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张伯苓的一次糊涂“爱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1 23:55:18 点击:

    张伯苓是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享有“南开之父”的美誉,对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却有过一次糊涂的“爱国”。事情是这样的:1948年6月,蒋介石先斩后奏致电张伯苓的学生、时任天津市长的杜建时,请他转告请张出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张伯苓以“年老体衰,素乏行政经验”等原因婉拒了,而国民党中常会则通过了任命。杜建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发动老校长的契友和他所器重的南开校友,对张伯苓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劝说,最后张不得不让步了。条件是:只任3个月,仍兼南开校长,蒋介石满口答应。7月6日,张伯苓由天津赴南京就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围绕着张伯苓的这次出山,自始至终都被冠以“国家”的名义:杜建时“以国家为重,并为钧座分劳”相劝老校长。张伯苓在婉拒的电报中也说:“承告国家前途光明,自己本应效劳,为总统分忧……”拒绝未成后又在公开场合表示:“介公为救国者,我为爱国者,救国者之命,爱国者不敢亦不忍不从。”不难看出,这里包涵着一个错误的概念:蒋介石代表国家,为他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让他丢面子,就是不顾党国利益。很快,蒋介石政权崩溃,张伯苓的“爱国”遭到了“报应”。1950年9月,他终于回到了故乡。南开举行校庆,他准备去参加但被拒绝了。南开校园内视他如“瘟疫”,各院系开展了对他的批判,甚至认为应该将他列为战犯。张伯苓在孤独无援、神情颓丧中病逝。现在看,当时这样做,对张伯苓实在有欠公允和厚道。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民间才开始给张伯苓平反,央视还拍了20集电视剧,恢复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尊严。

    但是,“桥归桥,路归路”,虽然张伯苓最后两年受了很大委曲,但并不能说明他的那次“爱国”是正确的。张伯苓错在了哪里呢?错在了他把爱国置换成了爱蒋介石。殊不知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大搞特务统治,完全成了一个独裁者,此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沦为掠夺人民财富和民主的工具,贪官污吏遍于府中。“介公为救国者”云云,介公救的,实乃蒋家王朝之“国”,四大家族之“国”,特权集团之“国”,根本不是人民之“国”。假如张伯苓能反其道而行之,站在民主进步力量一边,为早日结束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贡献力量,那才是真正的救国和爱国。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什么叫爱国?窃以为,爱国的本质是爱人民。爱土地、爱江河、爱家乡、爱文化、爱历史,都可称为爱国。但是,这样的爱国还没有达及终端,或者说,这样的爱国归根结底是为“爱人民”服务的。如果没有人民,这样的“爱”就没有载体,也没有任何意义。爱国的这种本质属性,是区别真爱国还是假爱国、爱国还是害国的试金石。只有当领袖所为与人民的利益一致时,他们才具备被人拥护的资格,爱之才算爱国。一辈子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张伯苓,在这个问题上竟也一时糊涂了。

    推荐访问:爱国 糊涂 张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