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析当前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出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7 18:10:16 点击:

    摘 要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落后于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不小。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起步晚,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管理方面也不够科学。凡此种种,造成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在“量”和“质”两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总体素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问题 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 我国职业教育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2200万人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而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每年需要接受培训投入劳动岗位的剩余劳动力人数达到2600-3000万。而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容量只有需求量的36%左右,特别是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批下岗工人需要进行转岗培训实现再就业,这样一来使得应该得到培训而不能培训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70%。职业教育和整个国家面临问题之严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在数量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一直存在着重“普高”轻“职教”的倾向,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偏低,处于次要和弱势地位。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教育形式时,往往弃“职教”而选择“普高”。中国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追本溯源,乃中国社会从古自古迄今存在的“重文轻理”思想作祟,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便是此思想的表现。古人把用于认识和改造的科学与技术视为“末业小道”、“雕虫小技”,甚至称为“奇技淫巧”。认为“技”本身不足为道,会有碍人格的修养,鄙薄技艺的观念由此可见一斑。近代“洋务运动”虽催生了近代工厂和企业,也兴起了向西方学习制造技术的热潮,但其目的乃“师夷长技以制夷”。只不过是国人用来抵御外敌侵略的一种策略或手段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人轻视技能的思想。“人是观念的动物”,受传统的束缚,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一直难以破茧。

    第二,缺少政策法规的扶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围绕职业教育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太过笼统和主观,与职业教育现状不配套、不衔接。按我国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学历仍然是就业和人才的主要标志。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能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应有的保障,在人事制度和待遇上也没有配套的政策: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能力评价和考核体系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没有制定或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与普通教育文凭证书相比,职业教育文凭证书显得缺乏“含金量””,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就业缺乏保障。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唯学历化”的政策导向,使得职业教育成为一些家长和学生“退而求次”的选择,出现生源萎缩、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等问题。①

    第三,高校扩招的后果。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由所谓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1999年开始职业教育形势逐年恶化,很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数的一半,2000年招生比1999年再少招61.4万人,不少地方媒体用了诸如“遭遇寒流、”“冷场”等字眼来形容,与此相反,“普高热”却持续升温。高校扩招给本来风雨飘摇的职业教育雪里送霜。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普通本专科教育共招生159.68万人,比1998年增长47.4%;2000年继续扩招,估计可达180万至200万。随之,普高也扩招,1999年达396.32万人,增长10.23%;2000年继续加大扩招。我国高校校均学生规模从1998年时的不到5000人,上升到了当前的1.4万人。②

    持续几年的 “高校热”和“普高热”给职业教育造成的直接影响有两个方面:(1)生源锐减;(2)就业萎缩。单以2007年一年的专业审批结果来看,江苏48所高校就新增了176个专业,平均每所高校新增4个专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学生处处长介绍,高校每年都要上报一大堆新增专业,由教育部审批通过。有的学校最多一年新增了十多个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许多专业相近,大学生入学人数和就业机会大大超过职教生。每个专业都有存在的价值,专业本身并不存在好坏。问题出在了专业设置上,一旦专业过剩,市场无法接纳,就会导致就业难。

    二、我国职业教育在“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扩招导致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中职学校在几乎取消分数线的情况下,招生仍然十分困难。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98%以上经过高考、中考、复读等一层层筛选,文化基础和其他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差,入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较差。表面上学生毕业率在96%以上,真正按要求严格考核,学生毕业率最高不会超过80%,技术等级考核及格率在60%左右。在用人单位进厂前的摸底考核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及格,致使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即使接收也不是作为中级技术工人使用,而是作为一般普工使用。学生毕业后不能安置就业或就业不理想,又反过来影响学校招生。这种状况会造成恶性循环。③

    除“扩招”影响外,内部问题是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过硬的主要因素。

    第一、教学内容老化。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主要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目前,我们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采用的教材,特别是开设较早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材内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多少变化,尽管一版再版,内容上都基本相同。更为糟糕的是,有些教材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没有质量,内容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些目前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的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在教材中根本没有涉及。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及新淘汰都很快。据资料表明,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材,每年有 20%被淘汰,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生物学教材,每五年要改写一次。与之相比,我们编撰的教材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且相距甚远。

