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实验室安全探访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12:20:23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实验垃圾的处理不当、管理上的缺失,一切都让国内实验室暗藏隐患。

    北京,东城。

    在繁华热闹的某商业街区的商场对面,一栋颇有名望的研究所大楼静静矗立。在其身后十多米,另一座大楼比邻而居,是这家研究所的众多实验室所在。

    4月下旬的一天,《科学新闻》记者走入这家隐于闹市的研究机构,探访了几家生物类实验室。

    拥挤之患

    实验室禁止陌生人进入。记者跟随先前约好的王成功,走进电梯。

    门刚要关上,突然跑进一个女研究生。“不好意思”,透过口罩,她笑了笑,伸出戴着白色胶皮手套的手,随手按了一下5层。她的怀里,抱着装有冰块的盒子,里面插着几只红色的试剂小管子。

    “按下6层,谢谢。”电梯里还有一个端着饭盆的学生,似乎刚从地下一层的食堂打饭上来。

    出了电梯,王成功苦笑着说,研究人员打饭、做实验、运垃圾都要用这个电梯。他在这家研究所工作已逾十年,从硕士、博士直至留所工作。

    进入实验区域,走廊一侧摆放着各种实验电器。两个打着圈摇晃的机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一个平底玻璃器皿中,蓝色的药水正在轻轻荡漾,对一块凝胶进行染色。

    用“拥挤”一词形容这个走廊一点都不过分。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很多实验室把冰箱、冰柜等大型仪器都放在了走廊上,一个挨着一个,颇有“占地盘”的感觉。

    挨着大冰箱的还有个超净台,一个女学生正坐在台前做实验。酒精灯前,她摆弄着手里的试管,很认真,丝毫没有觉察有人路过。

    穿过逼仄的走廊,走入一家实验室,实验架和实验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参差不齐。绝大部分空间都已经放满了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

    贴着墙壁,有一个类似大柜橱的东西。“那是通风橱,”王成功说,“一些挥发性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都在那里配置。”

    毒气之忧

    走出这家实验室,记者在走廊里遇见了刘丽,临近博士毕业的她,正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实验。

    甫一走进刘丽实验室,刺鼻的酸味便让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口鼻。

    “是冰醋酸味儿。”刘丽笑笑,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原来,刘丽的实验室经常做一些蛋白凝胶电泳的实验,需要用到大量冰醋酸。

    “为什么不使用通风橱?”

    “实验室太小,而且没钱装。”刘丽表情平静地说道。

    确实,刘丽所在的实验室只有三四十平方米,一张实验台将房间一分为二,一边是实验区域,另一边则是学生们读论文、查阅资料的办公区。

    环视周围,这家实验室的窗子紧挨着另一幢大楼的墙壁,通风条件并不甚理想。

    记者在其他实验室也发现了很多相似的情况,拥挤的环境,充斥着刺激气味的空气。甚至当通风橱闲置时,有的研究人员也并不使用,直接在普通实验台上配置挥发性试剂。

    操作之险

    一位低年级学生正在刘丽实验室中进行DNA凝胶电泳的实验。

    他显然同时在做几件事情,对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操作区中微波炉中已经沸腾的液体并未发觉。经过提醒,他匆忙从微波炉里拿出冒着气的电泳液体,并急急忙忙地加入了1微升的EB。

    EB,是一种DNA染色剂。它可与DNA的碱基分子嵌合,导致错配,具有强致癌性,并且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因此,涉及EB的操作,要求十分严格。

    “你这样做不会导致挥发?”

    这名男学生有些尴尬,想挠挠头,却发现自己未用EB操作专用手套,忙跑到EB专用区取回自己的一次性手套。

    刘丽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实验习惯非常不好,乱扔沾着危险试剂的手套不将沾有如EB的移液器枪头打人特定的区域;更有甚者,还在废物缸中乱翻可能被大意丢弃的有用样品。

    记者在几家实验室调查发现,科研人员更重视能使实验成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而对于实验中涉及的药品、试剂毒害性,以及操作习惯却没有过多关注。

    垃圾之虑

    通常,实验操作结束并不是一个实验的终点,接下来是实验留下的“战场”的清理工作。

    而实验废液的处理,就是其中一项。

    某实验室的博士朱明告诉记者,她的实验室配有一位实验清洁师傅,专门负责刷瓶子、试管、培养皿,而对于一些菌液、实验缓冲液、培养基残液等,都是先将其直接倒入下水道,而后将所盛容器浸泡于84消毒液之中,最后用洗涤剂洗刷。也就是说,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实验废液的处理。

