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意象在中国陶艺中的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4 08:30:32 点击:

    李梦宇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0

    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著名的悖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然而,“意象”与陶艺在先后问题上却不成悖论。虽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会烧制陶器,形成了最初的审美,但是“意象”作为中国美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出现需追溯到老子的时代。可以说,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的起点,是“意象”的起点。老子美学中关于审美、艺术、自然与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的看法,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至今日仍然受用。

    对于意象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意象”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但这种看法并没有充分的论据。当然,自古以来我们也找不到“意象”是物质性的明确规定。《老子》书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因此“意象”虽然恍惚窈冥,但并不是虚无缥缈,老子的哲学理论总体上还是典型的唯物主义倾向。

    “象”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1)哺乳动物,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据《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祷过之山多象”。(2)形状,《书·尧典》,“象恭滔天。”此“象”指人的外貌。(3)仿效,《墨子》云,“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这里的“象”是象贤的意思(效仿先人的贤德)。(4)道,《老子》,“执大象,天下往。”此“象”喻道。(5)《韩非子》曰,“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里的“象”有想象的含义。

    “意象”中的“意”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意识和主观感受,是从中国理论文化氛围中逐渐发展而来的。“意”的理论早期用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而后逐渐发展到中国美术以及各个艺术领域。《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战国末年便有了“赋”“比”“兴”的儒学范畴。《历代名画记》也有:“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也,虽笔不周而意周也”。“意”是中国艺术创造中最基础的表达方式,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

    “意象”的形成有三种具体的形态:其一,是把所要表达的事物直接概述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二,是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含义借另一事物的形态展现出来的形式;
    其三,是因某一事物而感发出新生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三种表达形式,实际上也是艺术中的情感与形象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三种不同的关系[1]。

    然而人类的思想情感是变化莫测的,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复杂曲折的,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东西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能说,但是又觉得说不清楚,不能完全表达。比如说你在黄山上看到旭日东升,一时之间激动、感动等无数思绪涌出,但是你只会拍着手大喊“太美了!”“太壮丽了!”“永生难忘”等等。单薄的话语只能表达出自己的一部分感受,很难做到真正充分地把自己的全部情绪表现出来。

    这就是“言不尽意”。而在《系辞传》中提到了“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借助一定的形象,充分地表达个人意念。这里的“象”是具体的、明确的、变化无常的,而“意”则是深刻的、幽微的。此时的“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从而对“象”作出明确的限定。与此同时,艺术家不能只着眼于一个孤立的对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曹丕诗中云:“俯视水清波,仰看明月光。”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角落,而去着眼于宇宙万物,游目骋怀,如此这番,艺术家们才能获得真正极致的审美愉悦。

    当代陶艺如何诠释中国式艺术,如何发扬中国精神,一直以来都是陶瓷艺术家们所研究的问题。在近百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的陶艺再也不是更古不化、备受诟病的传统陶瓷艺术,而是借古开今,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道路。而在我们本土的艺术审美中,意象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感染力的核心。

    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其他民族少有的惊人的历史延续性, 中国陶艺作为民族精神动态化凝固的特定形式,表现在造型过程方面, 就是形成以意成象、象而寓意的特性,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征。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意象与当代陶艺拥有着特殊的内在逻辑,且影响是相互的。以下将探讨中国意象对当代陶艺的影响以及当代陶艺对中国传统美学内核的传译。

    意象即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不但拥有中国文艺在总体上所表达的“意象”性特征(例如中国的民族舞、皮影艺术和象形文字等),同时也拥有中国意象的思维方式。如道家美学的“自然”,儒家美学的“高逸”以及禅宗美学的“空灵”。在当今艺术领域,“意象”经常被各领域提及研究,同时也融入到具体实验中。意象的自然观、审美观照、精神追求都对当代陶瓷的艺术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想要深入了解当代陶瓷艺术的内涵,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国美学的“审美观照”。在谈及观照世界和表达世界的问题上,老子的《道德经》从审美的客观对象出发对审美观照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其中有对陶艺影响深刻的观念,即“道”引申出的虚实观念。自古以来,“虚实结合,以虚带实”就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准则,而这一美学观念也体现在当代陶艺领域。周国桢教授常说:“艺术是客观的存在、主观的创造,艺术家则是在主观与客观、似与不似之间‘踩钢丝’,求平衡。它说明了客观与主观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务必要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一平衡关系。在艺术创造上要想摆正这种关系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奴隶式地照抄、模拟生活,就是主观主义地轻视、脱离或捏造生活。”在周国帧教授的《老长工》《落叶归根》等作品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艺术家有多么精致入微的装饰性技巧,甚至是充满了漫不经心、无拘无束的松弛感,但这些不仅不让观者觉得敷衍,还充满了趣味性和一定的哲思,艺术手段是“虚”,气势是“实”。这就是虚实相生在当代陶艺中的一种体现[2]。

    图1 周国帧作品 《老长工》

    陶瓷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蕴含了浓厚的具有民族审美的精神内涵。中国陶瓷史不仅记载了社会文明的演进,也记载了民族文化的形成。陶艺以某些固有的形式无声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信仰。因此,围绕着中国陶艺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来梳理在意象美学的影响下,中国陶瓷艺术在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上的发展。

    首先,美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因为陶器在最初的原始意义上都是为实用而产生的,因此最初的陶瓷器物都是遵循着日常使用的造物观念。追溯到陶艺造型的本源,当我们沉浸于那种单纯、平淡的造物世界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陶瓷的本真。这里不得不提及东晋时期的青瓷,受东晋玄谈之思的影响,清淡隐逸之风盛行,出现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瓷器受到当时审美风尚的影响,开始向秀丽、优雅的方向发展,器物造型趋于高瘦,装饰纹饰大幅度减少,无不体现出玄淡素雅之气。这是人们通过陶瓷的“象”展现自身“意”在玄妙。

    图2 东晋青瓷

    从陶瓷装饰美学的“意象化”可以看出陶瓷的装饰理念和中国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画的“意象”表达靠笔墨语言抒发,随着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艺术逐渐与国画的艺术精神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例如青花瓷的装饰艺术,虽然在绘画载体、绘画材料上都和国画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绘制青花时的用料用笔以及色彩表现却与中国画的笔意墨趣有着同样的道理,其本质都是艺术家的审美精神追求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笔墨即精神,是一种意象化的装饰美。

    “没有好的技艺,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器物。”陶艺的制作工艺不仅仅只是完成陶瓷作品的技术手段,更需要用“意象美”的造物法则完善作品的深层思考,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精神的陶瓷器物,并展现出鲜明的民族工艺特色和精神需求。《幼学琼林·技艺》就已经提到:“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技则有济于用”,并一直贯通于中国陶瓷美学思想中。陶瓷的制作手法追求着一种“巧”劲,这种“巧”不只是一种很高的技艺本领,更是创造“意象美”的技艺法度[3]。

    【参考“文献】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中国陶瓷艺术传承了

    [1] 周国桢.美术陶瓷的新风格与粗质材料[DB/OL].周国桢教授网站,http://zhouguozhen.jdztci.com/2002.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陶艺美学陶瓷盘中的意式美学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外婆的美学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疯狂”的陶艺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纯白美学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学陶艺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10期)2017-06-21做陶艺小学生导刊(2017年13期)2017-06-15陶瓷艺术作品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妆”饰美学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推荐访问:陶艺 意象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