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动力机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8:50:44 点击:

    摘要:完善党内选举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基础环节和根本体现,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现实路径。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动力机制是由需要激励机制、目标导向机制、制度供给机制与主体能动机制组成的多层次复合结构。在党内民主选举实践中,充分激活各种动力,积极建构并完善“多维一体”的党内选举动力系统,是使党内选举富有成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党内民主;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0-0063-04

    党内选举作为党内民主的基础环节和根本体现,是党员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把党内的领导权、决策权、执行管理权、专门监督权授予党内各级各类机关及领导人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它“集中体现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 、党的委员会和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人由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的,或者说是由‘选举人’通过投票表决而授权上”。[1]党内民主选举的动力机制,是党内民主选举各动力因素的内在本质联系,是贯穿于党内民主选举全过程的相互协调的各种促进因素所构成的运行体系,其功能发挥状况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党内民主选举的成效。因此,系统研究完善党内选举的动力机制,是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

    一、需要激励机制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常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再生产和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2]926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3]9就没有经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所以,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人类社会各种活动与行为的原初动力。党内民主选举也恰是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的现实需要而不断完善的。

    1. 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4]276国际交往时空距离的拉近、资本全球流动的加速和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了各国领导人之间的政治沟通和互信交往,也为各国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国际化平台,促进了各国政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由经济全球化张力引发的全球问题对各国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积极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动趋势,不断汲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政党执政及其民主选举的有益经验,才能进一步增进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并进一步带动人民民主与社会和谐。

    2. 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表达,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的社会基础、政治前提与终极旨归,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与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本准则和本质规定。这种价值取向和人本特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政治纲领与政策意志必须充分代表民意,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任务,就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与策略的正确。”[5]220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则是使党的感召力与权威性建立在广大党员和群众拥护支持基础上的内在要求,是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基本保障。

    3. 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执政党,凡事都要立足于“执政”的角度和“长期执政”的高度,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和活动程序来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一个政党的领导权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通过强制与命令来建立的,而是基于被领导者的共同利益、共有目标、共享价值观,基于被领导者的自觉接受与信仰。”[6]如果过于强调“把自己从意志已然存在的价值认同移向民主过程的形式特性”,[7]而忽略了民主的实质内涵和党内民主选举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剥夺了广大党员表达政治意愿,维护合法利益的权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可见,中国共产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

    二、目标导向机制

    人们的各种行为不仅萌生于需要的激励,而且达成于既定目标的引导。正如恩格斯所说:“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8]247党内民主选举活动的顺利展开与选举成效的达成也离不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政治目标的引导和规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和追求的政治目标。党内民主作为党的生命和党内生活的根本原则,是带动人民民主以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路径。党内选举作为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和人民民主的推进。

    1.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规定着完善党内选举的目标和方向。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政治功能、组织体制和具体实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模式和目标,也决定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在关联与统一。“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都是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许多的相同性”,[9]因此,党内民主必然会超出一般党建意义而具有推进人民民主的现实功能。这些现实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党内民主选举直接体现出来的。通过党内选举,赋予那些素质高、能力强、品行优、经验丰富和善于为民服务的党员以领导职务或代表职责,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而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是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现实路径,这一路径指向的就是人民民主。“我们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要坚定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10]372-373

    2.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规定着党内选举的内容和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新中国现代政治运行机制和制度模式的创造者,其根本制度体系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与中国政权制度体系具有的同质性,规定了其内部民主选举与人民民主选举在内容及方式上的相似性。一方面,从选举内容来看,党内选举主要包括领袖和地方党委领导的更迭、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基层党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的更替等;人民民主选举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领导以及各级司法系统领导的更换、基层村民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负责人的产生等等。党委和政府在人民利益问题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两种选举质上的相近性。另一方面,从选举形式和方式来看,党内选举和人民民主选举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大都采用了多层间接选举方式,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村民或社区自治组织开始尝试“公推直选”甚至全民公投的方式来选举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基层负责人,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选举经验。尽管党内民主不是人民民主原则在党内的直接运用和直接体现,不是简单地按照一般的民主原则实行政党内部的竞选,“人民民主也不是党内民主的简单外溢”,[11]但基于共同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民主选举既构成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基础,又构成了它们的连接点与平衡机制。鉴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公推直选实现党内民主,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民主选举指导思想,实质上已经充分肯定了党内选举与人民民主选举的内在互动关系,这恰恰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上的体现。

    3.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决定着完善党内选举的结果及成效。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目的就是让全体党员和普通民众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和国家的一切事务,确保党员和广大民众在党和国家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党内选举活动的结果及成效,只能根据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带动了人民民主来加以判断。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激励功能、整合功能、调节功能、权力制约功能、政策导向功能以及自我更新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各级党的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党委会制度、选举制度、报告制度、罢免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党内或人民民主制度越健全,党的创新活力、党的团结统一就越能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内选举也就越容易展开和完善,成效也就越明显,就越能“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10]322实现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三、制度供给机制

    党内选举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成效的取得仅仅依靠现实需要的激励和人民民主目标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靠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否则党内选举就无法展开,即使广大党员有美好的愿望和期盼,也会无果而终。邓小平曾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0]333制度越健全完善,就越能保证党内民主选举的顺利进行。所以,制定并完善党内选举的具体制度,形成“多维一体”的易于操作的选举制度体系,是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直接推动力。

