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脑卒中失眠病人中医外治疗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6 05:30:08 点击:

    张美玲,王祯芝,熊 康,李 雄,周 锋

    脑卒中后失眠属于“中风”“不寐”合病,归属于不寐,《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脑卒中后失眠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临床特点为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或影响日间功能[1]。脑卒中后失眠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风险[2]。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失眠发生率也在增加[3]。脑卒中后失眠不仅影响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还会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加重神经和认知功能损害,甚至引发二次脑卒中[4]。因此,对于脑卒中后失眠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外,中医外治法和心理咨询等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1 针法 针刺作为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通过经络辨证或刺激特定穴位,使阳入于阴。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可以调节神经反馈,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使其恢复正常[7],发挥改善睡眠的功效。

    1.1.1 脑针 脑针又称“宫式神经调衡理论与技术”,由宫长祥教授依据中医阴阳理论和整体观念创建,这种疗法通过松弛筋膜来释放神经膜的张力,改变神经的机械环境,从而调节神经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吴俊等[8]应用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宫式脑针治疗脑梗死病人60例,具体操作:从枕骨粗隆至前发际正中的连线,每隔1.5~2.0 cm设定一个点,每次选取1个或2个点进行治疗,使用原极针,针刃方向与人体的矢状位平行,进针,抵达骨表面,在少量穿入骨膜后,迅速出针并按压止血,开始时每天1次,治疗5~10 d后,改为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间隔15~30 d,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3.3%(P<0.05),并且发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越痛苦,疗效越显著,表明脑针能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

    脑卒中病位在脑,脑为髓海,督为阳脉之海,刺之可调节阴阳和脏腑功能,补益脑髓[9]。另外,针刺少许入骨,刺激骨膜上的多型感受器(PMR),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神经末梢释放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可产生镇静效果[10],脑针可能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一种新手段,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1.1.2 头针 头为元神之府,诸阳之汇,头针取线性穴位,效同头部透穴,通过刺激头部腧穴,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从而提高睡眠质量[11]。许倩等[12]将65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额中线、顶中线与双侧额旁1线)联合背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针刺失眠组穴(神门、内关、安眠、百会),3个月随访发现,治疗组失眠症临床评价量表(SPIEGEL睡眠量表)[13]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说明头针治疗可通过调理头部气血,达通经活血、改善睡眠之效,且远期疗效更佳。

    1.1.3 项针 电项针是高维滨教授创立的治疗脑源性疾病的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14]。郭明远等[15]将100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电项针(双侧风池穴)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给予臭氧治疗,结果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较对照组可有效提高5-HT等神经递质水平(P<0.05),说明电项针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症有效。

    风池穴位于头项部,乃风邪蓄积之所,可联通脑与阳跷脉,其下为枕大、枕小神经分支所过之处,电针风池穴是有祛风通络、清利头目的功效[16]。现代医学认为,电针风池穴可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促进细胞代谢,还可调节褪黑素、去甲肾上腺素、5-HT等神经递质水平,在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入眠时间方面有优势[17]。由此可见,电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可能有效。

    1.1.4 眼针 眼与五脏联系密切,《灵枢》记载“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通过刺激眼周穴位,进而调理脏腑、运行气血,通过神经功能调节睡眠。刘露阳等[18]将60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彭氏眼针分区定穴法,治疗组针刺眼针(双侧上焦区与心区),对照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结果显示,眼针组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张明秋等[19]应用眼针眶区带针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脑卒中后失眠病人的运动能力、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说明眼针可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精神状态,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1.1.5 耳穴、耳针 《黄帝内经》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可调气血、阴阳,通经络。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刺激耳部神经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达到平衡,进而促进睡眠[20]。吴雪兰等[21]将80例脑卒中后失眠心肾不交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耳穴(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贴王不留行籽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片,结果治疗组睡眠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P<0.05),说明耳穴可调补心肾、养心安神,延长睡眠时间。耳郭是一个全息元,通过神经元与脑内联系,刺激心、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可疏通气血、宁心安神。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针刺耳穴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维持二者平衡状态,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疗效[22]。

