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中唐时期湖南贬谪文学中之湘楚色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5 07:55:08 点击:

    摘要: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中唐时期文人或被贬湖南,或在贬谪途中经过湖南,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使得湖南的贬谪文学尤为兴盛。这些文学创作中洋溢的湖南地域色彩是湖南作为贬谪文学重镇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中唐贬谪文学湘楚色彩

    贬谪,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中唐时期湖南成为唐代文人主要的贬谪之地。如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永州)、令狐楚被贬衡州(今湖南衡阳)、元结、吕温被贬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戎昱被贬辰州(今湖南怀化沅陵县)等等。此外,也有在贬谪途中经过湖南或在贬谪中联想到湖南风物而抒发感慨的文人,如韩愈、元镇。湖南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如山川湖泊、神话传说、风俗民情等都给贬谪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触发了他们无穷的创作激情,而将这些美好的事物生于笔端,便产生让后人传诵的众多具有突出的湘楚地域特色的作品。

    一、湘楚风俗

    重巫祭是湘楚历来的风气。湘楚人信鬼、崇巫、好祀,他们生活在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繁茂的丛林、纵横的江河、广袤的原野以及多民族杂处的神秘的生态环境,这些无一不孕育出湘楚先民崇尚自然、敬畏鬼神的传统意念。《国语?楚语》记载:湘楚先民“民神杂糅,家为巫史”;《汉书?地理志》也有记载,在楚国,从宫廷到民间,历来“信巫鬼,重淫祀”。在最初的贬谪文学作品《楚辞》那里,我们更能看到一个与巫风关系密切的神话世界。屈原作品《九歌》中保留着对自然多神祟拜的痕迹,《离骚》等作品中,也能够看到其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量承袭和运用。

    赛龙舟是湖南另一个为众人所知的风俗。《荆楚记》云:“传记端午俗谓是屈原死汨罗日,人伤其死,并以舟楫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

    “重巫祭”、“赛龙舟”的楚俗在元稹的一系列作品中有突出体现。元和五年四月,由于政治失利,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九年二月,元稹应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张正甫之邀渡洞庭,在湖南游历一月有余,其间创作了一系列诗歌,如:《赛神》、《竞舟》、《楚歌十首》等,都对楚地习俗有所涉及。其《赛神》诗云:

    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家家不敛获,赛妖无富贫。

    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

    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缗。

    贫者日消铄,富亦无仓囷。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

    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

    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①

    《竞舟》云:

    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

    年年四五月,茧实麦小秋。积水堰堤坏,拔秧蒲稗稠。

    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

    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雠。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复忧。

    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画鹢四来合,大竞长江流。

    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一时欢呼罢,三月农事休。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疣。习俗难尽去,聊用去其尤。

    百船不留一,一竞不滞留。自为里中戏,我亦不寓游。

    吾闻管仲教,沐树惩堕游。节此淫竞俗,得为良政不。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此州。此事数州有,亦欲闻数州。②

    可以看出,湘楚“巫风”很重,民都“事妖神”。因为相同的信仰,不管是否关系紧密而“结妖社”,很有某种宗教性质。与一般单纯咏诵习俗、表达对屈原的怀念等历来的主旨不同,元稹《赛神》的着眼点在于对重巫习俗的理性认识: “十月暮”“珠稻”要收割了,而人民却还纷纷在进行“赛妖”,导致“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更奇怪的是在因为赛妖导致贫困后楚民还“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再如《竞舟》,元稹也表示“竞舟”“费力”。赛龙舟在每年的四五月间进行,赛神一般在每年的十月月底开始,元稹认为竞舟之时正是农忙季节,赛神之际是收割稻子的农忙月份。这两个活动使得农事尽废,诗人不无担忧。元稹发现“岳阳贤刺史”的巧妙安排:“不得呼党人”,“但许一日泽”。既允许两个活动继续存在,又将赛神活动的时间从“数十日”缩短为一天,将竞舟活动以“百船”选出“一船”的规模参加,比赛也以一次为限,元稹对此大加赞扬,同时“亦欲闻数州”,将精力用到正经的农事活动上。尽管元稹的这两首诗表现了他对楚俗的理性批判,但也客观地描绘出了湘楚独特的风俗。

