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道混”的终极神秘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8:45:23 点击:

    摘 要:老子描述了道生成宇宙的过程、道的性质和状貌,具有终极神秘性,无可破解。老子关于道混的哲学理念对当代世界哲学的基本概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西方哲学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而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却从没有将两者分离开。孰是孰非?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关键词:混成;宇宙大爆炸;一元论和二元论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004-02关于道,老子有许多神秘玄妙之论,此乃举世所公认(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名作欣赏》上发表的两篇文章里已有专门的论述,参看文后参考文献。本文在此也将再次论证这个问题。)。然而,拆分老子所有关于道的种种理念,最为神秘的莫过于他对于“道混”的描述。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古往今来,人们显然更注意老子称道为“物”,却直接无视了“混”这个十分重要的限定词。笔者认为,这个“混”字很重要,因为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道不是一个性质纯净单一之物,而是一个混合物,它至少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性质。不理解道的性质,又如何理解道呢?因此,道混的性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道是由什么混合而成的呢?一、“道混”以有无实际上,在开篇第一章,老子已经说得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肯定是老子讲他的核心理论最为重要的一章。这里,道与“有”、“无”的关系显然非常令人费解。而我认为,有名和无名同是指道本身而已,这里是说,道以无和有的名义(或者名字)创造了宇宙万物。庄子《齐物论第二章》有:“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其中的“谓之”即“言说之”、用语言词汇“界定之”,即使之(物)界定、彰显、有名、产生。“物谓之而然”译成现代的话语是:事物是由于人们用语言对它加以言说和界定而成为现实模样的。庄子这里意思是说,道存在或者表现为万事万物的形态,只不过我们人类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名字而已。简言之,老子是说,道创造宇宙,用了两样东西——“有”和“无”。既是如此,道当然就一定具有“有”和“无”这两种性质。要不然它是无法用它们来生成宇宙的。这个观点,笔者在《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发表的论文《当老子看到无》中,已经作了充分论证。在这里我想再一次明确一下有和无这两个概念。首先,“有”是什么?笔者以为,“有”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有=存在+空间。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万物的存在一定占有空间。那么,“无”是什么?在老子的概念里,并不是说,当“有”生成以后,“无”就不存在了,因为,老子在第二章说:“有无相生”。意思是说,“有”和“无”这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同时产生,互相依存不可或缺。所以,当这个世界上有了“有”的同时,也就有了“无”,也就是说,“无”是另一种存在方式。那么,“无”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实际上,老子已经说得很清楚,“无”就是时间。因为,“无名,天地之始。”“始”就是开始的意思,所以“无”是指时间无疑。结论:大道至简,道混以有无,道的性质有两个:有和无。“有”,就是存在,和它所占有的空间;“无”,就是时间。它不是数学意义上的0的概念。相反,它是一个负数概念,因为它制约着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二、道混为玄这的确很像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里描述宇宙大爆炸:当大爆炸发生的那一瞬间,时间和空间同时被释放出来。在《道德经》这里,老子把它描述为:道释放出了“有”和“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为了证明两千多年前老子的“宇宙道混本源”和现代科学理论“宇宙大爆炸说”极为契合的神秘性,我引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为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一”是什么?“一”是一个原始的存在,应是宇宙的本始状态;“一”为什么可以分裂为二呢?因为“一”具有阴阳二性,“万物负阴而抱阳”,所以一分裂为二。“二生三”,阴阳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当然会生发出三,正如雄雌两种动物结合会产生后代。然后,请注意,这个“三”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清楚,这里的“三”,并不是只有一个数,而应该被理解为第三级的数)因为“三”具有多样性。为什么“三”具有多样性呢?我们假设,如果一对阴阳元素产生出十个“三”,那么这十个“三”就会因阴阳性质的不同而相互吸引、碰撞,又假设这十个“三””在一瞬间发生1010次的撞击,(若每撞击一次仅仅产生十个的后代,而每十个后代又接着不断吸引、撞击),又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呢?后果就是,就会有难以计数的后代在一瞬间产生出来。于是,大爆炸发生了:“三生万物”,难道不是对宇宙大爆炸的精确描述么?如果这还不够,请看第一章后半部分的神秘描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和“无”这两种东西都是从一个地方(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无名和有名)。当它们混为一体(“玄同”)的时候,叫做“玄”,什么是玄呢?玄的本义是黑,黑到了什么程度?“玄之又玄”,非常的黑,那黑黑的地方,正是诞生宇宙的门户。这里我们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一定是黑色的呢?如果你想到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理论的时候,就会明白,他说的是对的,在大爆炸发生之前,没有光,当然是黑色的。三、“道混”为恍惚我们不得不承认,道混有无和道玄显然具有终极神秘色彩。因为,两千多年的老子的描述竟然和现代科学理论极为神似,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十分诡异和困惑,他是怎么“看”到的呢?在《道德经》里,显示出终极神秘色彩的绝不仅仅在于他把道描述为“混”、“玄”更在于他把道的样子描述为“恍惚”。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后面的文字又进一步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辞海》上说:“恍惚,形象模糊,不可捉摸”。对于这一章,笔者比较倾向于任继愈先生在他的《老子新译》中所翻译的意思,他将这里的象、物、精分别翻译为“形象”、“实物”、“精气”,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有大德的容貌,道这个东西,看起来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但是这个形状并不固定。在道的深处,有一个内核,这个内核就是象、物、精。笔者之所以比较倾向于任继愈先生的翻译,是因为他的翻译比较质朴,忠实于原文,没有太多的引申。人们由于《道德经》的神秘性无法解释,而又不敢正视它,因此,往往在翻译的时候,加进去了太多自己主观曲解,我认为这是不够严谨的。任继愈先生始终忠实于原文,令人钦佩。四、“道混”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道德经的神秘性无可否认。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也很难想象,当道混以有和无为一体,该如何理解?难道说,在道体里,“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所以它因而就“恍惚”了,因而就“玄”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十五章的最后,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把人作为四大之一提出来,显然是更倾向于认为,宇宙生成的目的是创造宇宙的精华——人类。在《道德经》里,人类并不是渺小的,而是伟大的。由此我们设想,在道的有和无的“混成”中,也许有“灵”的元素也未可知。到底应该把老子的理论归为一元论还是二元论令我们十分纠结。因为,我们现代人把精神和物质两者严重地对立起来。一元论与二元论(Monism and Dualism)关于对世界本原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一元论”一词系由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所创。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E.H.海克尔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原意是把基于物种保存原则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之为一元论,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物质只是作为本原的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而在老子这里,有和无(空间和时间,物质和精神),它们在道里是混合一体,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精神就是物质,物质就是精神;空间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空间——无法分开,显然无法简单把它归为一元论或者二元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难道我们现代人竟然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理论来指称它吗?到底我们是进步于老子,还是落后于老子了呢?参考文献:[1]时春华.试论老子的有和无[J].名作欣赏,2011,(5):10.[2]时春华.当老子看到无[J].名作欣赏,2006,(9):8.[3]新译老子读本[M].余培林,译.台北:三民书局,1979.[4]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老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05.[5]谭宇权.老子哲学评论[M].台北:文津出版社,1981.[6]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7]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9][德]E.H.海克尔.宇宙之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0]庄子.齐物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神秘性 终极 道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