    1. 完善党务公开与候选人信息公开制度是促进党内选举更加民主和开放的内在要求。公开透明是民主的前提,是防治党内选举中不正之风的一剂良药,是测量执政党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尺。“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只限于对本组织的成员公开……一个对所有非组织以内的人严守秘密的组织,谁也不会称之为民主的组织的。”[12]448实施党务公开,有利于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开候选人信息可以使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其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政治思想、参政能力、政治履历、工作实绩,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投票的盲目性。信息公开的最佳途径是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采取由候选人发放书面材料、自我介绍以及回答选举人提问等方式,也可以实行候选人竞职演说等方式让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的参选动机、施政目标及施政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切实改变当前存在的“选前不识人、选后人未识”的局面,杜绝“组织提名、代表画圈”的现象。

    2.完善代表提名推选制度是搞好党内选举的重要环节。“一切政治问题都用征询全体党员意见的方式来决定是不可能的,这将是永无休止的、劳神费力的、毫无成效的表决。但是,为了贯彻民主制,极重要的问题以及那些同群众本身的一定行动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不仅必须用选派代表的方式,而且必须用向全体党员征求意见的方式来决定。”[13]250推荐或提名候选人时要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形式和方法,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对拟推荐候选人的意见、建议,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不忽视少数人的看法,在候选人的讨论、酝酿、考察、形成过程中全面把握拟推荐人选的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公认度。同时,在党代表的推荐提名及选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酝酿、比较遴选,真正把党性强、公认度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党员推选出来,杜绝“问题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问题的出现。

    3.坚持并完善党内差额竞选制度是完善党内选举的有效途径。把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工作,增强选举的竞争性,加大差额选举比例和差额范围,以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愿,杜绝“陪选”现象,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基本方向和有效途径。差额选举,为选举人“投票”表达自己的意志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没有差额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要把差额原则和竞争原则贯穿于推荐、考察、票决等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差额选举与竞选相互补益,差额是竞选的前提,竞选使差额更具实质性意义。

    4.健全监督和惩处罢免机制是完善党内选举的重要保障。选举制和监督制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两大支柱,也是党内民主的两大支撑点。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其一切活动都必须接受广大党员、其他党派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并且要将各种监督方式结合起来,构筑起覆盖全面、坚不可摧的监督体系。监督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决定了党内选举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开展的成效。同时,加大对选举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制定明确的惩处标准和处罚措施,当出现选举不实和候选人当选后失职、蜕变、不履行竞选承诺、不正当利用权力等情况时,党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选举监督委员会和党委要起用弹劾、罢免制度依纪依规严肃查处选举中的拉票贿选案件。“任何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真正民主制的这一基本原则,毫无例外地适用于一切代表会议”,[14]102-103而“当少数人已经取得公职并随之已经拥有权力的时候,撤换权就体现了一种民主的真实性”。[15]232

    四、主体能动机制

    党员是政党的主人和力量源泉,是政党权力和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政党体系中居于积极的和能动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党员主体意识越强,素质越高、权利越真实广泛,党内选举就越顺利。所以,大力提高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质,充分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行使便构成了完善党内选举的中心环节和主体动力。

    1. 党员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增强为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唤醒了人民群众和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热情,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必然要逐渐从传统的国家控制体系中独立出来,成为相对自主的力量,并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作用下,作用和影响国家生活”,[16]419-420进而凝结成他们直接参与管理自己身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以满足自我或群体利益需求的政治愿望。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广大党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独立意识、参政意识和竞选意识越来越强,并外化为对国家权力、法制法规、政府责任、公共管理与服务等的民主诉求,表现在选举上,就是对党内选举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但是,党员个人利益有时会与党的宗旨和路线方针产生矛盾。因此,必须在强调党员个人利益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和改造。对此,江泽民曾指出,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用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政治觉悟来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在当前特别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同时,每一党员个体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增强自我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法制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充分参与到党内选举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建主力军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 广大党员素质结构的提升及优化是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核心动力。党员是政党的基石,党员的素质高低是党员作用发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党内选举的开展及成效,进而影响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和党的伟大事业。所以,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尚需在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并优化广大党员的素质结构。党员的素质结构是指党员的素质构成及其内在关联方式。党员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简称为“德”,具体表现为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德高才能身正、德高才能望重,才能产生影响力、凝聚力,才能在选举中赢得大家的认可和信赖。所以,在党内选举中,“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10]75使他们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二是党员的能力素质,它既包括知识综合能力、观察学习能力、利益整合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等创新能力;三是党员的知识素质,它要求在党内选举中广大党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选举知识、法律知识等;四是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表现为广大党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以上素质构成中,“德”为先,“能”为本,“知”为线,“心”为魂,它们有机统一于党员的民主选举实践活动中。提升及优化广大党员的素质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党内选举中的“感情票”、“人缘票”、“老乡票”、“行业票” 和“利益票”。

    3. 党员主体民主权利的维护及有效行使是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关键动力。党员民主权利作为被党章和有关条例所规定的党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体现,党员主体则是党员权利的具体承担者。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选举的完善程度和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离开了党员权利的充分实现和切实保障,任何所谓党内选举和党内民主,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17]171只有切实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并使之渗透于党内选举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选举制度的完善和建构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内选举成效增强。因此,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构成了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关键。为此,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好,把《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贯彻落实好,即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尤其是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这样的基础工作抓起,主动关怀、真正关心党员的进步和身心健康,着力维护党员正当的、合法的利益,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困难党员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只有积极维护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够赢得党员的长期信任,调动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和保持党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系统,它要求在党内选举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又要切实尊重并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益,还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选举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只有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增强党内选举实效,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贵秀.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发展党内民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房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改革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6,(3).

    [7]J·哈贝马斯,薛华.民主法制国家:矛盾的诸原则之间一种背谬的联结[J].世界哲学,2002,(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田改伟.试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J].政治学研究,2007,(2).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金安平.从发展党内民主走向人民民主[J].科学社会主义,2008,(3).

    [12]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3]列宁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16]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闫生金]

    推荐访问:党内 民主选举 完善 机制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