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银河补习班”的“辽远与深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7 12:10:50 点击:

    这部电影最合适的观众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我还是想强调,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补习班”想必是所有学生及家长最熟悉的一个词语。如今,在上补习班的孩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所谓“差生”,而是包括中上等成绩在内的学生。所以,从家庭教师到社会补习机构,才有了绵绵不绝的生源和生生不息的市场。那么这些“补习班”都“补习”什么呢?很简单,各门学科知识——准确地说,就是和高考、中考相关的学科知识。

    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在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就显得有些“另类”。他带着孩子马飞在大自然奔跑,在一座堤坝上,对孩子说:“我带你上的是东沛最好的补习班,叫‘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是一个带有调侃色彩的比喻,当然不是说马皓文要给马飞讲天体物理学之类的。我理解,“银河”意味着“广阔”“辽远”“丰富”“深邃”“无涯无际”“无穷无尽”……“银河补习班”当然就远远不只是“补习”需要考试的知识。

    那“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什么课程呢?

    第一课: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理解和欣赏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是否是真正的爱呢?马飞的母亲绝对爱儿子,她最喜欢对马飞说的话是“我是为你好”,但马皓文说:“再没有比‘我是为你好’更能害孩子的了。”真正的爱,是理解,是欣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从监狱里回来时,孩子哭着用拳头砸父亲:“让你不来看我,让你不来看我!”马皓文理解儿子,并因此自责。当前妻说儿子“他本来就笨”时,马皓文说:“他一直都不笨!”是的,当所有人都说马飞“笨”时,马皓文却对孩子说:“你不笨,也不傻。”母亲说孩子笨,因为她老把孩子同其他孩子比,但马皓文从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评价马飞,他对孩子说:“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马皓文对高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长着神奇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大人们是否爱他。”而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意味着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欣赏。

    第二课:自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马飞老考最后一名,这个成绩当然令人沮丧,沮丧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妈妈,因此她越来越沉不住气,越来越没有耐心。但在马皓文看来,知识没有学好当然不行,但更糟糕的是孩子连自信心也失去了。孩子的信心不仅来自考试分数,也来自成人注视的目光。所以,马皓文总是不断鼓励孩子,不断让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学好。他当着孩子的面对闫主任说:“当他离开学校时,是学校最出色的孩子,你会把他的照片挂在墙上。”孩子有了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比如由班上倒数第一慢慢提升名次,他都不吝夸奖:“哟,再努力就夺得全班倒数第五名了。这样下去,你还不成精啊?”马飞后来回忆道:“当时爸爸看我的崇拜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而这“崇拜的眼神”一定会化作孩子自信的眼神,正如高老师说的:“最重要的是,这孩子眼里有光了。”这就是自信之光。现在,有多少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崇拜的眼神”?

    第三课:理想是学习乃至人生的原动力

    当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太功利——面对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就会想到考大学、找工作;连学钢琴、学舞蹈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加分。马皓文给孩子送的生日礼物是他手工制作的地球仪,他把整个世界装进了孩子心中。他对儿子说:“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是箭靶。如果箭靶都找不到,成天拉弓毫无意义。”他要做的首先是帮助孩子找到箭靶。当孩子有了梦想,有了目标,学习自然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理想,其胸襟远比其他同学开阔。电影中有一个细节颇有意味,当几个女生在为明星张国荣自杀而痛哭流涕时,从旁走过的马飞正往闫主任办公室走去,他执着而礼貌地谢绝了学校要他冲刺状元的机会,而选择了報考飞行员。他心里装着蓝天。因为理想,他比同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最后也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课: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事,你就一直去想吧。”“如果真喜欢一个东西,就真喜欢,谁说都不变。”“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不断给儿子说的话。注意马皓文一直没有说“培养”兴趣,而只是说“最喜欢”“真喜欢”“找到”……因为儿童的兴趣是天生的,成人要做的事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能培养出来的就已经不是天生的兴趣了,那只是家长希望孩子养成的兴趣,其实就是家长的兴趣——而是如何才能不扼杀孩子真正的兴趣。如果能发现并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教育的成功。比如马皓文冒着孩子上课迟到的风险而带他去观察“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原野,比如他不惜耽误功课而陪孩子去看航展……这都是在为孩子将来飞向太空锻造强健的翅膀。