    第二、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职业教育本是以培养人的职业技能为主,职业技能作为个人的谋生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能直接带来自身经济利益。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基本上还是以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书生为主,学生始终跳不出分数的圈子。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知多识少,高分低能,成了学生的普遍特征。据资料,前苏联的情报学校一年可培养出能监听他国电台的人才,我们用四年的时间还达不到这种水平。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课堂、课本为中,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它把人的知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并以范围内的知识为培养目标,学生成绩高低全凭对这种知识积累来衡量。误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一个已经解答的问题是学习,却不知研究、解决一个未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培训,最新知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三者差距所造成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仍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书虫式的人,将会被社会迅速淘汰。

    第三、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问题。据统计,80%以上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等方面都有欠缺,不能较好地适应教学需要。现有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是普通院校,他们有的虽然学历很高,但大多没进过工厂,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无法向学生传授真正的技能知识。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使职业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也非常有限。同时,教师职称晋升只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阻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关键。所以,职业学校要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渠道自学,并合理安排轮训和进修。

    三、 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今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彻底改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与配合。

    第一,政府合理规划。要改变目前职业技术学校“星罗棋布”且“小而全”的局面,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调节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分布、数量进行宏观控制;还要制定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扫清外围障碍。目前,国家已经开始推广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制度,要求所有劳动者要“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和投入,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方面,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一改过去无序竞争,盲目招生的做法。在学生就业方面,政府也要起到指导和合理调配的作用。当然,各校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发挥传统优势,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逐步形成特色学校。这样做既可以减少浪费,也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部门科学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是以部门、行业为主办学,主要培养对口专业人才。由于封闭式管理,使得机构重叠,管理重复。条块分割、多头分散的管理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是低效和低能。一个职业学校分属于教育、劳动及其他部门多头领导。一个学生的证书需要从不同机构领取: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执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等等。一个职业学校或一位职教学生要面对多方证书考试。同是职业学校,同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却按层次分割开来:中等职业教育归成教司(或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归高教司管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分离:职前教育主要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后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多是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各行业及个人的事。这种交叉、多头,容易造成各部门争权、推诿、扯皮,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因此,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单一、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是当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第三,改变教学模式。按惯例,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主要三种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是典型的学校本为模式,企业和行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甚合理。其中有认识原因、有政策原因,还有企业的困难,但关键还是制度和机制问题。以学校为主的办学模式,存在资源和投入的客观需求与实际供给不足的矛盾。目前较好的办法就是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途径有两种:一是建造综合性实训基地。根据各职业院校专业的开设情况,由政府投入,建立一个独立于各职业学校的与各校主要专业对应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各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都集中在实训基地进行,各院校提出实习实训计划,由实训基地组织实施。实训基地按核定的标准向实习学校收取实习实训费用。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为了弥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资金困难,提高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校企联合,也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把学校的人力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及设备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互惠互利的协议,产教结合,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来充分锻炼学生,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一技之长,毕业时凭着过硬的本领竞争上岗,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灵活办学机制。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机制形式太过单一,学校系统的职业教育几乎都是长学制,或三年,或是四年。一些经济和企业界人人士认为,若单纯的从职业能力和岗前培训的角度而言,许多岗位工种根本不需要3-4年的培养。另外,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面向企业,固定而不灵活的教学制度也不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改变思想观念,办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当前的重学历、重资历、轻才智、轻创造力的传统思想,形成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的大氛围。改变办学机制,关键要面向市场,各类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都会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科技进步,职业教育不断向生产领域内部延生,成为世界各国转化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不同时代、不同科技水平催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形式,现阶段,为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距离,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思路、体制、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重新调整,重新整合。在全球经济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从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作用和地位,解决职业教育现存弊端,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南通纵横国际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

    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孙锦涛.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东南商报.2006年3月29第1742期.

    推荐访问:浅析 现存 职业教育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