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才女画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4 20:50:23 点击: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美术史长河中,女性绘画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她们缺少独立的思想意识,甚至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尽管历朝历代不乏才华横溢的女性,但是由于历代对女性绘画的不重视,在明清以前的画史上,我们难以看到女性绘画的踪迹,能够被记载的女性画家资料可谓是少之又少,她们的艺术才能也是不被赏识和承认的。这也是女性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缺席”的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明朝时期,举国尊崇孔子,推行新儒家思想,重农抑商,制造了多起文字狱,加强对文人思想控制。思想碰撞,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使得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反应在妇女问题上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否定,女性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清代汤漱玉编成的我国第一部女性画家专著《玉台画史》,共记载了223人,其中,元代以前共61人,明代102人,清代60人。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明代终于打破了女性画家寥寥无几的局面,擅长绘画的女性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出现了大量具有才华的闺阁画家和青楼画家,她们的绘画作品也比以往备受关注,她们的身份也趋于多样化。女性绘画在明代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为女性绘画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明代出现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才女,她们才艺精绝、技法超然,她们以女性独有的生活经历、文化熏陶、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构成了不同的绘画美学意识与情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到绘画作品中,在绘画作品中建立自己的语言和世界。同时,在创作感受和表现方法上也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怀,展现出女性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意识。

    李因就是晚明清初较为典型的一位女性画家。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将诗情画意融合,以自然为师,创作出清新隽永、生意盎然、苍古静逸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可谓是别具一格,有其自身的独特点。

    李因(公元1610~1685年),明末清初的才女诗人、画家,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葛征奇妾。李因出身于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但在诗文书画方面接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并且姿质聪颖、幼时习画,为她今后的绘画之路形成了良好的铺垫。李因由于幼时家境贫寒、落魄,无奈之下沦落风尘,成为明末名妓。17岁时因咏梅诗“一枝留待晚春开”,深受葛征奇的倾慕与欣赏,迎为侧室,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余年,伉俪情深,成就了令人羡慕的一段美好的姻缘。

    青楼女子从良之前的艺术创作只是她们谋生的手段,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她们只能迎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从良以后,绘画变成了她们自己的爱好、闺中消遣的方式、夫妻传达情意的桥梁,是用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展现生活状态的艺术方式。

    自嫁给葛征奇后,李因的人生开始了绚烂多彩的篇章。崇楠初年(1628),葛征奇赴京任职,李因也伴随着丈夫各地奔波,开始了十五年的随夫征宦生活,他们“溯太湖,渡金焦,涉黄河,泛济水,达幽燕”,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在游宦日子里,他们夫妇研墨作画、诗画合唱、古画唐碑、泼墨联吟。葛征奇对妻子的画作十分赞赏,常常加以题跋,并将其画作推介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李因宦游四方的经历不仅使她开阔了眼界,也使她结识了上流社交圈的文人和各地名士。因而使得她的诗画之才得以施展,得到越来越多文人志士的惊叹和欣赏,同时她的人格也得到了尊重而重新樹立起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顺治二年(1645),葛征奇在兵乱中身亡,李因悲痛欲绝,当时她年仅35岁,矢志守节四十余年,以伉俪情深,著称于世。她晚年靠纺织为生,以卖画糊口,一直过着凄凉、孤苦的日子。但她仍一如即往地坚持吟诗作画,“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作苦吟诗”。她曾自负地自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辋川人”王维,言“若信三生因果事,前身应是辋川人”。她的生活、经历没有让她放弃,经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使她成为了明末清初最具影响力的女艺术家,对此文人志士们对她的才华赞赏有佳,著名思想家黄宗义曾为她写传,葛征奇家乡海宁地方志亦为她作传铭记。

    李因的绘画比较宽广,工水墨画,主要专注于水墨画鸟画的创作且成就较高,在明清时期就受到了鉴藏家们的广泛关注。她的山水受业于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善于水墨点染,“以烟云掩映树石”,但可惜的是未见作品流存。她的写意花鸟画师从同乡画家叶大年(字寿卿),注重师法造化,并从生活方式、文化情怀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花鸟画真正地融为一体,增强绘画艺术的感染力。在审美意趣方面,她更推崇明中晚期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潇洒随意、简率纵放、疏爽隽的逸笔墨画风。经不懈地努力,李因的作品在创作上避去了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女性画家惯有的弊病,以高淡生动、疏朗俊逸的画境,以苍老静逸、无闺阁气的笔墨情韵,以形写神、潇洒随意的艺术风貌备受时人赞许。《杭郡诗辑》评其“洒然落笔,则花竹之天斜,禽鸟之飞跃,高淡生动,净洗铅粉妍媚之习”。陈维崧《妇人集》言她“作水墨花鸟,幽淡欲绝”。窦镇《国朝书画笔录》则评价其“水墨花鸟苍古静逸、领限藤(徐渭)白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当时名誉甚隆,真闺阁翘楚也”。 徐沁《明画录》评其:“苍秀入格,点染生动,大幅益佳,此闺阁而得士气者”。葛征奇心悦诚服地称赞:“山水姬不如我,花鸟我不如姬”。

