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言语语言学角度看翻译的多相面对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2 17:45:10 点击:

    【摘要】翻译对等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翻译对等,有多种不同层面。本文从言语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奈达所提出的语义对等、文体对等、社会文化对等三个方面的对等,以求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的对等问题,并使读者能最大程度地了解或接受源语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

    【关键词】言语语言学 翻译 不同层面

    一、言语语言学和翻译对等

    言语,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言语就是讲话(包括写作),是一种行为动作;其二,言语就是所讲的话(包括所写的话),是行为动作的结果。从此方面来讲,言语有言说主体,而言说主体又是各不相同,有自己的语言习惯,风格特点,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对不同人言说的具体话语,充满了动态性、开放性与不确定性。总之,言语的语言学的任何分析都应该结合交际过程,交际双方和语言环境动态地、异质地进行。这就与翻译密不可分,因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于 20世纪 60年代问世,翻译对等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文体对等、社会文化对等和语言对等。而语言对等又可进一步分为语用对等、语法对等和语义对等。语言对等是翻译对等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因为语言是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等也是译者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 翻译中言语意义层面的对等

    翻译的过程是通过谴词造句,调整语序,增减信息实现不同语言间不同层面对等的过程。一种语言中存在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未必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而只有通过了解语言文化以及大量翻译实践,译者才能够真正做好源语到语的多层面对等。

    例如: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 ·米勒在其自传《时移世变》 ( Timebends)中提及曾作为其妻子的好莱坞传奇明星玛丽莲 · 梦露: “She is noted more as a persona t han an act ress.” 意为人们更多怀念的是她的形象 ,而不是她的演技。这里为何舍 “image、soul、 personage” 不用而用 “persona” 一词呢 ? 这是由它的双重语义内涵所决定的。 “persona”意为“character in a dramatic or literary work”,另一语义源自拉丁语 ,指 “mask used by an actor, character” 。在此既表现出梦露作为好莱坞明星的传奇演艺人生,又暗示了她在公众社交场合非本我的面具人生。

    上述例子说明,从语义上分析一个词义,译者不仅要考虑它的基本意义,还要考虑它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义,不仅要考虑它的字面意义,还要考虑它的言外之意。

    三、文体对等

    文体与翻译的密切关系已日益为翻译界所认识。不论英语或汉语都有不同的文体类别,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所以,译者必须熟悉英汉各种文体类别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与原文的文体相应,包括与原文作者的个人风格相适应。

    尤其是诗歌,译者不仅应关注原作者说什么,还应关注他怎么说。英汉诗歌都非常讲究音韵和节奏,诗歌的魅力全在它高妙的意境和和谐的音韵节奏和韵律等等。例如英译荷马史诗要用英文诗中本来没有的每行六音步的格式。另一种极端是根本不管原文形式,采用译文读者习惯的民族形式,甚至将诗译成散文。这两种倾向的优劣,向来是文学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因此,从文体对等的角度,解决此问题就比较容易些。因此,此类翻译首先要在文体对等方面与原文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进而完善言语方面与源文对等。

    四、社会文化对等

    正如前文所说,言语是动态的,根据言说主体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乃至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说或写的主体有自己的语言习惯,风格特点。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分析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是做到等值翻译的一个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对等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翻译中只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性,尽量将原语的文化信息、 文化内涵用符合译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对等。

    “我只会马走日,象走田”可译成:“I only know the most basic moves.”“马走日,象走田”是中国象棋文化的产物,它所具有的含义只存在于中国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这种间接翻译不失为一种补偿手段,但遗憾的是,中国象棋文化却无法体现。

    要在目的语中找到源语文化层面的对等,要求译者对源语和的语的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但在有些时候,译者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无法找到对等。正如作者在前面提到的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文化现象都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

    五、结论

    翻译的过程是通过遣词造句,调整语序,增减信息实现不同语言间不同层面对等的过程。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注意到:英语是一种综合性语言,它有复杂的形态变化,名词代词往往有数和格之分,动词则有时、体、态的变化;而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往往通过虚词、语序和语调变化等句法手段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此外,一种语言中存在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未必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而只有通过了解语言文化以及大量翻译实践,译者才能够真正做好源语到的语的多层面对等。

    推荐访问:多相 对等 语言学 角度看 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