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演进、实践创新与经验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2 18:25:10 点击:

    刘先春 林松涛

    纵观世界政党的发展演进,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朝气蓬勃,能够在长期执政中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能够自觉顺应时代变化积极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这就要求党要始终以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在长期执政历史进程中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危亡之际,一经成立便自觉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百多年来,党由初期的探索局部执政到新时代全面推进长期执政,经历了艰辛探索和创新发展的历史演进,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和运用。

    (一)在实现救国大业中探索局部执政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地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开始尝试建立革命政权,探索局部执政。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等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也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党领导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延安长达13年之久的局部执政,创造和积累的宝贵执政经验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局部执政的不断成熟完善,党对于执政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1935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2〕。后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党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3〕,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如何建立政权、如何建好政权是政权建设的主题。这一时期局部执政取得重大成就,在实现救国大业进程中坚持不懈探索局部执政、加强政权建设。

    (二)在完成兴国大业中实现全面执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执政党,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执政,完成了政党角色的重要转变。这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开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自觉学习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急需知识,对此,毛泽东曾告诫:“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如果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贯穿共产党执政始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和党的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是这一时期党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集中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法治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新中国筹建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发挥了临时宪法的历史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正式开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通过法律形式和法治手段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更为迫切。这一时期,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设立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履行党内监督监察职能,这些举措有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强健党的肌体、纯洁党的队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在完成兴国大业中实现全面执政的历史转变。

    (三)在推进富国大业中加强科学执政

    在这一时期,党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邓小平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6〕,不断加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7〕。党的十五大提出“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8〕,首次提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并明确使用了“执政能力”的概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强调,“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9〕,明确提出和使用“长期执政”的概念。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系统阐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七大将“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10〕置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推进富国大业中不断加强科学执政的能力。

    (四)在实现强国大业中推进长期执政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推进党长期执政的原创性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在实现强国大业中推进长期执政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1〕党中央直面矛盾问题、聚焦顽瘴痼疾、破除利益藩篱,带领全党通过自我革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持续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充分彰显党善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1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提出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3〕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14〕,并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此可以明确看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如期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顺利推进。我们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强国大业进一步迈出坚实步伐,为推进长期执政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团结的社会共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15〕百年大党能够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保持长期执政更不容易。新时代,围绕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强化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方向、筑牢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健全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系,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不断加强。

    (一)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方向

    政党政治属性是政党政治诉求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决定政党发展的政治方向。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要求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16〕。党中央必须具有绝对权威,只有党中央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才能集中全党智慧。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17〕。从“两个维护”到“两个确立”,充分体现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产生的实践效应,彰显百年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成熟与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两个确立”的认识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干事创业和开拓创新的行动自觉,持续释放政治建设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18〕,“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19〕。针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复杂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党员干部不讲政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其严重危害表现为影响党的政治先进性,淡化政治引领作用,弱化党的政治功能,进而威胁党的长期执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将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发挥政治统领作用,有助于从政治上廓清本质和抓住本质,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上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建设决定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成色,只有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关键,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使党始终坚强有力,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掌握历史主动。

    (二) 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筑牢党长期执政的思想基础

    党的建设是系统性的伟大工程,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全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始终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拥护。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构于思想建设的基础之上,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全党的磅礴力量,凝聚群众共识,厚植政治基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筑牢党长期执政思想基础的重要举措。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上取得重要历史成就、发挥重大历史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党内集中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成熟,逐渐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21〕