    此两种风俗在被贬的作家作品中屡见不鲜,另外还有如刘禹锡写的《竞渡曲》等。

    二、湘楚景观

    湖南地域广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岳阳楼、洞庭湖等景物让被贬到湖南的作家感叹其壮丽,二妃泪洒斑竹等神话又让他们心生悲凉,在被贬湖南的作家作品中,这些典型的楚物随处可见。

    洞庭湖这个意象在湖南贬谪作品中反复出现,已经是湖南贬谪文学的一个经典意象了。洞庭湖在湖南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占地面积广大。洞庭湖在这些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与愁的联系,“愁”是洞庭湖赋予被贬作家的情感基调。洞庭湖是行人过往之地,尤其在湖南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离别之处。在这么波澜壮阔使人感到自身渺小人生短暂的地方要送别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更是让人心感凄凉。刘长卿《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云: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

    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

    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③

    送别诗自身就会多愁,特别是送人南贬。这首诗中洞庭湖起首,“洞庭秋水阔”,“秋水”、“阔”让洞庭湖成为一个使人生愁之地。

    岳阳楼则是湖南风物中另一个典型。很多诗人都将它写入诗中,如白居易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调任到忠州(今四川忠县)的贬谪途中经过湖南,登岳阳楼而作的《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④

    诗一开头就紧扣题目,写他一个人登上岳阳楼的高楼,独自凭依着曲折的栏杆,俯视城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浩淼无际。中间两联更是写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美丽风景,随后笔端一转点题表达出自己的悲伤心情,与前面描绘的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岳阳楼在诗中就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同样描写岳阳楼的还有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吕温的《岳阳怀古》、元稹的《岳阳楼》等等。

    再如衡山之南几百里的九疑山,是湖南一座著名山峰。元结于永泰丙午年作《九疑图记》:

    “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若度其高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⑤

    《九疑图记》描写出九疑不仅山峰雄伟峻直,林木青翠茂密,溪水隽永灵动,而且地控南粤,名垂青史,“海内之山”能与九疑相比者仅凤毛麟角,已不多见,表现出诗人对九疑山的激赏之情。

    南岳也常出现在被贬文人作品中,如吕温曾奉敕祭告南岳,写下《奉敕祭南岳十四韵》:

    皇家礼赤帝,谬获司风域。致斋紫盖下,宿设祝融侧。

    叫涧惊宵寐,清猿递时刻。澡洁事夙兴,簪佩思尽饰。

    危坛象岳趾,秘殿翘翚翼。登拜不遑愿,酌献皆累息。

    赞道仪匪繁,祝史词甚直。忽觉心魂悸,如有精灵逼。⑥

    南岳即今湖南衡阳,衡阳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素有“寰中佳丽”之美誉,就连皇帝也要选择这里“礼赤帝”。坛“危”“殿”耸,“涧”清“猿”鸣,人在其中“心魂悸”,感到“如有精灵逼”。而多样的礼仪、正直的祝词,更让诗人把它当做可以祈求神明的地方。

    三、湘楚声乐

    声乐无疑是湘楚贬谪文学中大量涉及的湘楚特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贬谪诗人屈原所做的《楚辞》,在语言上的特点就是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音乐上,楚人善歌而音乐比较忧伤。不管是语言还是音乐,湖南的地域特色都包含在内。

    在湘楚语言音乐上描写最多的是刘禹锡。刘禹锡《洞庭秋月行》云:“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⑦从这里得出,楚地音声较杂,有巴歌楚调,也有商贾的吹奏;《采菱行》云:“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⑧《竞渡曲》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何在,斯招屈之义。事见《图经》”,诗云:“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⑨湘楚有自己的音乐传统和表演体系,唐代民间的楚舞楚歌仍然有古楚乐舞的遗存。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者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刘禹锡《刘禹锡集》卷二十七)刘禹锡认为民间娱神之作“词多鄙陋”,故屈原作《九歌》,改变其格调;而刘禹锡作《竹枝词》,在音乐上仍沿用当地楚乐,只是在情感格调上有所改造,使巫祭之曲变为诉说自己情感体验之曲。故刘禹锡自称“变风之自焉”。楚声广泛出现在被贬湖南的作家创作中,不仅使作品表现楚浓厚的湖南特色,而且也对民歌体诗歌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曹寅: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刘禹锡:刘禹锡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4]董诰: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刘禹锡:刘禹锡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7]王友胜:贬谪与湖湘古代文学[J].求索,2001,(06)

    [8]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贬谪 湖南 时期 色彩 论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