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层小儿急性中毒的早期识别、急救及预防教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14:35:23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诊断方法及急救措施,以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方法:选取急性中毒患儿104 例进行回顾,分析一般情况、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比较不同年龄儿童中毒种类及中毒原因之间的差异;统计确诊情况以及最终转归,总结早期识别诊断的方法、急救措施以及转归。结果:基层小儿急性中毒涉及各年龄段儿童,以1-3岁患儿最多,为72例(69.2%),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1.7:1。中毒原因以误服为主,毒物种类以药物、毒物为主。通过早期识别及时救治,临床治愈102例,死亡1例,转院1例(随访治愈)。结论:儿童急性中毒以误服药物、毒物为主,幼儿多见;及时抢救是决定中毒小儿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更为重要,儿童中毒重在预防。

    【关键词】小儿;中毒;早期识别;急救;预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9-00106-01

    小儿急性中毒是近年来导致意外伤害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仅次于窒息、溺水及车祸,小儿意外损伤已被国际学术界确定为21世纪儿童时期重要的健康问题[1]。小儿中毒的普遍特点是比成人急、重,且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属不能明确描述病情经过,给及早确定病因带来困难,延误救治。现对我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早期识别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健康教育意见,预防减少中毒事件发生,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2019年我科共收治中毒儿童104例,其中男65例,女39例,男女比例1.7:1,年龄1-10岁,平均3.2岁,1-3岁72例(69.2%),4-6岁18例(17.3%),大于6岁14例(13.5%)。

    1.2中毒原因:误服药物中毒57例(54.8%),食物中毒6例(5.8%)误服毒物31例(29.8%),接触毒物3例(2.9%),吸入毒物6例(5.8%),有毒动物蛰咬1例(0.9%),以误服药物为主。

    1.3中毒途径及种类:

    1.3.1中毒途径:消化道94例(90.4%),呼吸道6例(5.8%),皮肤接触3例(2.9%),有毒动物蛰咬1例(0.9%)。

    1.3.2中毒种类:(1)药物57例(①心血管系统药物16例②神经、精神类药物13例③消化系统药物8例④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6例⑤抗菌药物3例⑥止咳平喘药3例⑦退热药3例⑧感冒药2例⑨晕动病药1例⑩抗过敏药1例亮甲液(聚维酮碘)1例)。(2)毒物29例(有机磷3例,其他杀虫剂12例,灭鼠药5例,驱蚊药1例,氰化物1例,CO 6例,曼陀罗1例)。(3)化学剂9例(机油3例,高锰酸钾1例,降粘剂1例,孔雀石绿1例,消毒粉1例,洗洁精1例,喷发水1例)。(4)食物6例(腊肠1例,腌制咸菜1例、鲜牛奶1例,变质鸡块2例,辣条1例)。(5)酒精2例。(6)蜂蜇伤1例。见表1

    1.4不同年龄患儿中毒原因比较:

    本资料显示:各年龄段均以误服药物、毒物为主,以1-3岁患儿最多,4-6岁次之,食物中毒多集中在4-6岁及>6岁患儿。见表2

    1.5早期确诊、急救、心理护理及转归:

    1.5.1早期确诊:104例患儿中及时明确中毒病因100例,对另4例不能及时叙述病因者经过特殊问诊、仔细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最终明确病因。

    1.5.2急救措施:①催吐、洗胃:经消化道中毒的患儿,根据服入毒物时间长短酌情给予催吐、洗胃;催吐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洗胃在24小时内进行,根据毒物性质,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如镇静类药、不明成分的灭鼠药等中毒)、2%-5%碳酸氢钠(如有机磷、硼酸等中毒)、1:10000高锰酸钾(如有机磷、无机磷、部分灭鼠药等中毒)等洗胃[2]。②导泻、灌肠、利尿:采用10%甘露醇100ml口服或胃管灌入导泻;用温水进行灌洗;大量饮水,输注5%-10%葡萄糖溶液或呋塞米1-2mg/kg静脉注射或20%甘露醇0.5-1g/kg静脉滴注以利尿。③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有机磷中毒予氯解磷定15-30mg/kg/次静脉滴注,并根据中毒症状轻重,相应在不同时间给予同一药物的不同剂量救治,直至症状缓解;亚硝酸盐中毒予亚甲蓝1-2mg/kg/次静脉注射,禁忌大量快速给药或短期内多次給药。④对症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镇静、止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高压氧等。

