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伊斯兰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1 02:10:07 点击:

    [内容提要]通过对伊斯兰国家两条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可以看出,现代化是对传统的吸收和借鉴,而且只有走以立足自身传统为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中国穆斯林聚居区的现代化。

    [关键词]伊斯兰教;现代化;传统

    在伊斯兰国家,宗教世俗化倾向和宗教复兴运动是与现代化携手并进的双重现象:一边是要求对伊斯兰教进行彻底的世俗化变革——以世俗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公开表明自身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追求,主张吸收西方社会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此来改革伊斯兰社会,同时主张对阻碍伊斯兰社会发展、进步的某些宗教观念、宗教制度,进行必要地变革。而另一边却是主张严格以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为指导——伊斯兰复兴运动则主张以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和严谨的一神观念和伊斯兰教法来净化信仰、净化社会,清除一切不适应伊斯兰社会需要的、有悖于伊斯兰精神的外来影响。伊斯兰世俗化变革的代表——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土耳其从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转变为世俗化的现代民族国家,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转向了现代欧洲文化,使得土耳其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而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典型——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的兴起为广大穆斯林重新提供了一块完整的“精神家园”,使整个社会免于在一个毫无出路的现代化模式中不断地沉沦,使国家在无法成功地开辟前进道路而陷于极度混乱之时能迷途知返。无论是以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为代表的伊斯兰世俗化变革,还是以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为典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都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究竟如何看待伊斯兰教传统。

    在现代化的世界性潮流中,西方国家毫无疑问地走在了最前面。也正因为如此,在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两极模式中,传统化与现代化是绝对对立的。现代化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西方化。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必定会面临国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先发国家已经创造出的现代文明,其二是自己国家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这两个因素在许多情况下会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自身国家沉淀下来的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显得更为激烈。所以后发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就存在着如何对待传统,特别是宗教传统的问题。

    在伊斯兰世界,土耳其的世俗化革命无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土耳其的经验表明,文化的全盘重造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同样能促进伊斯兰社会走向现代化。但是,土耳其经验有其特殊性,这“一定条件”不是其他国家想学就能学到的——土耳其是在奥斯曼帝国被肢解,代表旧传统、旧势力的奥斯曼苏丹政府投降卖国,民族主义激励每一个人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全盘西化”的改革。今天我们看到,即使在诸项条件和当年土耳其相似的俄罗斯,全盘西化的道路也走得极为艰难。而霍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从思想到体制大踏步地回归了传统,因而导致整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无法清醒地把握自身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无法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前及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探寻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这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上来。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如果不注意到变革社会主体间传统文化上的差异,而只是简单、盲目地去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便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每一民族在自身的历史活动中都创造着自己的传统,其中既包含了本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条件下,由不同的社会集团和个人所贡献的部分,又包括了与外民族交流和影响的结果。一个古老的民族能延续至今,本身就说明它有着某种由民族文化或民族价值支撑起来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不断地调节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是伊斯兰教固有的传统。而对于如何做出反应以回答现代化的挑战,伊斯兰教能够进行的选择是不多的,最佳的选择似乎只能是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以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因为社会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不是能够“全盘推倒,从头再来”的机械系统。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完全抛弃自身传统的情况下闯入现代化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完全从外部输入的。同样,就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域而言,那种试图完全效法西方,以西化的社会模式来强行取代一个国家深厚文化传统的主张和做法,或者那种试图绝对排斥、一概拒绝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主张和做法都是既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总趋势,也不符合各国实际,不符合各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和宗教情感,因而都是不可取的。现代化与传统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统一、相容的一面,可以互为补充。现代化,并不是要彻底清除传统,而是要使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融入现代文化之中。传统虽不能自动地充当现代化的动力,但传统因素的利用,却能对现代化起某种导向作用。所以每个国家只能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条件,在对传统加以扬弃,改造的同时,汲取与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才能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可行的道路。

    对于中国穆斯林聚居区来说,实现本地区的现代化已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技术、制度、财力、人力等实现现代化的物质硬件)为支点,而且要有一个内在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而对于广大穆斯林群众而言,这个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就是其信仰的伊斯兰教。现代化必备的物质条件、途径和方法是可以借鉴、拿来、引进的,而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则是内在的,是根本无法引进的。从中国穆斯林聚居区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背景、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多大的变化,该社会浓厚的传统伊斯兰文化特色始终存在。中国自从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社会生产方式、文化价值、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迈进。而穆斯林聚居区的近代化与现代化的推进并没有抹掉其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清真寺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赴麦加朝觐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在穆斯林中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只有通过对这种传统,这种精神动力的再释读,即“返本开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似乎是一切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通则。“‘返本’并非是文化主体向自身传统的简单回归,‘开新’并非历史的割裂,而是发展的继承,即对自身传统的扬弃。事实上,这也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规律。”[1]伊斯兰教作为维系和集合穆斯林群众精神的重要纽带和渊源,只有使其面向时代,才能成为唤醒广大穆斯林走向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中国穆斯林聚居区的地位和作用,走以立足自身传统为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实现穆斯林聚居区的现代化。

    具体来说,当前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落实和引导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中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反映了中国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引导穆斯林聚居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基本的政策。用它来充分调动穆斯林群众参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热情,是穆斯林聚居区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建新.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70

    [1]杜 红.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J].世界宗教研究.1997(1)

    [2]张 铭.现代化视野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庾 荣.由伊斯兰教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引发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6(1)

    推荐访问:伊斯兰 发展道路 启示 现代化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