    李因的花鸟画作用墨清逸、幽淡欲绝,继承了徐渭、陈淳的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随夫游宦、游览大好山水的写生实践,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绘画作品中,进行了创新与变革,拓宽了其绘画门径,丰富了其绘画经验。

    据考察,李因现存画作六十四幅,分别藏于北京、南京、浙江、山东、沈阳等地的各大博物馆,也有藏于日本。在留存的画作中,仅有一幅山水画,其他均为花鸟画,可见李因如此钟情于花鸟画创作,成就最高的亦是水墨花鸟画。

    《荷鸳图》于1643年所作,此时李因随夫游宦结束而作,体现出夫妇情真意切、风雅闺中的情趣。该图轴纵130厘米,横50厘米,绫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无作者名款,钤白文“李因印”、朱文“亦(注:“逸”的谐音字)史”。幅左上葛征奇题四言诗一首,款“时崇祯十六年四月浴佛日识,海上葛征奇”。钤朱文“芥菴”、白文“葛征奇印”,朱文“介龛氏”。全幅无鉴藏印,亦无画史著录。此画作描绘的初秋荷塘,画面主体突出、构图简洁,荷花与芦苇线条分明,一只鸳鸯正在荷叶下安逸地划水,缓缓浮动、神态逼真。在中国古代,鸳鸯的意象多与忠贞不渝的爱情有关,作为夫妻和谐美满的象征,被画家和世人所青睐,也是文人画鸟画常用的题材。但此幅画作不仅鸳鸯是单个的,荷花、荷叶、芦苇也都是单数的,创作此画时李因与丈夫因战事频繁将要暂时离别,整幅作品凄寒悲凉,唯有中间醒目的百合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给人以和平与希望的气息。李因的花鸟画有诸多同类的题材,被绘作一对鸳鸯、双宿双飞,如60岁创作的《芙蓉鸳鸯图》61岁的《桃花鸳鸯图》71岁的《荷花鸳鸯图》等。

    《梅石八哥图》是李因1663年创作的一幅画鸟作品,构图疏朗、简括,丛竹、奇石、梅枝、八哥在笔力上精准、细致,笔法洒落,笔墨简洁、精劲,营造出恬静、安闲的状态,传达出具有美感和浪漫的气息。此幅画作也体现出李因笔力苍劲雄健、水墨挥洒淋漓的特点。

    李因不仅擅长绘画,还擅长诗歌,能够娴熟地驾驭两种艺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生气的题画诗。据《竹笑轩吟草》记载,李因题画诗一共45首,她结合自身的生活、情感经历,并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饱含生命气息、清新脱俗并具有一定审美和价值的题画诗。

    如《题画次家禄励韵》中“小桥溪曲绿荫浓,怪石憐刚十丈峰。只有猿声号古木,遥寻山寺倚孤巧。”诗中小桥、绿荫、怪石、猿、古木、山寺等景物的描绘,正是诗人将视觉之景加入自己的想象,幻化出了听觉上景物之声的描绘,给人一种绘声绘色、身临其境的感受。两岸的山峰、曲折的道路、飘渺的山寺,展现出天地肃清之景象,表达诗人内在精神的渴望。李因的题画诗大量运用想象、通感,将亲身感受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具有有声有势、声形并貌的境界感,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

    在晚明清楚的女性艺术史上,李因可谓是一枝独秀的才女画家,无论是以诗如画还是以画如诗,她都能游刃有余的穿梭在两种艺术中。清逸简淡的用墨、雄健苍劲的笔力、工整细致的笔法、灵活多变的构图、疏朗俊逸的画境、潇洒随意的艺术风貌,有着较强的艺术审美感和较高的精神境界。她将女性独特的视觉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带入创作中,拓展了男性画家所难以达到的绘画领域,揭示了女性绘画的情感天地,为研究中国古代女性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才女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