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宗教文化与建筑的融合探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1 03:40:14 点击:

    摘要: 建筑不仅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更是人类心灵的港湾。清真寺建筑作为宗教建筑本身,所体现出的宗教文化是浓郁的,而建筑又是一种文化形态的集中表率,它强烈地外化着人和社会的种种历史和现实,它既表达着自身的文化形态,又完整地折射出人类特有的文化。

    关键词:宗教;清真寺;建筑融合

    清真寺建筑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自身对于文化的主动适应则体现在建筑装饰上。穆斯林在中国长期居住,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的转化,在清真寺建筑上无处不体现出这样的文化适应。

    一、清真寺建筑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穆斯林视为“安拉的朝房”。阿拉伯语(Masjid),音译“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地方,无疑是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主要空间。清真寺是穆斯林最熟悉的地方,是宗教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是穆斯林最可信赖的地方,是穆斯林情感的一种最坚实的纽带,是一个真正穆斯林时刻向往的地方。其地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而且延伸到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见清真寺在穆斯林的信仰上、心目中、情感上有着神圣崇高的位置,与信仰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休戚相关、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而清真寺建筑,其宗教文化性、完美性重于其生活性。对于穆斯林来说,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必需品,它是伊斯兰信仰、文化、宗教生活要求下所形成的必需的功能性建筑。中国的清真寺因各地的建筑技术、材料、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引发建筑规模、附属建筑、工艺特点、地方风格也是不同,产生了形式各异的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建筑形制隆重,用料考究,室内外装饰豪华,制作精巧细致。伊斯兰教反对人物形象的特殊信仰促进了书法艺术和几何图案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一伊斯兰建筑风格:圆顶显示伊斯兰的至高无上;尖塔使人联想天国;大殿让信徒们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真主的伟大;翼廊拱形和精美的画饰则体现着时代精神—轻松与自信。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盒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匾。在大殿以外的地方,或精雕细刻、或雕梁画栋、或置以香炉、屏风,使寺院充满富丽堂皇的气氛。还采用博古图案、梅竹图案、吉祥动物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作装饰,使寺院既富丽堂皇,又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清真寺建筑的装饰形式、图案及其艺术风格既体现着人们遵循伊斯兰教信仰的总原则,又表达了它充分结合西安当地穆斯林所生存的地理环境。所以,在清真寺内部,大量使用各种图案、饰纹,并悬挂金线绣品和阿拉伯特色书法,将整个大殿装饰得高雅脱俗。装饰图形不仅有几何图形、花形、灯光、圆顶等,壁盒上刻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地毯上编织着精美的花边图案,墙壁上还镶着各种颜色的大理石或马赛克构成的图案,艺术化的文字饰带悬挂在大厅内,种种装饰、书法艺术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

    二、宗教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伊斯兰认为:只要穆斯林的信仰核心是完整无损的,并且是共同的,容许地方色彩的存在。如欧洲地区的基督教堂,普遍采用哥特式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是一成不变的。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则不同,虽然中东地区的清真寺有固定的形式,圆顶、尖塔和庭院,但并不是坚持原样照搬,著名的建巴图克(马里中部城市),泥砌的清真寺,令人联想到巴塞罗那的高迪式大教堂,建筑上的处理充分显示了伊斯兰的宽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在信仰共识的前提下,也体现了清真寺建筑的多元化、人性化。而伊斯兰教的信仰、礼仪、行为、理论是清真寺的建筑内容,而清真寺的建筑则是伊斯兰教这些内容的外在体现,从而产生了伊斯兰教清真寺文化的独特性。

    1.它没有偶像之设,所以清真寺的礼拜殿内既没有画像也没有塑像,也没有神座,神台。即使有花纹装饰也多是平面性的,冷色调的,清净淡雅。

    2.全世界的穆斯林在统一时间都朝着同一方向--麦加、同一目标--克尔白天房,以同一方式礼拜。这种礼拜方向全世界的清真寺都是一样的,但在具体国家、具体地区又都不一样。“朝向”阿拉伯语称“基布拉”,往往用一片墙来表示。在中国就是礼拜殿的西墙,因为麦加在中国西方。作为礼拜墙的标志又常常用一只凹壁来象征,称为“米哈拉布”。它是礼拜殿内重点装饰之处。

    3.在米哈拉布左侧设置“敏拜尔”,汉译为宣礼台。

    4.需要同时容纳很多人礼拜的大殿。因为大家都是面对一个方向,自然形成与礼拜墙平行的队列,既无排列中心,也无观赏视线中心,因此这个大殿可以是横长形的空间,也可以是纵长形的空间。考虑到纵深发展的方便性,因此中国建筑大多采用纵深布局。礼拜殿是和真主对话的圣洁之地,因此穿鞋是不能进入的。所以需要一个更鞋处,这就是大殿前的半封闭、半开敞过渡空间。

    5.进入大殿前必须净身,因此需要多间水房,特别是要考虑到聚礼、会礼时净身人较多,因此水房的规模是很大的。

    6.需要有召唤大家礼拜的高耸的楼阁式建筑--邦克楼。

    7.为确定封斋、开斋还需要望新月,故需要设置望月楼。

    三、清真寺装饰纹样的文化影响分析

    清真寺装饰中出现的“暗八仙”题材,佛教文饰以及梅兰松竹这些装饰纹样,与穆斯林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潮与运动息息相关。这些装饰纹样主要受到的影响有苏菲神秘主义,和明代开始发展经堂教育,以及清代的“以儒诊经”运动。从这些思潮与运动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同化与逐渐融合的。

    明清之际中亚、西亚的苏非教团的传教士来到西北传播苏非教义,更有一些穆斯林从国外学成归来,也带来了苏非的思想,在家乡各地回族中传播,因而形成四大门宦系统33个小门宦组织。门宦是清代对苏非教团的意译,现代学术界所谓的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制度,则指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典型的苏非教团的组织管理方式。门宦制就是教主制,每个门宦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世袭教主,他既是门宦的精神领袖,又是世俗领袖。在宗教遵行方面,门宦不太重视教乘的五功,而专注于教乘的静修与参悟,尤其沉酒于念诵齐克尔(祈祷会)。门宦认为,只有修炼道乘,才能接近真主。各门宦的功修方法均较独特,大都秘不外传。

    苏非派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虔诚苦修。苏非派摒弃物质欲望,追求道德升华,视功课、爱主为最高精神享受。

    2.寂灭自我。通过苦修追求自我绝对真理(真主)合一,即寂灭自我,然后恢复自我,更加坚信真主的存在与全能。

    3.揭示认识。这是有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第三种认识真理的方法。即在寂灭自我过程中,真主通过瞬间揭示,给他一种确信不疑的认识。

    4.心宁气静。通过苦修,克服、抑制各种欲望,摆脱忧愁、恐惧,达到心宁气静。

    5、语言隐晦。苏非派在苦修中的各种感觉是特殊的,非常人所能理解,非常言所能表达,所以通常使一些双重念义、隐晦难懂的语言,常人需通过分析思考才能解析其真意。

    作为一个宗教建筑,不论是阿拉伯式清真寺还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它都不可避免的在反映了宗教文化。但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清 真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总之,在人类历史上文化、艺术、建筑等一系列上层建筑不断的探索、求证、提高而达到内在和外表的完美一致,只有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同时,人类又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历史如此,清真寺建筑观与建筑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如此,可以说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主体,而伊斯兰建筑的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宗教建筑上。清真寺作为载体,不但体现了伊斯兰文化,而且传承了伊斯兰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路秉杰、张广林,上海三联书店

    [2]《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推荐访问:探析 文化与 融合 宗教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