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清前期中朝关系与“东亚”秩序格局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20:35:20 点击:

    提 要:在“东亚”成为流行语汇的历史研究中,“朝贡体制”常被用作一个统摄性的概念使用。然而“朝贡体制”在清代,主要体现中国与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的关系,其中尤以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并不覆盖“东亚”。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呈现清代中国与朝鲜封贡关系的特点,其中包括敕封、给印、颁历、参与常态礼仪活动、日月食救护、赈济灾伤、常态互市,朝鲜人参与八旗等等,不仅凸显中朝关系近于中国与其他封贡国、无藩封關系的其他朝贡国之间的关系,更反衬出中朝关系与地处“东亚”而与清无邦交的日本之间关系的差别。由于中、朝、日在“东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中皆具有重要性,前述考察提示,17至19世纪中叶的“东亚”国际秩序并非笼罩在任何单一制度化体制之下,“朝贡体制”或“朝贡贸易体制”不能涵盖该时代“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秩序格局,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反思。

    关键词:清代;中朝关系;中日关系;朝贡体制;东亚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9.01.012

    将现代话语中的“东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区域,上溯到17世纪中叶,正处于一系列重大变迁的历史节点。在中国,发生了明清两个王朝统治的更替,带来社会组织方式、政治制度、族群关系、文化风气等多方面的变化,也引发了中外邦交秩序的重塑。明朝与朝鲜、琉球、安南、南掌的藩封关系转变为清朝与这些国家的藩封关系。明中后期与日本无邦交,而日本进入江户时代不久以后实施“锁国”政策,中国的明清易代并没有改变这一格局,清、日两国政府遂在17至19世纪大约两百年间呈无政府间交往状态。清朝与朝鲜等国藩封关系的重构,以及日本的锁国,皆为17世纪中叶以后“东亚”地区长期和平的背景条件。狄百瑞(William T. de Bary)这样描述当时的基本情况:“清朝维持中国和平近两个世纪。它并没有明显地逾越传统的外部疆界……在制度上它达到了成熟与稳定,而且在文化上达到了精致,那是没有别的国家能够比拟的。况且,在它的四邻它看不到任何能向这些论断挑战的东西。朝鲜的李朝接受了同样道学的自律哲学作为统治他人的基础

    ——‘修己以治人’——将近500年保持了和平,增进了繁荣,并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日本在消除了早期丰臣秀吉(Hideyoshi)控制东亚的野心后,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疆界,并在德川将军(Tokugawa)治理之下集中力量维持内部的和平与繁荣。这是一项产生了两个半世纪免于国外战争和国内严重骚乱的政策……”1在这个为时很长的和平时期,“东亚”各国都实现了诸多方面的社会发展,但对东亚以外世界所发生的全球化历史运动感知都不真切,东亚与西欧的实力对比在此间发生彻底逆转,从而铺垫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剧烈变局的基本背景。

    以“东亚”作为一个区域单元的历史学研究,20世纪前半期日本学者最为积极,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哈佛学派异军突起,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东亚”问题具有主导性的学术群体。1晚近的几十年间,“东亚”成为一个更大幅度国际化的话题。“东亚”不仅被作为一个有效的历史研究单元来使用,而且被作为超越民族国家单元历史的主要概念,引发的学术关注有增无已。然而,如果以国家为单元的历史是有局限的,或者说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研究是一种对于“想象的共同体”的研究,那么以“东亚”为单元的研究也是有局限的,也是一种对于想象的、建构的对象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揭示历史的某些侧面,但如果过度解释,往而不复,也可以造成许多历史的误解。本文从梳理中国清代与朝鲜的关系入手,将之与同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及“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关系对比,把中朝关系特别值得注意者归纳为六点;在此基础上,对清代中朝、中日关系的差异加以分析,以见差异的历史含义;然后,对以“朝贡体制”为统摄概念描述17至19世纪“东亚”国际秩序格局的方法略做商榷。关于“东亚朝贡体系”说的拓展讨论,则将在此文基础上,另外为文。

    一、清代中朝关系的特点

    清朝崛起过程中,两次举兵进攻朝鲜,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开始用清朝与朝鲜的藩封关系取代明朝与朝鲜的藩封关系。从其建构的方式角度比较,明朝与朝鲜之间藩封关系的建立不仅与征伐无关,而且是在新建立的朝鲜李氏王朝多次主动吁请情况下形成的。主动与被动,和平与杀伐,明清两代与朝鲜王朝藩封关系建立方式的这种差异,与朝鲜王朝的文化认同有深切关联。明被视为中原文化的国家体现,清则被视为礼乐文化尚不及朝鲜的“胡”或“夷狄”。不过,虽然有始建节点的前述差异,明清中国与朝鲜王朝呼吸相及,另有地缘政治、经济需求等背景存在,并非一切取决于文化心理。清朝稳定中原局势之后,对朝政策与明代基本一致,对儒家文化传统也表示尊崇,双方皆谨慎维护藩封关系,直至19世纪末。清朝与朝鲜之间的关系与清朝和亚洲其他国家关系相比,呈现出以下特别值得注意之处。

    (一)敕封、给印、颁历、常设使馆

    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征服朝鲜,“封其国主为朝鲜国王,赐龟钮金印,给诰命,封王妻为妃,王子为世子,赐裘帽、貂皮、鞍马。”2皇太极有制称:“……既定藩封,宜申新命。爰销传国之印,用颁同文之符。特遣使臣,赍捧印诰,仍封尔李倧为朝鲜国王。嘉乃恭顺,金章宝册,重新作我藩屏,带砺河山不改,立一时之名分,定万载之纲常。天地无私,冠履不易。王其洗心涤虑,世修职贡之常,善始令终,永保平康之福……”3清初诸封贡国王给印,形制为“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九”。4但惟有朝鲜国王印信是金印、龟钮、芝英篆,安南、琉球、暹罗三国王印信则是金饰银印、驼纽、尚方大篆。5比照清朝国内规制,亲王给金印,郡王给饰金银印,朝鲜国王尊崇视亲王,安南、琉球等国王视郡王。6

    作为藩封之国,朝鲜需行用中国历法。顺治十八年(1661年)定,“朝鲜国每年十月朔,遣使赍咨赴部,恭领时宪书。豫札钦天监封送仪制司,本司郎中朝服于司署颁发,来使跪领,赍回本国。”1

    在所有封贡国中,惟朝鲜在中国境内有常设使节接待机构,地在盛京,“朝鲜使馆,在德盛门内,属盛京礼部。”2凤凰城处于朝鲜贡道,也设有迎送官三员、主客官一员、朝鲜通事二员、中江税务监督一员,并专设与朝鲜交往职官。3

    推荐访问:东亚 格局 秩序 中朝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