    1.1.6 舌针 脑卒中后病人往往气血失调,易致瘀血阻滞,形成瘀血内阻型失眠。舌开窍于心,为手少阴之别,刺之可调理气血、化瘀通络。赵甫刚等[23]将40例脑卒中后失眠血瘀内阻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舌针(舌尖、舌四畔、金津和玉液点刺)联合心俞、肝俞、涌泉、百会穴百笑灸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服艾司唑仑,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后30 d、60 d随访,治疗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5),说明舌针可活血化瘀、通络安神,治疗瘀血内阻型脑卒中后失眠远期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1.1.7 体针 体针泛指针刺身体各部位穴位的治疗,十二正经分六阴六阳,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乃阳脉之海,体针可调节阴阳平衡,滋阴潜阳、引阳入阴,安神助眠。郭耀光等[24]将90例脑卒中后失眠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体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体针取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1片睡前口服,结果治疗组PSQI评分改善明显,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和93.3%(P<0.05),说明体针可提高睡眠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体针通过经脉络属关系,沟通内外,调节心脑,可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

    1.1.8 腹针 腹针是对腹部穴位的刺激,相当于三焦中中焦的部位,包含肝、胆、脾、胃,刺之可补后天之气,理全身之气,以达气安神调之功。李玉龙[25]将70例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双侧大横、双侧天枢)联合体针,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印堂、四神聪、神门、内关、照海、申脉、安眠、心俞、脾俞),结果治疗组PSQI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P<0.05),说明腹针可健脾益气,理气安神,改善睡眠。

    1.1.9 脐针 脐针是齐永教授根据易经、中西医理论创立的特色针法,通过先天之气来调节后天阴阳、脏腑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合之功[26];
    应用生物全息理论刺激局部调节全身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进而调控钟控基因来平衡昼夜节律,改善睡眠[27]。兰蕾等[27]将100例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脐针加耳穴压磁珠治疗,对照组仅用耳穴压磁珠治疗,脐针以脐蕊为中心,从脐壁上1/3 用1寸针进针向外平刺或斜刺,进针深度为针体长度的2/3,留针55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8周后,治疗组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P<0.05),说明脐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有效。脐针运用中医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方位补泻等相对应的全息理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效果显著,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1.1.10 手针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其支者,出于目内眦、目外眦”,心胸通过小肠与脑窍相连接,故而针刺手部的穴位,可同时调补心脑,宁心助眠。王辉等[28]将92例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手掌内脏分区,给予手针配伍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及谷维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0.4%(P<0.05),治疗组随访6个月无复发,说明手针对于脑卒中后失眠效果显著,远期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手部功能灵活、感觉敏锐,有丰富的神经支配,手针通过神经传导调节机体功能,进而治疗失眠,值得推荐。

    1.1.11 足针 中医认为,足部与人体各脏腑、经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脑卒中后失眠与足也息息相关。宫玉玲等[29]采用足针治疗60例失眠病人,用木制的杵针,作用于足底小脑反射区:甲状腺下叶、大脑反射区,由轻到重逐渐用力,至酸、麻、胀、痛的感觉,每个反射区作用5~15 min,每天1次,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足针可以改善病人睡眠状况,足针兼针刺与按摩之长,无恐针之弊,值得推荐应用。足部反射区有许多神经感受器,刺激这些反射区可通筋活络、宁心安神,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

    1.1.12 腕踝针 腕踝针是用针刺刺激腕踝区特定的穴位,可通过调节阴阳和全身气血来治疗疾病。焦丽娜等[30]将58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腕踝针针刺双侧上1区,将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平刺,缓慢将针推入皮下1.2~1.4 寸,以针下阻力由紧转松,出现疏松感为度,留针30 min,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结果治疗组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大于对照组的68.97%(P<0.05),腕踝针可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上1区是手少阴心经循行所过之处,刺之可补气养血安神,有双向调节的功效。

    1.1.13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具有醒神开窍、调神导气的作用,其可通过对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恢复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从而改善睡眠[31]。杨坤[32]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耳穴埋针治疗脑卒中后病人睡眠倒错,醒脑开窍针选取印堂、上星、百会、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以眼眶湿润和下肢抽搐3次为度,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日间精神状态改善效果更优(P<0.05),说明醒脑开窍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睡眠倒错。醒脑开窍针法的核心思想是治神,脑卒中后病人阴阳失衡,气血不调,出现睡眠倒错,故采用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疗效显著,可能与其可加速大脑可塑性、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调节睡眠-觉醒神经递质等有关。

    《黄帝内经》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全形于气,使神内藏”,以上针法有调整脏腑阴阳、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理气安神等功效。除此之外,针刺十三鬼穴[33](水沟、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曲池、海泉、会阴)、四神针[34](百会、前顶、后顶、通天、络却)联合手智针(神门、内关、劳宫)、俞募配穴[35]等均具有醒神、调神、镇静的特殊功效的穴位,也对脑卒中后失眠有效。

