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让诗歌教学充满灵性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4 21:30:14 点击: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延不绝的文明。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必须求美,因为诗歌本身有着优美深邃的意境,有着凝练含蓄的语言,有着鲜明和谐的节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并蕴涵着美学的韵致,永远值得欣赏品味。

    一、指导诵读,感受诗情画意

    诵读,是诗歌教学中追寻美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征,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朗诵。诵读能使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动起来,变成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将学生更快更深地带进诗的意境中,去领略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紫色的丁香世界,诗的语言富有音乐美。教学时,可先听录音或由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诵读,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美的情绪氛围和体验中。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从而揣摩体味作品的艺术境界。

    二、品味语言,体味诗中之意

    诗歌教学中美的追寻,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运用作品语言,引导学生品出滋味。诗歌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语音、词义和感情色彩上。教师应运用诗中准确传神的妙词佳句,引导学生反复体味,咀嚼语言美。如戴望舒的《雨巷》中,“彷徨”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诗人就是这雨巷中的孤独者,他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面前,“丁香一样的姑娘”便是这种理想的象征,但她倏忽即逝,留下来的,唯有诗人自己的彷徨和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教师如能运用这些传神的语言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的领悟,意境就会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

    诗歌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如诗人往往用拟人手法写出“山也多情,水也有意”;用排比手法增强气势,加快节奏;用设问手法引人注意,启迪思维;更多的则是借助于比喻的神力,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教学时,不妨从品味比喻的妙用入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三、展开想象,诗化心境

    诗歌等文学作品对生活现象的反映往往留有余地,这个“余地”就是艺术情境的空白,要获得艺术情境的空白美,就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如《乡愁》中有四组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与这相应的有四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他又能想到什么。教师可点拨用四季的递嬗来演绎四个不同阶段的心里历程。如诗歌第二节:春去夏来,少年成长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午后,一位青年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地想起家中操劳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上次离家时她无限牵挂的含泪双眼。又想到即将见面,又是多么的温馨。一丝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的船票。教师可先作示范,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振起想象的双翅,去发现并创造诗中所蕴含的空白美。

    诗化心境,也就是让心灵充满韵致。汪曾祺在《使这个世界更诗化》中说:“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赏的。”生活中到处充满情趣,可以用来滋养心灵。诗歌教学中追寻美的最高境界在于能让学生养成独立的品质,能让视野和心灵的空间更辽阔,让各种感觉更加清晰和敏锐,沉淀许多思想和感情,使繁复变得纯粹,使世俗变得艺术。我校梅老师教《乡愁》,在学生尽情领悟了如烟似雾、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乡愁”之美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以“思念”为话题,当堂写一首小诗,争做一回“小诗人”。结果,水到渠成,效果甚佳。如一位同学的《思念》:“曾经,思念是根电话线,你在那头,我在这头。现在,思念是一封封信件,你在那边,我在这边。将来,思念是面对面的交流,你在我眼前,我在你对面。”虽然,学生的小诗还离不开模仿,有些稚嫩,但他们已走进生活的情感天地,让我们感觉到他们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诗歌美,这一切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收获,每当这种时刻,老师的心灵也被这些新鲜的思想浪花沐浴着……

    诗歌,一种雅致的文化,一种自然的风景。诗歌的美,在于一种灵动的气质,一种默契的感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歌的美,在于一种成熟大器,一种超越洒脱,“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的美,在于一种松弛,一种中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的美,在于浑然一体,物我交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歌的美,要让学生发现,这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的启发、展现、引导、促进本身也要求美。教师必须储情于胸,并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入理。综上所述,美的追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也是其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

    推荐访问:灵性 诗歌 充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