上放置1 台红外相机(型号:猎科Ltl6210)。其中实验区20 台、缓冲区17 台和核心区10 台(图1)。相机工作模式为:24 h连续工作“拍照+视频”模式;
    触发后连续拍摄3 张照片和录制1 段10 s视频,拍摄间隔2min[22-25]。野外红外相机根据现场地物特点、动物痕迹等实地情况综合考虑进行架设,固定高度30~60 cm的树干或石块上,确保镜头前视野开阔且无遮挡。同步记录位点方位信息、周边林况以及地理信息等。野外每台相机工作运行约3个月。天气或不可抗力限制,个别位点工作运行时间酌情延长。及时更换存储卡与电池,并根据季节或其他变化因素小范围调整相机位置。如存在随机方格受后勤或地形限制,则放弃此类方格[26]。

    图1 红外相机在老鹰尖保护区研究区域的安装位点Fig.1 Camera trapping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at Laoyingji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2.2 数据分析

    照片数据的物种鉴别分类和保护级别判定等主要依据为:《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 版)[27]、《中国兽类野外手册》[28]、《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30]、《中国鸟类野外手册》[2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1]。

    在数据处理时,剔除未拍摄到鸟兽、人员的无效相片。采用30min间隔期的照片为1 次有效独立拍摄,以降低可能为同一动物个体的不同照片的可能性[32],统计的探测数与单张照片中拍摄到的动物种群数量无关。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即为红外相机拍摄率(Capture rate),通过衡量每个物种单位时间内独立事件的数量来表征物种的多度[33],RAI计算公式[34]:

    式中:N为拍到的某物种独立有效照片数量;
    T为总有效相机工作日,有效相机工作日定义为每台红外相机从相机放置开始到最后一张野外工作照片的间隔日期数[35]。

    红外相机工作累积24 703 个相机日。共记录9 233 张有效照片,其中兽类有效照片6 216 张,占67.3%;
    鸟类有效照片2 611 张,占28.3%;
    家畜、人员及其他406 张,占4.4%。

    获得可准确鉴定野生动物共9 目18 科27 属29 种,其中鸟类4 目7 科10 属12 种,哺乳动物5 目11 科17 属17 种。其余有未能辨别出物种名的几种鼠科兽类和几种雀形目鸟类

    3.1 兽类

    食肉目最多,共3 科7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41%;
    偶蹄目3 科3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18%;
    灵长目1 科1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6%;
    啮齿目3 科5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29%;
    兔型目1 科1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6%。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3 的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29.36)、野 猪(Sus scrofa)(23.40)、白腹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18.78)。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0.32)、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0.29)的相对多度指数较低。拍摄位点记录最多的前3 种兽类依次为小麂(46 个)、野猪(40 个)、赤腹松鼠(33 个)。拍摄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华鬣羚、小灵猫、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4 种(见表1)。

    表1 老鹰尖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鸟兽名录Tab.1 Mammalian and avian species captured by infrared camera in Laoyingji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续表1)

    3.2 鸟类

    鸡形目1 科2 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17%;
    鴷形目1 科1 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8%;
    雀形目4 科6 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50%;
    鸽形目1 科3 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25%。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3 的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themera)(35.02)、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8.16)、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3.86)。拍摄位点记录最多的前3 种鸟类依次为白鹇(47 个)、紫 啸鸫(20 个)、黑领噪鹛(13 个)。拍摄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2 种。见表1。

    在福建省莆田市老鹰尖省级保护区持续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共记录兽类17 种、鸟类12 种,分属13目25 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白鹇等6 种;
    小麂、野猪和白鹇等在该地区较为常见且分布较广。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当前闽东山地丘陵与近海平原过渡区域的鸟兽资源状况。

