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仪征市百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回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2 14:10:33 点击:

    孙巧月

    (中共仪征市委党校,扬州 211400)

    在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完美三级跳。跟随着国家的步伐,仪征市人民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成功实现了一次次突破和一次次跨越,谱写着仪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仪征市的经济发展虽然艰难曲折,但总体发展保持较快的速度,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仪征市经济发展势如破竹。198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26%。1985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两倍。进入“七五”计划时期,仪征市各物质生产部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5.9倍,比1985年增长82%。1992年后,市场全面放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调控制度的逐步形成,以及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仪征市经济持续发展。199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8亿元,比1990年增长1.75倍。1996年起,企业改革由经营机制转换逐步深入产权制度改革。到2000年,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私营、个体企业,以及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增加,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49亿元。2004年,仪征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2012到2019年,全市每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均比上年增长6%以上。“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五年翻番。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500亿元,约为2010年的1.8倍。“十三五”规划期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从指标增长来看,2020年实现GDP 819亿元,较“十二五”规划末期增加超300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攀升,突破14万元,高于省均水平;
    工业开票销售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位居“中国县域经济百强”。2020年以来,仪征市生产总值依然持续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亿元,实现了“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仪征市正朝气蓬勃地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大步迈进。

    仪征市不仅关注经济总体发展,而且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结构实现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仪征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仪征市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现代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服务业发展更是滞后。194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9.85%,工业产值仅占0.15%。在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驱动下,20世纪50年代初期,仪征市的工业开始起步。之后,工业生产逐步发展,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加大。20世纪50年代,农业与工业的比例为9∶1;
    20世纪60年代为8∶2;
    20世纪70年代工业产值开始接近和超过农业产值;
    20世纪70年代末,仪征市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5个生产部门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以农业、工业为主。

    1966—1976年,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并抓住大城市工厂停工的间隙加快自身的发展,新建起17个工厂,开发了近30种产品,初步形成了仪征市工业的基本骨架。1978年以来,仪征市深入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同时在国家重点企业的带动下,仪征市工业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近10年中,新建和改建4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轻纺企业和具有年产3000辆汽车生产能力的汽车制造厂,从国外引进7条先进生产线,投资1.4亿元完成150多项技术改造,并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生产能力、产品结构都有了新的发展。1987年,全市共有各类工厂1452个,职工7.6万多人,基本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包含机械、化工、建材等20个门类的工业体系,产品有450多个品种,其中10个门类已形成系列,精铝制品、服装、棉布等多种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印染机械成套设备、光电管等产品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活塞环、铝壶、纯铝管等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当年,仪征市工业产值7.2亿多元,比1980年增长2.5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53%增加到77%。

    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仪征市实施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度增长10.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9.2∶66.4∶24.4。此后,每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75亿元调整到208.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05年的7.1∶65.8∶27.1调整为4.5∶53.9∶41.6。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仪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1.83亿元,可比价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53.4∶43.7调整为2.9∶52.7∶4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三产中所占比重由建国初期的微乎其微到如今的举足轻重,仪征市的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同时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百年以来,仪征市人民的生活从窘迫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稳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仪征市人民深深感受到经济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仪征市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1957年,农村平均每人纯收入69.4元,以后的20多年收入一般均在100元以下。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1980年起逐年大幅度增长,1987年农村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582元。从职工年平均工资来看,1952年为300元,1980年为576元;
    1987年由于化纤工业联合公司的投产,增加到1305元。仪征市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50至60年代居民支出大都用于主食品消费,20世纪80年代食品消费仅占支出总数的50%左右,其余用于建造住房、添置衣服、置办家具等,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大批进入家庭。

    1987年,城乡储蓄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增强。199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规模经济的战略决策,全市经济建设开始加快发展。1996年以后,全市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进行资产优化重组,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质态逐步改善。1998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8304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53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4.65倍和3.72倍。2000年以后,全市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运行质态明显改善。2006年,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两万多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五千多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约13倍和8倍。2010年,城镇职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十三五”规划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五万元,相较于“十二五”规划期末增长约4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两万多元,相较于“十二五”规划期末增长48.4%。“十三五”规划以来,仪征市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通过镇村干部用心、帮扶单位用情、市镇财政用力、全社会形成合力的帮扶形式,坚持“精准”二字,将扶贫工作谋在细处、帮在深处,通过“三保五助”政策扶持。2019年底,建档立卡相对贫困的群众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摘帽。在经济持续发展下,随着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卓著,社会保障网逐步完善。经过艰苦努力,仪征市人民从一贫如洗到衣食无忧,让人感慨万千。

    回顾仪征市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思想大解放、制度大创新、动力大转换的历史,是一部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挫折中奋进、在困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全国各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1978—1989年,仪征市迎来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和乡镇企业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仪征市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1982年起,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加速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产业、人口向集镇的大规模集聚,走上了一条城乡二元格局下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村工业为主导,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目标的发展模式。

    1990—2003年,是仪征市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时期。仪征市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与乡镇政府产权主动退出和集体经济改制相伴,一大批集体乡镇企业开始改制为民营企业。1993年起,仪征市城乡工业企业改革由点到面推进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进而推进资产重组和产权改制,乡镇企业全部转为民营,市属企业绝大部分改制为民营。1998年,农村开始第二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筑业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商贸流通领域从承包、抽本、租赁经营等,到全面推行职工置换身份、企业置换资产的“双置换”改革,除专营、专卖行业外,基本上都改制为民营企业。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向“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控为辅”的转变。

    2003—2012年,仪征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探索基本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仪征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路径目标,有力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仪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仪征而努力奋斗。

    2017年以来,仪征市更是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累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各方游客广泛好评。同时,仪征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主攻项目,加强督办会办,优化考核激励,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2+2+4”产业体系。落户百亿级项目7个,省列重大项目1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9个,项目数量、体量均居扬州市前列,连续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工业百强县(市)。2021年,跻身全国基本现代化百强县(市),获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

    新时代,仪征市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仪征市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如今仪征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即使未来的道路可能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也坚信其将以虎虎生威的斗志、生龙活虎的干劲,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汗水谱写出仪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仪征市全市经济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5期)2023-01-15“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22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数学大世界(2020年14期)2020-07-06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

    推荐访问:仪征市 经济社会发展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