    1.2 灸法 艾灸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温通经脉、镇静助眠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灸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进而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激发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6]。灸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病人方面有着良好而独特的疗效。现代医家在原有艾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涌现出一些新型方式,如压灸、雷火灸、龟板灸等,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温经通络、安神助眠。百会穴压灸是将点燃的艾柱置于百会穴,待病人有烧灼感,即刻用压舌板由轻到重将艾柱压灭,停留2~3 min后,至无热感后去除艾灰,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失眠病人的睡眠情况[37]。雷火灸采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功效药物如沉香、乳香、干姜、茵陈、木香、穿山甲、羌活、麝香等制成艾柱样大小,悬灸于穴位之上,可提升脑卒中后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情况,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8]。关元穴隔龟板灸滋阴安神、调补心肾,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联合悬灸命门、百会,任督共灸,阴阳交通,可安然入眠。灸法简便效廉,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39]。

    1.3 其他 另外,还有温针灸、刮痧等可有效改善睡眠、缓解精神状态。原穴温针灸结合了针刺和灸法双重功效,行气、通络、温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共达疏经通络、温阳安神之效[40]。督脉刮痧可平调阴阳,刮心经可养心安神,刮膀胱经疏通血脉。现代研究表明,刮痧可通过经络传导,促进血液、淋巴循环,通过表层神经末梢反馈到大脑,平衡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达到调节睡眠的作用[41]。

    2.1 足浴 足浴是用中药熬制的汤液来浴足的方法,通过皮肤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起到治病保健的功效,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避免胃肠道的刺激。有研究将52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般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加点穴疗法和中药足浴,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觉醒次数和总时长均优于一般组(P<0.05),说明足浴可疏通经络、安神助眠[42]。

    2.2 药枕 “气为阳,味为阴”。药枕是将中药装入枕头中,利用药物“气”“味”的作用,达阴阳相交的功效,通过口、鼻、头部接触,借助自身重力及体温作用,使得有效成分被缓慢吸收,通经活络,调节机体脏腑、气血,使阳入于阴。曹玲玲等[43]将80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联合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5%,对照组为72.50%(P<0.05),说明中药药枕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失眠症状,且安全简便。

    2.3 音乐疗法 《素问》中有五音、五脏与五志关系相对应的描述,即“角”调对肝应怒,“徵”调对心应喜,“宫”调对脾应思,“商”调对肺应忧,“羽”调对肾应恐。对不同情绪的病人,播放相应音调的音乐,可舒解心理情绪,调理脏腑功能,起到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44]。贾晓鑫[45]将50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五音辅助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P<0.05),说明音乐疗法可舒缓心情,宁心静气,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中医的“形神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形神依附,不可分离,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中医“内伤七情”“不内外因”等属于中医心理致病因素范围,现代医学的心理治疗相当于传统中医的“治神”“医心”[46]。赵岩将[47]将78例青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路优泰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明确,说明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效。心理治疗对于情志不调所致不寐,可使其放松紧张或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以调达气机。

    脑卒中发病较急、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及吞咽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及预后,这使得降低死亡率、缓减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较受关注,却忽略了失眠对脑卒中的影响。脑卒中后失眠起病隐匿,个体差异大,不易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联,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失眠可加快脑卒中的发生和再次脑卒中的风险,所以,要提高对脑卒中后失眠的认识,早期对症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再发生[48]。目前,西医以口服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存在精神依赖、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而中医失眠的治疗方面较有优势。中医疗法种类多样,特别是中医外治法,如针法、灸法、穴位埋线、足浴、药枕等,常相互间合用,或与西药联用,中医外治法效果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病人接受度高,并可有效提高神经递质水平[49],进一步调整睡眠周期。

    无论是针法还是灸法,作用的部位都是穴位,穴位得气感是针灸技术的根本,是临床取效的关键。在穴位进行适当的补泻、不同深层次的刺激及刺激量的大小,均在得气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改善失眠状态及情绪症状。其次,选穴也很重要,选择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穴位进行外治法的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生物电生理、化学和局部组织反应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针灸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机体代谢发挥整体调控作用,阴平阳秘,使得阳入于阴。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在各古籍中早有记载,现代研究经验丰富,颇具成效,对脑卒中后失眠有广阔的治疗和应用前景。深入挖掘中医经典和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将为今后的方向。

    猜你喜欢针法穴位调节方便调节的课桌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2年11期)2023-01-07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2期)2021-05-22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汽车维修与保养(2021年8期)2021-02-16夏季穴位养心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9期)2019-01-07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6期)2016-05-09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4期)2014-07-31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推荐访问:治疗法 研究进展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