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太湖备考》看太湖地区佛教之兴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5 09:25:25 点击:

    摘要:《太湖备考》是清乾隆年间金友理编纂的一部太湖专志,全书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作了记述,堪称是一部关于太湖的百科全书。本文从《太湖备考》入手,分析了太湖地区的佛教兴衰。

    关键词:太湖;佛教;《太湖备考》

    1《太湖备考》是清乾隆年间金友理编纂的一部太湖专志,记述当时太湖周围三州十县,即江苏苏州震泽、吴江、吴县、长洲,常州无锡、阳湖、宜兴、荆溪,浙江湖州长兴、乌程等县的沿湖水口、滨湖山丘记述湖中山泉港渎、村镇聚落、寺观祠庙、第宅园亭、坊表冢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物特产,记述太湖历代职官衙署、仓庾教场、兵防设置、重大战例、都图田赋、地名源流、考试选举、艺文书目、人物列女、灾异杂记,更以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选录了历代歌咏太湖的诗文辞賦、名章丽句。全书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作了记述,堪称是一部关于太湖的百科全书,这就使本书既富有历史、地理数据价值,也富有文化、文学鉴赏价值。

    不过,有一点人们也许是普遍忽略了。《太湖备考》对于佛教的兴衰记载也是太湖地区的第一次,对于研究太湖地区的佛教历史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金友理之所以对太湖地区的佛教寺院的情况有如此详细的记载,这与他生活的环境十分关联。

    金友理,字玉相,清乾隆年闾苏州吴县人,邑诸生。友理世居太湖东山,家世敦谨,兄弟四人,恂恂相友爱,时人皆以誉比前汉万石君家风。友理编纂《太湖备考》,其弟友管、友冶、友坟皆襄理校阅,传为佳话。太湖东山,地偏幽静,景色宜人,清初学术名流徐干学、阎若璩、顾祖禹等曾僦居于此,屏谢尘嚣,专心著述,分别编纂成

    《明史稿》、《大清一统志》、《古文尚书疏证》、《读史方舆纪要》等传世史地之作。这些前的遣风余韵,深深影响着金友理的治学道路和学术思想。友理生当乾隆盛世,学术昌盛,著述成风,他继承了清初一代宗师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学风,师事地理学家吴曾,敏而好学,时负文名,尤留心经世之学。在吴曾的鼓励和指导下,金友理以太湖为研究专题,不囿于前人著述成说,而注重搜集最新资料,地皆亲履踏勘,物必据实目验,「于是束装裹粮,遍历湖山之间,而湖外之溪渎凄港,虽远必至,一一究其源委险夷,又复考古证今,务欲详其事而得其实」。友正是这样通过艰辛的调查研究和考证编纂工作,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地志文献《太湖备考》。据载金友理在太湖周围调查考察数年,返回东山后,兄弟四人不仅在家常常讨论《太湖备考》的写作,也多次去附近的寺院静思、商讨一些问题,家乡众多的寺院(据《太湖备考》记为24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他对于佛教寺院的关心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在《太湖备考》中祥记佛教寺院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使命。

    2在《太湖备考》中首记太湖地区佛教寺院的分布,苏州震泽、吴江、吴县、长洲,常州无锡、阳湖、宜兴、荆溪,浙江湖州长兴、乌程等县所存在的佛教寺院都有记载,体现了金友理对于太湖地区佛教寺院存量的全面记录,因此,在清乾隆以前太湖地区的佛教寺院记载,《太湖备考》不仅有最详细的记录,而且是目前太湖地区佛教古寺的最权威的记录。

    但太湖地区虽都称之为鱼米之乡,然而就佛教寺院的建筑佳处当为东西两山,正如金友理自己所言“梵宫琳宇占尽名山”。明·王鏊《洞庭两山赋》云:

