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策略不能只在CEO的脑子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7 10:20:42 点击:

    如何统驭领导市值1.67兆、员工人数超过2万人的台积电王朝?台积电首席执行官蔡力行自谦自己不是策略大师,却用最平易浅显的话语,分享他从基层的管理执行,到策略制定的心路历程。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从执行到策略”。通常一般管理学界谈这个主题,都是从策略到执行。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往上发展,顺序反而应该是“执行→策略→执行”。

    一般人刚进入职场的前10年,都是以学习为主,如果有机会参与策略制定,必定是曾表现出令人信服的执行力,至少在台积电,或大规模的公司都是这样。

    执行力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很多讲法和定义。我的看法是:“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with right people(把对的事情做对,并且要用对的人)。”这是有顺序的:第一要做对的事情,第二要用对的方法做事,第三则是要用对的人。

    关键:选最对的,而不是最好的

    首先是“做对的事”。我发现定位非常重要,像以前我在惠普工作时,曾主持一个晶片企划,产品也做得很好,但推到市场后,反而卖得很差,这是我学到的第一个教训。如果一开始时没有定位什么是对的事,市场需求和软件也没有到位,后面再努力执行都于事无补,讲俗气点,不能卖钱就没有用。

    “把事情做对的方法”有两种:work hard(认真工作)和work smart(聪明工作),孰先孰后?刚回台湾时,我发现台湾的工程人员经常加班,这突显两个问题:首先是工作方式不对,时间管理不当;另外则是管理方式不对,工作分配不当或是人手不够。因此我强调,要先work smart,再讲求work hard,两个都有就赢了(you’ll win)。若只有一个,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追上。

    第三个就是right people。最“对”的人和最“好”(best)的人是不同的,在我那个年代的惠普(hp),能网罗到很多做事能力强的一流人才。但我回台后发现,尽管台湾同仁的经验不如美国人,但做事的效率却比美国人还好。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重要是因为我们用了“对的人”。

    在美国,每个人都很优秀,但方向却都不一样。这就像数学的向量一样,不同方向的作用会把力量抵消,甚至变成负的。在台积电,大家做事的方向大致相同,结果反而更好。统统都是最聪明的人,点子太多,反而会无所适从。

    选择:依目标决定,而非学历

    执行更重要的是要理清什么是对的事。我是从工厂一路做上来的,管理工厂,技术性的问题占绝大多数。举例来说,我们工厂主要有几个部门:制造部门、整合工程部门、制程工程部门、设备工程部门。

    其中制造部有98%都是生产线上的作业员小姐,2%才是管理阶层。过程中,各部门各有其坚持和做事方法,出了问题,难免会互相责怪,制造部怪制程设计不良,制程人员就说设备不好,设备部质疑制程部有问题,制程部又推说制造部的小姐弄坏了……,问题还没找到,就先吵成一团。

    我身为厂长,也懂技术,当然也可以下去找问题,但不可能每件事情我都自己来,这显然不是对的方法。

    于是我定了一个排序原则,哪一个部门决定问题出在哪,依序是制造、整合工程、制程、设备。当然,工程人员很不服气,说制造部的在线作业员只是高中毕业,什么都不懂,凭什么优先决定?

    但我的看法是,工厂的目的是为了制造Wafer(晶圆),产品好才能卖好价钱,而谁做产品?不是工程师,而是在第一线的制造部,因此制造部最大,当他们发现问题时,工程人员都得听。但如果是其他部门的问题,而被你发现了,那责任就由他们来承担,但功劳还是你的。

    因此,把对的事情定义下来,下面怎么做就都清楚了,说起来简单,但后续却得要花很大的力气持续改变人的想法和做法。

    思考:看远一点,想广一点

    说完执行,再来说策略。策略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我问我老板(张忠谋),什么叫策略?他说得一派轻松:“策略就是看得远一点、想得广一点。”

    其实策略就是做些不同的事,让公司往好的、对的方向发展。制定策略前必须先问策略性问题,公司的策略性问题是成长、获利、还是两个都有?定义策略性问题之后,接下来要问,目标是什么?要成长多少?接着才能看,你的策略能做些什么?

    举例来说,首先如果某家单一产品公司想追求成长,那么它是要在单一产品公司里追求成长?还是多角化经营?每个公司的策略性问题,都和公司本身的利基市场、技术、人才有关系。一旦决定要走多角化,那是要内部壮大还是外部并购?不仅如此,事前的分析也很重要,如果分析清楚的话,做决定就很快。接下来就是执行,一个好的管理者在并购前就要先构思执行的方法,思考并购的公司是否能和自己的公司相融合、产生综效(synergy),这代表着你成长的机会变多,或是成本降低的空间变大。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并购后有没有能力管理。一开始没处理好,人才就很容易因此而流失。并购最常看到的问题是人事制度的差异,人对头衔总是很在意,有些公司副总很多,有些公司副总只有一、两个,如果被合并的公司副总很多,他们是不是愿意融入?这些都必须在事前考虑到,如此才能落实执行。

    落实:从策略到执行就需要沟通

    今天策略面讲的比较少,因为我觉得策略一讲出来,就没有太大的稀奇。真正的不同处是在执行,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出来。

    最后我总结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对的人,然而,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同的。

    20年前,台积电需要技术很强的人,因为当时我们的技术落后。10年前台积电更需要懂销售的人,因为要把市场做大。现在则需要事业管理人才,来全面地把整个产业运作起来。工程师绝大多数不懂这方面的东西,这种人才很难找。

    另外就是沟通,策略不能只在CEO一个人的脑袋里,怎么与下属沟通理念和策略,如何能让他们执行落实,可以说是最难的。

    以前我觉得沟通不难,用E-mail就很方便,现在才发现E-mail是非常危险的沟通工具。很多人常常生气后就啪里啪啦地写,一写完就按“传送”!一传送就后悔了、完蛋了。很少人会写完后还看三遍润色,因此反而制造更多问题。

    沟通不只是主管对部属的沟通,部属对主管的沟通也一样重要,尤其在职场上,你有没有想清楚讲什么,你的讯息是什么?有没有对的方法能够清楚表达你的意见?

    这些讲起来都像是常识,但这几年的经验却让我觉得,越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越难做到。

    如何协助策略的精准度?

    企业在拟定策略时,如果想要“看得远”,往往会看错方向;想得广,也容易失焦,那么台积电有何机制来协助策略的精准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定义策略性问题是什么,能够先定义,失焦的可能性就难了。

    台积电也会制定五年计划,但不表示定下来就不会动了。一次看五年,是绝对看不清楚的,我自己看未来三个月都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第一年做起来就很不像样的话,就表示有问题了,就要去检视,修正策略。

    会不会失焦就得要看你是不是定了太多策略,要让策略在你可以管理的范围。因此不仅要定义出策略性问题,也要定出目标和量表,用以检视是否达到目标,而这就是分析的重要性。

    (资讯来源:台湾《远见》杂志)

    推荐访问:只在 脑子里 策略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