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近代竹枝词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5 07:50:11 点击:

    摘 要:竹枝词以其简短风趣、琅琅上口的特质吸引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对它的喜爱,本文对竹枝词的特点以及在它身上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竹枝词;地方生活;反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85-1

    竹枝词是我国诗歌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古称有“竹枝”、“竹枝子”、“竹枝曲”、“竹枝歌”、“巴渝曲”等。根据文献记载,它产生于盛唐以前,最初流行于巴东(今重庆、湖北)沿江一带,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效作后,竹枝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作者日多,流域日广,从荆楚、吴越、两广再到全国。到清代便达到了鼎盛期,无论是中原腹地,还是边远疆域,上自皇帝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创作竹枝词,几乎到了“有井水处无不歌之”的地步。竹枝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首要的原因在于竹枝词源于民歌,其写作保留了民歌的诸多风格,情韵绵邈悠长,乡土气息浓郁,有“俗”的特质,保存了地方上土风民俗等珍贵史料。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仍然保持着“俗美”特质,而它的主要内容却随着历史发展、社会演变而变化。它像是地方历史的教科书,记录着那个地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竹枝词: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

    竹枝词在语言运用上,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在清代竹枝词里可谓数不胜数。《师友诗传录》中记录了清人张笃庆的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这话很贴切地把竹枝词的主要特色概述了出来。张笃庆认为竹枝词正是因为它的语言俚俗才能保持它的本质。在《带经堂诗话》中王士祯提到:“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这可以说明幽默风趣是竹枝词语言的另一个特点。好的竹枝词往往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西湖竹枝词》中收录的《不看芙蓉只看侬》,是一首描写男女恋情的诗:“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诗中以姑娘的口吻问自己心爱的人说:“你不是说芙蓉比我漂亮么,那为什么昨天经过这里时,你只瞧着我而不看芙蓉呢!”这首诗将两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态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极有风趣。又如《上海洋场竹枝词》中收录的李默庵《申江杂咏》中有一首诗描写花烟间:“吹箫身入百花丛,气味氤氲领略同。更笑眠云人不醒,糊涂虫亦可怜虫。”作者以一种取笑亦同情的口吻,反映了晚清上海出现的抽大烟的现象,“百花”、“氤氲”这些都生动描写出抽完大烟人们的迷幻感觉,真正是讽刺隐于逗俏。

    二、历史地理教科书——竹枝词承载的历史

    在竹枝词的发展过程中,其在内容表达上着实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我们先从唐代的竹枝词来看,有的描写地方风物、风俗,竹枝词的发扬者刘禹锡曾写过“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这描述了春天喝春酒,野外踏青的夔州风俗,这首竹枝词一面描写风俗,一面把人们在春天中充满快乐和希望的精神风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的借乡间常见景物抒写农村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同样是刘禹锡的诗作,他将乡间男女思慕彼此的情愁生动地表达出来了。还有的借景物起兴,对人情世态发议论,亦如刘禹锡的“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唐代文人竹枝词的题材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上三类,与几乎无事不可入诗的唐诗相比,竹枝词的题材范围显得比较狭窄。相较之下,宋代竹枝词在内容上出现了很多唐代未曾涉及的题材,内容范围扩大。这一定程度上与宋代政治局面的四分五裂有关,文人针砭时弊所作的竹枝词不在少数。到了元代,文人竹枝词的数量猛增,但题材基本上沿袭唐五代和宋代的路子,没有多少突破和拓展,不过不像前代那么广杂,反而显得相对单纯。这期间,描写民间爱情生活和吟咏各地风物、风俗、名胜古迹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这从当时影响最大的《西湖竹枝集》便可见一斑。明、清两代是文人竹枝词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泛咏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是竹枝词创作的主流,因此,竹枝词的题目多称为“某地竹枝词”,如《都门竹枝词》、《羊城竹枝词》;“某节日竹枝词”,如《上元竹枝词》、《清明竹枝词》;或“某风俗竹枝词”,如《灯市竹枝词》、《百戏竹枝词》。竹枝词的内容从本来是以歌咏男女之情以及咏叹某种生活现象以寄寓某种情感或哲理为主,到清代逐渐变成以描写风土人情、世相百态、风俗时尚为主。正因为这个变化,等到清朝年间,封建社会走到了末路,社会变化剧烈,既有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商业繁荣,又有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古老东方封闭大门带来的惊骇,时变政变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情况下,竹枝词便担负起了记录各地人们思想习俗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议论的任务。

    竹枝词凝固了前人的生活,为后人还原了一段已经逝去的时代,这就是竹枝词的意义所在。以上的大多竹枝词都曾经发表在《申报》上,相当于现在时事报上的一句话新闻,短小精悍但信息量大。用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将新闻隐于诗作中,还不忘表达作者自己的立场和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语言幽默风趣、俗中带雅,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这对于当时的上海民众无疑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爱看诗作的人可以通过竹枝词去了解近代上海,从竹枝词中品出当时人们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着实比看正规的史作更亲切。

    推荐访问:竹枝词 社会生活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