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探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06:45:06 点击:

    【摘要】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指引企业开展一切生产经济活动的方针,也是投资者、政府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标准。因此对经济效益的认识正确与否,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完善与否在当今日益激烈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指出现有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和认识的误区,然后就文章中提出的不足,进一步探讨分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使之能够更好地实现量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利益相关主体 工业企业

    工业经济效益是指一段时间内企业从事的生产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取得这些成果所消耗的各种资源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其实质是衡量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大小。长期以来,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希望能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加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要达成这个目的首先得明确现有指标存在的不足,其次要理解改进完善的路径,本文就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展开。

    一、现有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不足

    1、对经济效益认识存在误区

    只有正确认识经济效益才能指导设定合理的指标,因此在评价体系之前对经济效益现有认识存在的误区进行一番梳理显得非常必要。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广泛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把利润的增减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升高和降低。从这两个概念的计算公式就能非常简单地分辨两者的区别,利润是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减去创造价值所消耗的成本,经济效益是创造的价值除以所消耗的成本,前者是绝对指标,后者是相对指标。利润的大小会影响经济效益的大小,但经济效益的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利润,两者之间可能不一定是呈现同向变化,有时生产成本的增加幅度超过利润增加的情况下,两者就会呈相反变化。第二,把生产产品的多少等同于经济效益的高低,高产出只是为企业高效益奠定了基础,但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高效益,只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产销率高,经济效益才能高,否则高产出只有带来高库存。第三,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的优劣,劳动效率的提高当然能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止消耗活劳动而且消耗物化劳动。

    2、过度强调投资者的利益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同或者契约将各种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不仅是投资者,而且还包括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职工等。只有满足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才能使各方之间通力合作,发挥协同效力,过分强调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债权人关注的是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因此他们更看重的是经济效益指标中的偿债能力指标。政府关注的重点是能否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最主要部分企业获取税金,并提供充足的就业。职工关注的重点是劳动报酬和职工保障福利是否丰厚。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是企业能否为周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贡献慈善捐助。这七个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考虑到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这些强势的利益相关者,但对相对弱势的职工、社会公众的诉求却关注不够。

    3、指标设定不全面也不科学

    如上述观点,指标设定只考虑了强势相关者的利益,而忽视弱势相关者的诉求,这是指标不全面的一个重要体现。指标的全面性是指指标的涵盖面要广,但这不意味着指标的大包大揽,如果把所有能反映企业效益的指标都囊括进去,也失去了指标的意义。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反映经济效益,而且要反映社会效益。现有指标体系不但没有考虑弱势相关者,就连衡量强势相关者的利益也不全面。如现有体系中只有考察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一个指标。但当今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不能偿付到期债务往往不是因为资产不足,而更多的是资产周转不灵,现金流短缺,削弱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短期负债高于流动资产的风险对债券人来讲更值得警惕的,加入流动比率或速动利率等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非常有意义的。还有政府不仅关注于税收,还且关注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数。不仅缺少关键指标,而且现有指标的计算设定也不尽科学。指标的科学性是指设定的初衷要能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现实中的经济效益。如七个指标中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是计算平均每位职工在单位时间能创造出的工业增加值,但是公式中把不创造任何价值的内退人员也包括在除数全部从业人员中,从而分摊了每位在岗人员创造的价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进步,而且全员劳动生产率对不同性质的行业也不具有可比性,如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比劳动密集型行业所需从业人员就少,单人创造的价值就高。

    二、关于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改进意见

    1、提高对经济效益的认识

    传统的教科书中对经济效益的定义是消耗的劳动量与取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但是世易时移,人们对该概念的认识也应该发生适合时代的变化。原有观念中劳动量的消耗和占用是指活劳动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固定资产设备的折价。但是从西方几百年工业经济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以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被破坏来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认为土地、水这些自然资源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是错误的。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生产率发展的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被忽视。在这种新形势下,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考核也必须把上述的投入和产出给考虑进去。因此在设计时要把这些非市场活动因素反映进指标体系中,以有利于节能减排能环境保护。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30年,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目共睹,社会单位生产时间明显下降,但是这种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却不可持续。如果仅考虑劳动投入,而不考虑其他资本要素投入的话,那占用大量资金、土地,消耗大量煤、铁矿石,排放废气、污水的钢铁行业就是高经济效益行业,显然这个结论与我们常识不符。

    2、兼顾其他利益主体的诉求

    在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如果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单纯地认为享受企业效益的主体只有股东。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顾及到其他非市场主体,如公众社区,也会阻碍企业价值的实现,进一步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例如:一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使外界遭受损失,但却不用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就像企业为了减少废气污水处理的设备购置成本,不对这些废气污水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出去,导致附近河道污染,空气污浊,这些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却让附近的公众社区来买单,虽然减少环境保护成本很好地“维护”了股东的成本,但是却深深地对附近社区公众的利益造成了伤害。进一步考虑,如果居民向环境保护部门举报,企业将面临罚款或者要求恢复原来状态,且这些费用将远高于原本就应该企业承担的处理废气污水的成本,得不偿失,最终仍然要企业来买单。所以污染这种外部成本需要市场和非市场的因素将其企业内部化。因为任由其外部化,不计入企业的真实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被人为的夸大。一般来讲,像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企业就会大量生产,企业既不用为自己的排污负担任何责任,也不需要为因此对居民的损失作出任何赔偿,对于本企业来讲,当然是实现了好经济效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讲,一点也不考虑其他利益主体,就是不好的经济效益了。可以考虑在设计指标时增加环境费用这一项,环境费用是指政府部门根据企业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环境的多少向企业征收的一种费用,相当于把企业造成外部不经济内部化,有利于督促企业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3、完善现有指标体系

    (1)改进总资产贡献率。现有总资产贡献率的分母是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之和,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是否缴纳税金及支付利息,不是由其是否盈利决定的,就算出现亏损的企业,只要没有破产清算的风险,仍然要按时交税和支付本息,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指标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再者从现代税务观来看,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收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与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薪酬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工业效益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自身的业绩的,所以,把税收加上去显得不尽合理。因此可以把分母中的税收与利息去掉,只考虑利润总额。在权责发生制下核算产生的利润是维持企业投资与再投资的基础,把利润为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无可厚非,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主体,一定意义上讲,盈利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影响着投资者对企业长期发展前景的看法。虽然利润存在种种人为因素,但是它还是目前为止反映企业经营效益最好的指标。

    (2)改进资产负债率。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公式是负债除以总资产,该指标衡量的是总资产中资金来源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比例,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也反映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对权益人来讲希望更多的利用杠杆效用,提高资产负债率,增加每股收益,但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看,当然希望负债比例越低越好,这样企业的破产风险就低,他们面临的损失也少。但是不能以一个单独指标来看待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一家企业连年亏损,就算资产负债率再低,也会侵蚀企业资产,削弱其偿债能力。但是一家企业如果盈利状况良好,就算该指标高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改进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第一步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要对经济效益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指标权数、标准值等不断的加以修正完善,使之更加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 徐文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1(12).

    [2] 马瑞山: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3] 马红萍: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4] 秦鲁: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04(2).

    [5] 刘丽: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和科技,2012(1).

    推荐访问:评价体系 探讨 企业经济效益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