    一些科研人员也会将一些实验废液直接倒入医疗垃圾桶中。

    在王成功实验室,张华正在水池边刷洗着养细胞用的器皿,记者也没有发现相关的废液处理设施和人员。不一会儿,小张戴上又长又厚的胶皮手套,从实验台下拉出一口盛着满满深绿色的酸液的大缸——专门用来浸泡实验器皿。

    “洗不干净的器皿就用这种酸来泡。”小张从酸缸里小心而迅速地捞出器皿,快速地转移到水池里,沥干残液,打开水管,冲走酸液。

    刘丽所在的实验室里两个垃圾桶格外惹眼。两个桶都已经很满,但是外表看上去却并无差异。

    “为什么是两桶?”原来,按照规定,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必须分开放置。

    “其实有时都随便扔了,到底扔进哪个桶里,我们也分不清。”刘丽的一位低年级师妹说道。

    记者观察发现,研究所科研楼每层都配有医疗垃圾桶,与生活垃圾桶分开:医疗垃圾是黄色垃圾袋,而生活垃圾则是黑色垃圾袋。当装满垃圾后,清洁工人把袋子收口拎出来,运送到楼下的垃圾站。

    这个小型的垃圾处理站位于科研楼的后边,被四周的高楼包围着,很远以外便可闻见垃圾的酸臭味。它每天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周围楼群里的生活垃圾,也包括科研楼、食堂以及周围居民生活区的日常生活垃圾。

    记者来到这里时,一辆标有“北京环卫集团”的大垃圾车正在轰隆隆地工作中,搅碎的垃圾正在向垃圾车的后部“输入”着,尘土扑面而来。

    而一位从科研楼出来的女清洁工,拎着两个黑色的大垃圾袋径直扔到垃圾车上。当被问及医疗和实验垃圾的去向时,垃圾站的一位年老的清洁工斩钉截铁道:“什么都棍在一块儿!开始的时候做实验的垃圾还是装在黄色的塑料袋里,后来就全用黑色塑料袋了。”

    “经常看见一些药品瓶子、塑料管子、手套之类的被扔进来。”这位清洁工向垃圾搅碎器那比画着。显然他是知道那些并不属于生活垃圾,可他在铲垃圾的时候却也没有戴防护口罩。

    经过沟通,记者得知,这些清洁工人受雇于物业公司,并非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她们多是外地来务工的中年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在她们眼中只有清扫的概念,并不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常识。

    管理之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研究所实验室里,低年级的研究生都是通过师兄师姐获得相关实验操作信息的。

    这种说法在刘丽处也得到了印证。在该实验室,并没有专人对有毒试剂取用进行统一监管和定期统计。

    “在我刚去实验室的时候,都是师兄师姐告诉我该注意什么。老板基本不管这些的,一般只讨论科研课题、想法,关心实验进展,指导修改文章。”

    而在王成功眼里,虽然有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但是执行起来不够严格,或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来监督,“有毒药品并不需要申请用量,也不可能‘人盯人’”。

    有一次做电镜实验,需要用到砒霜。王成功通过所里的药品组代买,在药品组仅仅做一个登记就可以取药了。对药品称量没有要求。

    作为有着十年“工龄”的科研人员,王成功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虽然设置有安全负责人,但多是防火、水、电、爆炸隐患的负责人。如果让一个人去监督每个学生做实验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资料链接

    南京理工大学-废弃实验室爆炸

    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该实验室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为一栋30平方米的小楼,位于南京理工大学南墙外500米的火化工实验场,正在拆迁。从实验室构造图上可以看到,这栋实验楼共三层。

    爆炸威力巨大,波及数千米外住宅小区,周边的多数居民家中受损,玻璃破碎,也有汽车被砸受损。爆炸倒塌范围达到34平方米,附近居民都称有感觉。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4月1日,黄洋饮水后身体不适送医,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

    据警方初步调查,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已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林藕告存在嫌疑。

    警方证实,林森浩经过预谋,利用在复旦大学医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将剧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存放在实验室隐蔽处,并于3月31日中午拿出实验室带回寝室,注入饮水机,黄洋饮用后中毒。

    清华女生离奇“铊”中毒案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是个19年未告破的悬案。

    1994年11月底,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得助于朱令中学同学贝志诚求助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但朱令已终身致残,几近植物人,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朱令铊中毒事件发生后,“谁是投毒者”一直是舆论焦点。

    北京大学又一起“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某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某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王交代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人及时用了解药,方转危为安。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

    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生3名大学生铊中毒事件。

    当年6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大学生铊中毒案情况。校方介绍,引起3名大学生铊中毒的毒源已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的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

    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3名受害人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崔雪芹/整理)

    推荐访问:探访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