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1 13:15:46 点击:

    [摘 要]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界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失灵、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它将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本文主要从公共财政及支出结构涵义,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公共财政支出状况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体制 公共财政支出 结构优化 思考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改革模式,是弥补市场缺,为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财政模式。我国为了适应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经济建设,借鉴了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并在1999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大会2次会议上,正式确屯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目标模式,表明了我国正式进入了公共财政模式的建设与实施阶段,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为此,本人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谈几点体会。

    一、公共财政及支出结构涵义

    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它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足一个分配范畴。从我国财政产生的过程来看,我国财政经历了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家计财政(整个国家都属于皇帝私人所有,财政作为国家的收支活动具有明显的个人或私人性质)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财政(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由国家和政府统收统支,企业和个人的活动服从国家和政府的计划,财政服从国家计划安排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履行政府职能,满足公共需要)。其实,公共财政现理论早在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及,他将政府的职能和管理范围界定在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机构、公共工程、公共收入和公债等范围内,这些政府职能和管理范围实际上是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这些理论确立了西方初期公共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公共财政理论在西方国家经历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时期、混合市场经济时期,不同时期的公共财政内容有不同的体现,它稳定和调控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借鉴了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实施阶段。

    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呢?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件下,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金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改革模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弥补市场缺陷。其支出是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其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在履行其政治、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时,公共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项目以及社会各方面之间的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公共财政支出状况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第一阶段的(1950-19521年)高度集中的“统收统体”的财政管理体制;第二阶段的(1953-1976年)在中央统一政策、计划和制度的前提下,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预算级次、分级次进行管理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第三阶段的(1977-1993年)由中央统一领导、明确中央与地方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地方自主支配收支、自求平衡、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第四阶段的(1994-今)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台税种的属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并在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财政支出结构对该时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界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失灵、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活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矫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2)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分配;(3)调整资源配置,加大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风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的投入;(4)运用财政经济杠杆加大对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政府职能的活动情况来看,政府取代市场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从而导致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安排上的“越位”和“缺位”并存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不该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事情而政府部门去代为完成,主要体现在过多的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如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完全可以由私人部门去完成而由政府去代劳)、过多的财政供养人员(如行政部门机构过多人浮于事)、过多的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如有经营或事业收人的事业单位基本或完全能自收自支且略有结余而未脱离或完全脱离财政供给)等。(2)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事情而政府部门没有做或没有做好,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能力以及基础产业、风险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建设与投入上。(3)政府短期行为的存在导致公共财政支出不合理,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班子,为了自己在任期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上级政府的经济指标考核,往往不顾当地的客观实际,在公共财政支出项目安排上缺乏前瞻性、全局性和协调性,造成当地争资源、争市场、争项目、争投资而导致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平面扩张以及投资浪费现象的发生。(4)信息不完全或失真,政府决策失误和时滞导致公共财政支出的负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投资主体往往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掌握市场信息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只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或者提供的只是部分的不完整的信息,有时甚至是有遗漏的信息,这样就导致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全或失真的现象,而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支出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调节市场失灵,这样就会导致政府部门从微观经济主体取得的信息往往出现不完全或失真,再加之政府决策失误和时滞,致使公共财政支出产生负效应,或

    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5)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寻租和牟取私利,即政府部门中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某些单位和个人滥批项目、滥列计划等,自己从中牟取好处,有的企业甚至贿赂官员为本企业获得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这些项目的公共财政支出没有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全局性考虑,而是从局部利益甚至是从某些人的利益考虑,致使公共财政支出不仅不合理,甚至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侵害和浪费,如据相关信息反映。国家每年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中的项目投资、项目扶贫、支农资金、财政补贴、社会救济等等,这些公共财政资金通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支出,而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的形式支出,甚至有些资金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硬性任务没有经过实际考查和具体规划而盲目支出。这样就导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效率差等现象的发生。

    三、对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合理界定公共财政支出项目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也就是政府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去做市场不能做或做不好或不愿意做而又是社会必需的事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活动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可将我国公共支出界定为三大方面的支出:

    1、政府的政治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满足政府对外、对内安全方面的公共支出。如国防、行政管理等支出。

    2、政府的经济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满足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方面的支出。如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商贸事务、统计信息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风险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等经济建设支出。

    3、政府的社会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满足政府对保障社会经济建设基础性的条件支出和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公益性支出。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

    (二)合理确定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已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转型,即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下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七五”时期——“十五”时期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榭情况。

    从以表I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情况来看,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为:

    1、政府政治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以表1中的国防费与行政管理费为基准)。其结构比例为20%(其中:国防费为8%,行政管理费为12%)较为适宜,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具体办法为:保障国防建设支出,压缩行政管理中有弹性的不必要的支出并提高行政管理的支出效率,划清政府行政管理界限,精简机构,合理定岗定员定编,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定额包干制度。

    2、政府的经济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以表1中的经济建设费为基准)。其结构比例为30%较为适宜,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将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生产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将逐步完成,其支出并逐年下降。

    3、政府的社会职能活动的公共需要支出(以表l中的社会文教费与其他支出为基准)。其结构比例为50%(其中:社会文教费30%,其他支出20%)较为适宜,并呈逐年上升降的趋势。这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发展方向。

    (三)公共财政项目支出要考虑其合理性和合法性

    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过程中,其项目支出要考虑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对某些重大项的支出应当采取“论证——计划——方案——预算”的方式进行,严格实行预算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国家每年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中的项目投资、项目扶贫、支农资金、财政补贴、社会救济等等,应当遵循客观性、可行性、重要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并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加强监督与控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部门的短期行为以及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寻租和牟取私利。

    (四)严格执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我国于2006年制定了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该方案将政府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和按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严格执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一方面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五)加大对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评价力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时期的公共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事前与事后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等的效益评价,以便对公共财政支出的数量、规模、比例进行适时调整,以不断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总之,不断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它将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周丽俭,李维新主编:《公共财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2]王顺敖,对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效率问题及改善途径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年第13期,

    [3]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推荐访问:财政支出 我国现行 结构优化 体制 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