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备急灸法》分析急症灸法的临床应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07:35:10 点击:

    汪 雯 沈桂林 郑 超 张语嫣 金 瑛

    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备急灸法》成书于南宋时期,著者闻人耆年,将古人一方一技与自身经验结合,总结出急症用艾灸的宝贵经验,强调“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该书涵盖22种急性病症的灸治和急救方法,集结了南宋以前诸多名医的灸治经验。通过对《备急灸法》的疾病治疗谱、灸治特点、艾灸治疗急症的潜在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灸法的现代临床应用拓宽思路。

    《备急灸法》记载的22种急性病症大体分为5类:①感染炎症性疾病,包括诸发、肠痈、疔疮、附骨疽、霍乱、霍乱转筋、急喉痹、风牙疼、皮肤中毒风;
    ②急性痛症,包括卒暴心痛、小肠气;
    ③突发损伤,包括蛇伤、犬咬、狂犬咬、溺水、自缢、鼻衄;
    ④精神情志病,包含夜魇不寤、卒忤死(俗谓鬼打冲恶也)、精魅鬼神所淫;
    ⑤妇人妇产急症,包含妇人难生、转胞小便不通等。尤以感染性疾病为多,概与当时医疗条件较匮乏、缺少抗生素治疗等相关。

    该书选穴多以部位来代指,附加11幅生动形象的示意图,详细记载了屈指量法“以薄竹片或以蜡纸条,量手中指中节横纹,取上下截齐断,为一寸,男左女右”,便于当时民众应用。笔者将22种病症的选穴、艾灸壮数、施灸方法予以罗列,总结出该书急症用灸的特点:①选穴精炼,常只有1~2个穴位,部分病症只选取局部阿是穴,如诸发、蛇犬咬伤。②直接灸为多,除诸发使用隔蒜灸、转胞小便不通采用隔盐灸。③灸疗壮数从个位数至百位数不等,以诸发、溺水、狂犬咬伤艾灸壮数为多。④除疔疮、附骨疽采用男左女右的灸法,其余为男女同法,南宋女性裹小脚者,将足趾部的穴位替换为手臂部穴位,如夜魇不寤本取隐白穴改取掌后间使穴。⑤左右穴同取为主,除阿是穴、神阙穴和妇人难产择右侧至阴穴外,只霍乱转筋取患侧穴位,另有风牙疼和鼻衄采用左之右、右之左的方法,类似于缪刺和巨刺。⑥部分急危重症,采用皂角灰等辅助治疗,如卒忤死、夜魇不寤用皂角末吹入两鼻,古时常以皂角急救,概因该药辛温,可祛痰通窍。

    2.1 讲求灸治体位、时序,注重灸后调宜:《备急灸法》要求灸治时“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无令蜷缩,坐点无令俯仰,立点无令倾侧”“艾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而病未能愈矣”,提示艾灸要在经脉的穴位上,才能气传病愈。强调艾灸次序“凡病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灸治时,若遇上雷雨等不良天气要留待晴明再灸,不能过饥过饱,不得饮酒,不食生冷硬物,忌情志过激。

    2.2 讲究灸治材料,灸不避热证:书中记载用火法有八木不宜,如柏木伤神、竹木伤筋、榆木伤骨等,遂演变为无木之火的艾灸。艾叶辛温燥热,多认为阴虚血热者宜避之。但该书所载大多疾病尤其是疮痈、疔疮等感染性疾病,强调应“早灸”“治之于初”“急灸”。如疔疮的灸疗记载“发于手足头面者,其死更速,惟宜早灸”。由此可见,闻人耆年突破了热证不用灸法的藩篱,强调部分热证更应早灸,方可抢占先机。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热证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笔者认为,疮痈局部多红肿热痛,气血壅滞,邪热郁而不解,采用艾灸温通化瘀、散结祛毒,引局部壅堵的热毒宣透而出,疾病乃愈。