    新时代,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不断检视党内可能存在的影响党的执政合法性、干扰党的长期执政的矛盾问题,始终做到全党思想纯洁、作风纯洁、组织纯洁,始终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就是通过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作为人生思想的灯塔。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党员干部成为受教育的先头兵、做表率的排头兵,以良好的表率作用促进全党良好风气的形成,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重要要求。新时代充分运用党内集中教育经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探索创新,推动建立健全党内集中教育制度,有效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思想引领关键在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2〕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就在于全党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能够科学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着力解决治国理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传承赓续红色基因血脉,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三)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3〕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这是由培养选拔干部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特殊重要性所决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技术精的好干部,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将缺乏内在动力,甚至难以如期实现,因此,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的长期执政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有效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积极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4〕的好干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尤为重视,先后多次亲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讲授“开学第一课”,叮嘱年轻干部要从理论修养、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修炼自我、担当作为等方面加强学习,“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25〕;
    勉励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26〕,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7〕,必须严格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干部,突出高素质第一位的就是政治高素质的严要求,专业化必须是政治素质首先过硬的高标准,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四)完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健全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稳定成熟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凸显健全党的长期执政制度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8〕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2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30〕归纳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31〕,为全面强化管党治党系统布局,推进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顶层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32〕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运用制度优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健全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系。完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举措。实现长期执政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作用,保障党内政治生活正常有序开展。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为想干事者提供平台、为能干事者搭建舞台、为敢干事者激励保障、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注重对干部的容错纠错,使党员干部在良性制度的保障下成长进步,在干事创业中厚植为民的深厚情怀,增强过硬的斗争本领。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决定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体系化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形成了具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完善的任务布局、健全的制度设计、配套的工作抓手等比较成熟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标志着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成熟健全。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定位。聚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需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掌握执政规律中不断深化对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认识。

    (一)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常抓不懈

    长期执政不是一劳永逸的。纵观世界政党的发展变化,一些丧失执政资格的大党老党不在少数,特别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4年之际丧失政权,失去执政资格。由此可见,“尽管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基础,但要提高长期执政能力也并非易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3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论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常抓不懈。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长期执政的精神共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凝聚党长期执政的精神共识。第二,站稳人民立场,科学回答“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最大底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34〕,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广大而深厚的基础”〔35〕。第三,强化理论武装,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实现长期执政不会一帆风顺,势必要经历各种风险挑战,有时甚至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其复杂性和严峻性前所未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新时代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6〕,我们要掌握好运用好这个“看家本领”,学习和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斗争本领,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提升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

    (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

    从探索局部执政到推进长期执政,党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把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升与中心任务的展开有机统一起来,根据历史条件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展开。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表现为加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责任”〔37〕、“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38〕,同时做到“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9〕。第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适应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了更好应对党在全国胜利后将要面临的新挑战,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0〕,同时为了适应党由领导战争向领导经济建设的转变,毛泽东提出:“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41〕,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第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邓小平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42〕。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43〕。针对“我们党长期执政,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贪图安乐、不思进取的思想”〔44〕的问题,抓住党的作风建设就是“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45〕的重要切入点。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4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7〕,为新时代持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确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三)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48〕政治问题事关方向和命运,政治建设统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标定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方向,决定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质量,体现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成色。第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稳政治方向。“两个确立”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深刻提炼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深刻总结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为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党在长期复杂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政治共识,是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就是要严格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第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思想基础。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武装要紧跟理论创新,充分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解决矛盾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艰辛探索和经验积累,需要全党倍加珍惜,在实践中长期践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难以预料,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就难以驾驭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就会缺乏有效应对和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因此,全党必须坚持长期性、系统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真理伟力,提升长期执政的高超本领。第三,牢记为民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执政的根本目的和责任是谋求和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是一个为实现中国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党。”〔49〕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作为执政党要特别清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党庄严宣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0〕,这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依归。

    (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多措并举多位推进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系统性工程,其系统性体现在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共同推动执政实践,简言之,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合力作用的正向结果。总结党的七十多年执政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党的建设与政权建设的互促共进中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始终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第一,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和国情变化,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5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提出推进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贯通,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第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验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52〕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纯洁性是党能够实现长期执政的底线要求,如果党丧失了先进性和纯洁性那就必然导致执政之基的丧失,最终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失去执政的资格和地位,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管党和治党是内在统一的有机体,既要把党建设成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第三,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53〕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我革命本质是主体自觉和主动的自我扬弃,“是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革命性行为”〔54〕。通过自我革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刀刃向内不仅体现在正视问题的自觉,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彻底,始终做到以问题为导向时常自省自查,不规避问题,不避重就轻,及时消除矛盾隐患,防止小问题变成大矛盾,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持续走向深入,并为引领社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马克思主义时代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演进 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