    根据每个物种的有效照片数量可以大致反映物种的相对数量大小[11],调查结果中相机位点占比高以及相对多度指数排名靠前的物种,表明它们在研究区域中分布相对更广、种群密度更高[36]。从类群来讲,最高的是有蹄类和鸡形目动物,通过观测和走访了解,此两类群由于保护意识增强和生态环境修复等原因种群密度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邻近的戴云山和武夷山保护地区的监测结果证明它们区域内既有赤麂(Muntiacus muntjak)也有小麂生存,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和白鹇也同样在这两个保护地区同域分布[12,14]。然而本次老鹰尖的调查只发现小麂和白鹇。动物可否在一个地区稳定共存更多是由于生境、资源、节律、身体大小和物种关系的影响[37]。相较于另两个邻近保护地区,老鹰尖较低的山体海拔降低了空间的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近缘物种赤麂——小麂、黄腹角雉——白鹇在空间上的竞争压力,导致竞争排斥,造成种群密度下降或局部灭绝。而此次调查老鹰尖地区野猪和小麂被拍摄到的位点具有较高重叠性,它们往往生存在低丘陵地带,且要求适中密度和郁闭度的林地或密度大的灌丛和环境[38,35]。它们在此地空间分布上的大量重叠说明二者应在食性和时间方面有较大的生态位分离而共存。中华鬣羚主要分布在地势险峻林木繁茂的生境, 加之其独居隐秘习性以及历史时期栖息地破坏和滥捕滥猎,一般较难发现。本调查也只有5 个位点拍摄捕获其行踪,并且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片区,表明该物种在老鹰尖地区分布范围仍然狭窄,种群密度极低。

    肉食动物数量、种类往往成为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的关键指标[14]。老鹰尖省级保护区肉食动物主要是中小类型的兽类,包括:猪獾、黄喉貂、花面狸、鼬獾和等,云豹(Neofelis nebulosa)和杂食性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大中型肉食动物[13-14]未发现。可能目前这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极低或已局部灭绝, 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地区近代历史时期的资源过度利用以及栖息地丧失或片断化。此次监测,野猪和小麂几乎出现在所有点位,这也间接旁证说明此地大型食肉动物的消失导致捕食链中调控草食动物的机制受限[40]。此次调查未发现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auritus),是否受人类活动干扰已局部灭绝有待今后持续监测。

    此次红外相机记录到的鸟兽种类虽少于历史资料记录[18],且并未发现新的物种。但可补充先前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获得的兽类和鸟类的影像数据提升了物种信息的可靠性,验证了先前的一些推测或质疑。本次监测中移动快速的小型哺乳类,由于对焦困难,造成了照片鉴别的困难,甚至无法鉴定。另一方面,鸟类活动区域广,此次红外相机记录鸟类大部分为偏好地面活动,这可能是由于红外相机的布设主要考虑放置在大中型兽类通道附近,以及红外相机可能对于地栖鸟类的监测效果更好[14,41],对穴居小兽以及小型林冠层栖息鸟类,红外相机可能不是最优监测手段[42]。这就使得此次结果中鸡形目走禽拍摄率极高,而生活在森林垂直空间中上部的的诸多林鸟的拍摄率较低。

    灵长类动物出现的位点周边多存有村庄遗迹,生态移民荒废的村庄保留有大量的种植园,遗弃的基础设施对天敌具有趋避作用,这些都导致大量灵长类出现在此类地区。同样,大量农田村舍的存在为各类啮齿动物生存创造了条件,吸引更多的蛇类,杂食性的食蟹獴更偏好捕食蛇类。这些发现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人类活动对于野生动物的吸引作用,也应防范人兽冲突的加剧。调查显示当地人类干扰主要是村民放牧或季节性菌菇、竹笋采集,这些出现人类活动的地点与野生动物出现位点重叠较高。放牧干扰通常对动物的活动和分布造成不利影响[43],因此, 需减少当地村民及家养动物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加强人员的管理和监测。老鹰尖保护区所在地区的中部,由于老鹰尖保护区所在区域历史上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44],对其东西两个保护分区的野生动物产生较大阻隔作用,影响了整个区内动物的迁徙交流和繁衍;
    同时,保护区内有铁路和旅游道路,这些人类活动对区内的动物栖息地造成影响,存在进一步破碎化的可能。

    综上,本次调查更新了老鹰尖省级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的现状信息。建议在后续的持续监测工作中,增加相机位点数量,扩大调查区域,实现区域覆盖,掌握当地详实的野生动物信息。同时,设立生态廊道,增加景观连通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并开展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专项调查,应用多种调查方法弥补红外相机调查技术的不足。

    猜你喜欢兽类老鹰鸟类善于学习的鸟类学与玩(2022年9期)2022-10-31老鹰的“对手”学与玩(2022年8期)2022-10-31老鹰捉小鸡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26期)2020-07-23我的湿地鸟类朋友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鸟类小太阳画报(2019年1期)2019-06-11景宁大仰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兽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8期)2018-05-30鸟类的叫声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8-12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四川林业科技(2016年1期)2016-04-11『老鹰育雏』的启示中国火炬(2011年1期)2011-12-23鸟类、兽类和蝙蝠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09年9期)2009-10-27

    推荐访问:莆田 鸟兽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