    1.5.3转归:104例患儿经洗胃、灌肠、导泻及应用特效解毒剂等急救处理后,治愈102例,死亡1例,转院1例(随访治愈)。

    2 讨论

    2.1中毒种类、原因及年龄分析:

    2.1.1中毒种类分析:随着社会发展,植物中毒日趋减少,药物中毒日渐增多,并跃居首位[3]。本组资料显示药物及毒物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种类,分别为药物中毒57例(54.8%),毒物中毒29例(27.9%)。

    2.1.2中毒年龄分析:患儿年龄范围为1-10岁,以1-3岁最多,为72例(69.2%),4-6岁18例(17.3%)。表明中毒患儿多处于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此年龄段患儿活动能力增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有限,缺乏安全常识,容易误服各种药品及带毒物品;>6岁患儿多为CO中毒、误服药物及食物中毒,与其接触面广,喜欢触摸、品尝及饮食不节制有关。

    2.1.3中毒原因分析:①本地区农村人口占多数,留守儿童较多,老人健康常识缺乏,对儿童的看护欠缺;且老人多数患有慢性心血管及精神类疾病,家庭储备药多,故误服该类药多。②农村人口安全防范意识差,各类农药、灭鼠、灭蚊药存放及投放不当,且有些毒物包装特别、颜色鲜艳,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导致误服。[4]③冬季农村煤炉取暖较多,房间密闭,空气流通差,易引起CO中毒。④进食食物致亚硝酸盐中毒,不法商家在食物中过量添加亚硝酸盐保鲜防腐及腌制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2.2中毒的早期识别

    小儿急性中毒是儿科急症,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可导致器官组织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然而急性中毒的诊断又易又难。家属若能详细描述中毒经过则诊断极易;否则,由于中毒种类极多,症状与体征往往无特异表现,加之小儿不会陈述病情,则有时诊断极为困难,延误治疗[5],所以早期识别及早确诊尤为重要。总结体会如下:

    ①特殊情形下的问诊:医生采集病史避免暗示或诱导性问诊,但对于高度怀疑中毒的患儿,家属又不能提供病史的,可以采取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问诊方式,甚至诱导式问诊,询问有无怀疑的误服药物、毒物、食物史。②快速认真查体、辨别中毒类型:观察有无瞳孔缩小,肌束震颤、大蒜味等有机磷中毒体征;有无瞳孔散大,皮肤发红发紫等阿托品中毒体征;有无指甲、皮肤黏膜紫绀等亚硝酸盐中毒体征;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唇呈樱桃红色等CO中毒體征。③怀疑误服毒物或药物者,及早洗胃,采集血样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將胃内容物及血样送检。

    2.3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在山区基层为了预防小儿意外中毒的发生,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医务人员及儿童保健人员应定期到各村、社区、幼儿园进行科普宣教,讲解儿童中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②管好药品及农药等剧毒物品,妥善存放到患儿无法触到的地方,必要时可加锁。③药品和化学用品要放置在标志清晰、原来的容器中或采用防止儿童开启的容器。④基层医生严格掌握儿童药物剂量,严防过量中毒。家属给药前,核对用法用量,切勿擅自用药。⑤食用新鲜食物,尽量不食隔夜饭菜。⑥教育小儿不明物品勿入口,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⑦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应注意通风。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大力开展儿童意外损伤的监测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1999,39(11):653-654

    [2] 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5

    [3] 田宏,李克华,樊寻梅.儿童中毒种类途径和原因10年回顾与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01

    [4] 吴斌,解启莲.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2889

    [5]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6

    推荐访问:小儿 急救 中毒 基层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