    吴粤之墟有巨浸焉(三万六千顷),浩浩汤汤如沧溟;渤渤之茫洋,其中有山焉七十有二,妙妙忽忽如蓬壶方丈之彷佛日月之形,升沉鱼龙之所,变化川,攸归三州为界,所谓吞云梦八九于胸中,曾不带芬者也。客曰试为我赋之。夫太始汤穆一气,推迁融而为湖,结而为山,爰有群峰。散见叠出于波涛之间,或现或隐,或浮或沉,或吐或吞,或如人主,或如鸟翻,或如鼋鼍之曝,或如虎豹之蹲忽起,二峰东西雄据,有若巨君弹压臣庶,又若大军之出旌幢,幡盖缭绕,奔赴东山,起自莫厘。或腾或,若飞云旋飙,不知几千折至长圻蜿蜒而西逝,西山起自缥缈,或起或伏,若惊鸿翥凤不知几千万,落至渡渚回旋而北折,试尝与子登高骋望,近则重冈复岭,喊呀庨豁萦洲枉渚,盘蟺缅邈,远则烟芜渺弥,天水一碧帆影,见而思无,飞鸟出而复后,灵岩则返照孤輘弁山则轻烟一抹,此亦天下之至奇也,足使人魂惊而汗骇,及其风日晴熙,谷纹涟漪,又使人心旷而神怡,至于瑶海上月,流光万顷,星河倒悬,荡漾山影又一奇也,遥峰霁雪,凝华万叠,玉鉴冰壶,上下相合又一奇也。风雨晦明顷刻异,俟烟云变灭只尺殊状,虽有至巧莫能为像,试尝与子吊古寻幽,则有回岩穹壑,窈窱相通,琳宫梵宇,暮鼓晨钟,寿藤灵兰,美箭长松,金庭玉柱,石函宝书,灵威丈人之所窥也。

    如此绝佳胜地,佛家自然多愿幽居此处,故东西两山佛寺相连,香火百里。金友理自然会浓笔重彩。在

    《太湖备考》中,

    东山寺院庙庵有24处:

    西山寺院庙庵有20处

    法海寺 东山法海坞 包山寺 西山镇下 翠峰寺 东山翠峰坞 上方寺 西山葛家坞 华严寺 东山杨家坞 下方寺 西山徐巷 兴福寺 东山俞坞天王寺 西山徐巷灵源寺 东山碧螺峰下 水月寺 西山塘里 能仁寺 东山长圻东岭 华山寺 西山慈里 弥勒寺 东山饭石峰下 法华寺 西山东村金铎山 荷盤寺 东山白沙福源寺 西山后堡攒云岭 保安寺东山查湾之南实际寺西山崦边北二里 高峰寺 东山俞坞西小湖寺 西山涵村之西湾 金茎寺 东山俞坞东小湖寺 西山涵村之东湾 圆极宫 东山灵佑庙东 长寿寺 西山甪头 天衣禅院 东山翠峰寺旁 齐星寺 西山劳村 高真堂 东山湖沙里 资庆寺 西山汤坞 北奇庵 东山白沙湾 罗汉寺 西山兵场里 真胜庵 东山平岭上 柑橘院 西山涵村 紫金庵 东山西坞 无碍庵 西山洞山上 雨花庵 东山茅场岭西 庆福庵 西山后堡 三茅峰庵 东山箬帽峰 石公庵 西山石公山 法华庵 东山马家坞 橘香庵 西山福源寺旁 大悲庵 东山翠峰关帝殿前 古雪庵 东山翠峰寺西翠微庵 东山灵佑庙后慈云庵 东山平岭

