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1 15:15:56 点击:

    摘要: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学者相比,我国经济学者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关注比较少,虽然国际上女性主义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劳动参与和就业,职业流动与性别隔离,性别收入和工资差异,无酬照料劳动、时间利用及其对女性福利的影响,人力资本、健康与教育,以及公共政策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社会性别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差异;女性主义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性别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3-0046-008

    一、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概述

    本文综述的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主要指纳入了社会性别视角的经济学研究。从方法论角度看,社会性别问题经济学研究有两个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和女性主义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研究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出发点,假定经济决策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关注生产领域和进入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强调机会平等,其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模型和统计计量分析。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目标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推动性别平等。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主流经济学是一个男学者占主导地位的学科,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体现了男性的经历和视角,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男女两性的现实世界、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1][2]

    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影响人类福利的不仅有市场活动,还有在家庭、主要由女性参与的非市场活动(如照顾家人、料理家务等无酬劳动)。因此,经济分析不仅要关注市场活动,还要关注非市场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女性的家庭责任是导致她们在家庭及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而忽视无酬家庭照料劳动及其对女性福利的影响是公共政策性别盲视的主要表现之一。第二,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研究性别不平等不能仅局限于劳动力参与和工资等经济指标,更要关注女性的自主权(agency)和制约女性能力发展的各种制度因素。[3]第三,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要有道德底线,所谓价值中立的实证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不存在的。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很明确,就是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动以人的福利为宗旨、以平等公正为特征的人类发展。该学派不仅追求男女机会平等,还强调结果平等。第四,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不是主流经济学所追求的个人利益,独立、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强调作为“相互关联存在的人(interconnected)”[2][4]。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性别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分层依据与其他社会分层依据(如阶级、种族、教育、健康等)是相互交叉的。因此,研究社会性别问题,不仅要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每个性别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差异。第五,女性主义经济学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该学派认为,经济关系是复杂的,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因素在主流经济学推崇的数学模型中被抽象掉了,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女性主义经济学不否定数学化和定量分析的作用,但是认为,应该扩展经济学的方法论边界,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定性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此外,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还倡导跨学科分析。

    与其他领域的学者相比,中国大陆经济学者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关注比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国际上女性主义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国内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6]。

    值得关注的是,近1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研究及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影响都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我们以“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类)中检索发现:2006—2012年共有338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比2001—2005年的88篇明显增加。以“女性主义经济学”、“女性经济学”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显示:2002—2005年只有4篇关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文章发表,而2006—2012年为22篇。其间,中国学者在国际女性经济学旗舰期刊《女性主义经济学》(Feminist Economics)上发表文章13篇,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相关著作逐渐出现,不仅有从社会性别视角专门研究中国社会转型问题[7]、家庭照料及非正规就业问题的著作[8],还有专门的女性经济学的著作[9]。

    学科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2002年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CWE)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启动,标志着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队伍建设的开始。到2012年,该项目共培训了来自全国73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17名女经济学者,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共发表了63篇关于社会性别问题的论文,并编辑出版了两部著作[7][8]、一部研究生教材[10],该教材是中国第一部从社会性别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教材。此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开始关注社会性别问题。我们以“性别”、“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为关键词,检索2006—2012年间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类)发现,2006年之前只有1篇硕士论文对社会性别进行经济学分析,2006—2012年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有16篇硕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些研究既包括采用主流经济学为理论框架的研究,也包括女性主义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本文的资料来自经济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北大本所馆藏。

    (一)劳动参与和就业的性别差异研究

    关于劳动参与和就业的性别差异研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大于男性,而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更大。[11][12][8]173市场化改革侵蚀了国家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保护和支持、社会向“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性别观念的回归等变化是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一个原因。并且,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这些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城市住户收入差异扩大。[11]此外,国家和企业对托儿所和幼儿园补贴的大幅度削减,导致大量学龄前儿童的母亲退出市场劳动,也是导致性别参与率差距拉大的原因。[8]190家庭责任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的负面影响显著。照料公婆显著降低城市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和工资劳动时间。[8]206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女性就业率降低,而男性的就业率增加。[13]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中国大陆 发展方向 经济学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