    2.3 灸疮透发及灸疮护理:该书强调艾灸疗病,要灸疮透发,疾病才能痊愈。多用直接灸法,或加以故履底灸热熨于皮肤或以赤皮葱灰火中煨熟拍于局部以发疮,乃至病愈。南宋的《针灸资生经》也记载:“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以看出当时艾灸用于治疗疾病往往刺激量大,发泡灸火力迅猛,有温经散结、镇痛、回厥之效[1]。至于灸疮护理淋洗,提倡“才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二味煎汤……若灸疮退火痂后,用桃树东南梢枝、青嫩柳枝皮二味等分煎汤……若疮内黑烂溃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汤……若灸疮疼痛不可忍,多时不较者,加黄连四味等分煎汤淋洗”。灸疮贴敷料分四季而不同,春用柳飞花如鹅毛者,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腹上白细兔毛。

    表1 《备急灸法》中22种急性病症择穴、施灸之法

    2.4 特殊灸法:骑竹马灸法,使患者尾闾骨坐于竹扛上,身体正直,两足悬空,适用于一切痈疽、疔疮、瘭疽等病,亦即感染性病症。其理论遵循《素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灸疗部位从心脉所起,位于夹脊双关,灸之可使心火调畅,血脉自然流通。灸后忌房劳慎饮食,根据不同情况服用乳香绿豆托里散、五香连翘汤、转毒散或矾黄丸方。如灸疗后感觉口舌干燥、尿涩,可以服用乳香绿豆托里散(将绿豆粉一两和乳香半两调匀,伴生甘草水服用);
    若疮如虫行,流清水,可以服用五香连翘汤。

    3.1 抗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机制:从现代研究来看,艾灸之所以能治疗感染性疾病、急性痛症、突发损伤等与其抗炎免疫效应密切关联。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中枢和外周机制调节炎症反应。在中枢水平,艾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或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或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抗炎效应。在外周水平,艾灸疗法可以调节炎症因子;
    或促进热休克蛋白表达;
    或发挥信号抑制因子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或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通路等来减轻炎症反应[2]。此外,艾灸对诸多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而且该作用具有双向性[3]。炎症和免疫反应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包含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疼痛、突发损伤等,因此《备急灸法》中艾灸运用于急性病症屡试屡效。

    3.2 镇痛机制:吴焕淦等[4]认为艾灸可以在疼痛传递的每个环节(外周传入、脊髓传导、中枢整合等)发挥镇痛效应,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两个水平,激活抗炎通路,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在抗炎同时发挥镇痛作用。在外周皮肤穴区,疼痛相关受体如嘌呤受体(P2受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可以介导艾灸的镇痛、抗炎效应[5]。艾灸通过温热刺激,激活C类传入纤维,在脊髓水平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使c-fos免疫反应神经元数量减少,从而抑制痛觉信号的传导[6]。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部位,艾灸疗法可以避开低阈值下行易化系统,优先地刺激高阈值下行抑制系统[7]。此外,艾灸还能通过作用于镇痛/致痛因子(如阿片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兴奋性氨基酸等)来发挥镇痛效应[4]。

    3.3 温热效应和红外辐射作用:燃烧艾炷所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微循环,使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改善,一氧化氮释放增加来缓解疼痛;
    还可改善红细胞聚集,使血黏度下降,从而减轻外周血管阻力。艾灸也能改善组织深部的血液灌流量,对于肾脏、子宫或甲襞微循环障碍进行艾灸干预,均观察到组织供血改善。此外,艾灸具有红外辐射作用,包括远红外和近红外辐射作用。远红外能量较低,主要表现为组织温度升高,而近红外辐射可以渗透到机体内10mm深度,诱发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相干共振,通过作用于正常、老化、病态细胞,促进毒素排放以实现细胞活化[3,8]。艾灸对机体循环及血液灌流量的调节效应以及红外辐射作用可能是改善脏器功能的重要因素。

    《备急灸法》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灸法治疗急症专著。该书记载的22种急症涵盖感染性疾病、急性痛症、突发损伤、精神情志病、妇产急症,适应症广泛,用穴精炼,灸治方法讲究灸治体位、时序、灸后调宜,并且详细记载了南宋以前的一些特殊灸法,常灸药结合,治病屡试屡验。艾灸治疗急症的可能机制包含抗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镇痛和温热效应、红外辐射作用等。部分灸法应用对于现代疾病的临床灸法治疗仍有启示作用,值得现世医家借鉴。

    猜你喜欢灸法急症抗炎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6期)2021-11-04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6期)2021-11-04灸法治疗“未病”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推荐访问:急症 临床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