    东西两山合起来面积也不过150多平方公里,而寺院庙庵却达40多处,竞占到太湖地区总数的60%以上,可知洞庭东西两山是太湖地区佛教中心。

    3从《太湖备考》中,可以看到:太湖地区是中国佛教在南方流布较早的地区。众所周知,中国传入佛教的时间约为西汉至东汉初。但即使在东汉时期,佛教流布的范围仅在黄河中游的长安至洛阳一线,直至东晋,佛教放在健康即南京一带流行。南北朝时渐向南方其他地区传布。而在《太湖备考》的记载中,西山的包山寺建于梁大同二年,西山的孤园寺建于梁大同四年,西山的华山寺建于宋元嘉二年,西山的福源寺建于梁大同二年,西山的齐星寺建于建于梁大同四年,西山禹期山的报忠寺建于梁天监九年,东山的华严寺建于梁天监二年,东山的兴福寺建于梁天监二年,东山的灵源寺建于梁天监元年,东山的能仁寺建于梁天监二年,东山的高峰寺建于梁大同元年,武山的永福寺建于梁大同二年。这种迹象表明,南朝自宋至梁,太湖地区已进入一个佛教传布的兴盛期,尤其是东西两山,毫无疑问,已成为当时南方佛教传播的中心。《太湖备考》中所记载的佛教兴盛的情况在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得到了印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南朝宋梁间是太湖地区佛教第一个兴盛期。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发生与影响,南朝陈至隋朝是太湖地区佛教的衰落期,宋梁间建立的寺院大多被毁。

    唐宋时期是太湖地区佛教的重振与继续发展的时机。中国佛教的发展至唐朝发展到了一个兴盛高峰与中国化时期,也是佛教平民化时期,因此大力修建佛教寺院是唐朝统治者的一项意识领域的国策。

    南朝宋梁时期所修的佛教寺院在唐朝不仅大多得到了修复,而且还新建了十余处寺院,如西山葛家坞上方寺建于唐会昌六年,西山马税城桃花坞的天王寺建于唐代大中元年,西山甪头的长寿寺建于唐天佑二年,东山翠峰坞的翠峰寺由唐将军席温捨宅而建,东山饭石峰的弥勒寺建于唐乾符间,在马迹山的祥符寺,据《常州府志》载,在唐贞观年间由将军杭恽捨山修之,在三山的中峰寺建于唐咸通九年,在三山的三峰寺建于唐咸通十三年。从《太湖备考》的记载来看,唐代所建寺院中有一部分还来自某些有实力的个人捐宅、捐地,捐山而建,可知唐代寺院的修建已是社会崇信佛教风气的曲折反映。而且,从范成大的《吴郡志》的记载来看,唐代所建寺院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在唐代发展的情况。

    宋明以来新建寺院已不多了,清代虽有所复兴,但非常有限,可知宋元明清佛教在太湖地区的盛况已不再,但尚有余绪。至民国时期,太湖地区的佛教寺院已十分冷清。

    4《太湖备考》不仅详记了太湖地区佛教寺院发展兴衰之程,而且特别注意到佛教寺院文化事象的内容,使人们对于太湖地区佛教发展的文化价值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如西山著名的包山寺,在詳记它的历史脉络之后,又有一段较为重要的非常有文化意义的注文:“朱彝尊《纪略》:’门左有唐会昌二年僧契元书碑,楷法端丽,在颜柳之间,思以硬黄搨之,不得也。欧阳、赵、曾诸家博搜金石,文未著于录,则以地僻在太湖中,闻见有所不及。独怪王文恪辑《震泽编》,削而不载,后之修《具区志》者遂遗之,不可不补其阙焉。’”金友理特选朱彝尊《纪略》这一段记载,有其很深的文化意义:第一,契元作为一名与颜、柳相当的大书法家书碑于包山寺,可知在唐代包山寺已很有名气,如果契元书碑能找到,还能更详细的了解包山寺的历史;第二,契元所书碑足以弥补欧阳修、赵明诚、曾巩等金石学大家的不足与缺憾;第三,还可丰富《震泽编》、《具区志》等地方史志的材料;第四,还丰富了包山寺的文化内涵。尽管他引用的是朱彝尊的记载,但金友理所要表达的却是自己的想法。

    金友理在《太湖备考》中这样的记载不少,有长有短,使人们对他所记的佛教寺院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又是一次文化熏陶。

    因此,我们在阅读金友理的《太湖备考》这一史志名著时,不仅详细的了解了太湖地区佛教寺院的历史演变,而且让我们再一次的领悟到了这些文化遗迹的历史价值,因此,研究太湖地区的佛教寺院的历史,《太湖备考》必然是案几必备之书。

    参考文献

    [1]清·金友理(撰),薛正兴(校点).太湖备考书目[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2.

    [2]吴郡志(宋),范大成.江苏古籍出版社图书标签[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0.

    推荐访问:太湖 佛教 兴衰 备考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