    第五课:绝不认输,战胜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的一句台词。而所谓“把自己的桥修好”就是让自己坚强而永不倒塌。现在太多的孩子心理脆弱,动辄轻生。于是有个词语出现了:挫折教育。其实教育本来就应该包括教会孩子面对人生中的一个个挫折,而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拥有超越挫折的智慧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很遗憾,现在的学校却没有这门课。这方面,马皓文堪称教育家。他反复告诉孩子“绝不认输”。他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只要你不害怕,任何人无法阻挡你的去向。”而绝不认输的对象,不是客观困难乃至灾难,而是我们自己。绝不认输就意味着战胜自己,而一旦战胜并超越了自己,马飞就由一名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差生成了学校引以为傲的飞行员。

    第六课:家长是最好的教科书

    但马皓文对儿子的挫折教育决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每时每刻的行动。马皓文因为意外而蒙冤入狱7年,从一个受人尊敬的“马工”变成人人唾骂为“良心被狗吃了”的囚犯,他却没有倒下。为了给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也为了自己的尊严与名誉,他忍辱负重,甚至卖血,“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和孩子住在桥洞和杂物间里,心中却依然有“诗和远方”。晚上,看见伏案的爸爸,马飞问:“爸爸,你是在工作吗?我可以不睡觉吗?”然后从床上爬起来开始学习。儿子因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闫主任扑灭了,说:“我实在不想学了,太难了。”这时,一伙人冲进了房间向爸爸发难,马皓文像愤怒的狮子,大吼:“我不会认输的,永远不认输。”那伙人被吓退了,儿子也震撼了。他默默地写了一张字条:“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这张字条放在文具盒里,陪伴他每天的学习,直到他飞向宇宙。最好的教育不是只要求孩子做,而是用行动给孩子树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标杆。第七课:独立思考是学知识求真理的前提

    马皓文当然也关心儿子的成绩,但他更关心儿子是不是爱思考。他对马飞说:“爸爸在乎你的脑子是不是一直在转。”他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方法。”当教育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试卷上的ABCD中的唯一选项时,马皓文说:“答案中还应该有EFG……一直到XYZ。”当儿子的作文被判零分,而闫主任给出的解释是“高考有标准答案”时,马皓文问:“美有标准答案吗?”我们学生的创造力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们向来把获取知识看得比创造知识更重要。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独立思考,但各类考试规则都是在无声地告诉学生:谁独立思考,谁吃亏。而马皓文的可贵就在于他把思考的品质和方法教给了儿子:“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世界上任何事。”马飞也说:“我从爸爸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自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第八课:学会生存是最重要的能力

    马皓文决定带孩子去珠海看航展而去向学校请假时,学校不同意,他向学校承诺:“在外旅游,我会给他补课。”多年后成了宇航员的马飞回忆说:“白天旅行,晚上补课。”“每天黄昏我们都在田野奔跑。”“那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旅行。”之所以愉快,是因为父亲给孩子补的“课”,很多是书本上没有的。在马皓文看来,孩子未来需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用于考试的知识,还有面对人生困难的勇气,更有应付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的生活能力。洪峰到来之前,马皓文绝望中又带着一丝希望地对可能困在屋内水中的儿子呼喊:“马飞,我是爸爸,不知你是否能够听见。如果听见,看看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你一定能出来!”终于,马飞坐着用门板做成的木筏脱险了。电影的画外音响起:“如何做木筏,这不是任何教科书上能够学到的,但生活需要。”可在目前的教育下,孩子连自己的袜子、内裤都不会洗,将来这些高学历的“巨婴”如何应对生活?第九课: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

