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图解〈物类相感志〉》:田园记忆与复自然之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14:50:21 点击: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天气开始有点凉了,一部画稿寄到我书桌上,是为《物类相感志》作的插画。《物类相感志》是成于宋代的一部著作,该书按传统的类书分类法,以身体、衣服、饮食、器用、药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鱼、杂著十二个部门,分别记述了类似“磁石引针”“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等物类相感的种种特殊现象四百四十八例。而这部画稿为书中的每一例现象(涉及杀生的除外)都配有一幅画,其画风颇接近丰子恺先生。

    此后不久,画稿作者陈立华来到了桂林,原来是一年轻女子,原籍台湾省。她在台北念书的时候,常给报纸杂志画图,也写文章。后来不知怎的来到桂林阳朔,其后又到了大理,住在离大理古城约有一小时路程的山村里。聊天中,她谈到素食,谈到不杀生的人道、和平主义,谈到宗教信仰。她的信仰,并不是某一种宗教,道家或释家,而是更接近中国前现代社会的信仰状态,这种状态下,佛、道、天道信仰、家族信仰融为一体,神明无所不在,天地人神各安其位。在我看来,她虽外形柔弱但内心强大,其精神力量就来源于此。在她的画中,这种内心的平静、祥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本书中,主要人物不过三五个,以一青年女子和一青年男子为主展开各种场景,女子温婉娴静,男子温文可亲。其场景中往往有一两个小孩,在其笔下,面目不甚清楚,或欢笑,或惊讶,或憨态可掬,无不展现出纯净的快乐。有趣的是,图中人物的服饰没有统一的时代特征,女子多半民国以来的装束,男子服饰近乎汉代,小孩服饰则跨度更广,但无论哪个时代,都无疑属于“前现代社会”。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书中提到的种种事例,似乎只有生活常识和生活百科的意义。“物类相感”在前现代社会其实是很重要的思考,它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思考和理论一起,是古人建构一个有价值、有秩序、可理解的世界图景的努力。个体生命在这样一种世界图景中安放自己的身心。但是在前现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也就是韦伯所指出的“世界的祛魅”中,工具理性高歌猛进,人类中心主义和主体性确立,人类理性成为最高标准,自然、世界成为被分析和解剖的对象。

    陈立华为《物类相感志》画插图,以寥寥可数的几位服饰并不统一的主人公形象,就描绘出一种前现代社会田园之中的生活图景,隐约唤醒了现代都市丛林中人们残存的田园记忆。

    作为现代性的先知,韦伯毕生都在为如何走出现代化过程中价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二律背反的迷宫而殚精竭虑。他的思考中,实则蕴含了用“复魅”中和“祛魅”的议题。其后的理论家从各自的角度发展了他的思考。只有克服人类视自然为纯粹客体的物欲,恢复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才能找回人与自然万物原初亲缘关系,走出现代性的祛魅陷阱。陈立华的画作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合乎这种努力。这些被唤起的田园记忆,进一步提出一种吁请: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我们身处的环境)的关系,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万物一体之仁的共同体的感觉,并重新在可尊重、可敬畏的自然中安放我们的身心。

    在后记中,陈立华问道:“现今的人们究竟在为什么而忙碌呢?许多人或许会回答,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啊,为了那幸福美好的未来。那么您心目中的明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呢?”

    陈立华朴素的提问,完全可借用孔子的话评价说:“大哉问!”因为作者问的乃是现代性之困惑。看似简单其实颇有深意,展现了作者秉持“民胞物与”之心、体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作者系广西师大出版社副总编)

    推荐访问:物类 图解 田园 记忆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