    学校最初之所以不同意马皓文带儿子去看航展,理由是孩子的课程不能被耽搁,因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针锋相对地说:“这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分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马皓文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几个应试的“关键时刻”;而且孩子成长的空间不仅是在教室,因此教育的环境也就无所不在。目前许多教育者,包括家长,首先就把教育内容限于应考知识,然后把掌握这些知识的时问又规定为那么几个“关键时期”,同时把学习空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但马皓文将孩子的每个瞬间都视为“最重要的时刻”,包括躺在青草芬芳的原野、奔跑于一座又一座桥梁,还有在已被变成杂物间的阴暗狭窄的家里一次次谈心……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陪伴。马皓文最内疚的,就是他曾失去了和儿子相处的7年,所以出狱后无论生活怎么困顿,他都始终陪伴着孩子。

    第十课: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核心是尊重。我之所以说马皓文是一个民主的爸爸,就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家庭君主,没有把儿子当作大臣甚至奴仆,而是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尊重。我们丝毫看不到马皓文有传统父亲那种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由分说的霸道。他总是倾听孩子的烦恼,理解孩子的委屈。作为有血有肉的人,马皓文也忍不住急躁,发火,也会犯错误。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后,会向孩子认错:“对不起,爸爸第一次学着当爸爸,爸爸也会犯错误。”他总是平等地陪伴孩子成长,在此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做父亲,也在成长。影片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我的孩子,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赐我无穷的力量。”听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在中国,有多少真心爱孩子的家长,能同样真心地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诚心诚意地向孩子学习?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道成长,是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马皓文作为父亲的成功之处。

    每个孩子首先是家庭教育的“作品”

    “银河补习班”所开设的课程也许还不只我说的这些,比如马皓文也给孩子补习功课,但从长远来说,应试功课所体现的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银河补习班”里,马皓文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关于信心、理想、意志、兴趣、思维等做人素质的“补习”——因为这些都在学校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严重缺失了。

    电影里有一个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在欢呼声中撕书和试卷的场面。漫天雪花中,闫主任得意地说,这是他唯一允许学生们的狂欢。马皓文却说:“高考完毕,这些好学生都如此迫不及待地撕了教科书与试卷,我感到他们不是真正热爱学习。”是的,如果不具备作为人的全面素质,只是孤立而功利地学知识,也培养不出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我在外讲学也经常以这个“雪花飘飘”为例,说明孩子们表面上是在欢呼,实际上是在发泄和诅咒,而且多数人从此不再有真正自愿而愉快的读书(为拿文凭和各类证书除外)。这只能证明,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厌恶读书的人,而且教人读书的人自己往往不读书。

    马飞所“补习”的正是学校所淡化的,而他父亲马皓文的“补习”方式,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感染。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晚上,和爸爸待了一天的儿子说:“辅导我吧!”父亲说:“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教育,应该是这样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天衣无缝,了无痕迹的。正因经过了这样的“补习”,马飞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这部电影最合适的观众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因为上文归纳的“银河补习班”的各门课程,都是目前大多数父母最应该“补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还是想强调,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任何孩子都是家长素质的折射。孩子的所有优点都是父母良好品质的再现;孩子的一切缺点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复制。无论优秀还是糟糕,成功或者失败,每个孩子首先是家庭教育的“作品”。父母既可以是孩子飞翔的起跑线,也可以是孩子奔跑的绊脚石。正是在这個意义上,我真诚建议所有父母都认真看一看《银河补习班》。

    当然,以一个老教育者的眼光看,我还是觉得有些“不过瘾”——该片基本没有对教育弊端深层次原因的揭示,没有触及教育的改革,连浅表层次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没有涉及。尤其是把闫主任设计成一个脸谱化的人物,让他为教育问题“背黑锅”,这大大降低了影片应有的力度和深度。

    (作者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推荐访问:辽远 银河 补习班 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