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与马克思的“有机哲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7:30:30 点击:

    摘要: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人作为宇宙的观测者能够参与到世界图景的实在性的构建之中,人与世界图景的实在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相成的关系。通过对依赖模型实在论进行哲学分析可以发现,它表达了一种认识论意义的实在论和有机论的观点。但是,一种比之更合理的观点是依赖“实践”的实在论,它基于马克思的“有机哲学”,主张人通过实践活动而与世界历史相生相成。霍金依赖模型实在论和马克思的依赖“实践”实在论都为有机论世界图景提供了本体论基础,但是后者更能为我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借鉴有机论提供适当的视角。

    关键词:依赖模型实在论;量子力学;有机论;马克思;“实践”实在论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28

    随着美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学者小约翰·柯布(John B.Cobb,Jr)于2014年5月在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发表《论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文,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延·海因泽克所著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中文版于2015年8月在我国发行,以及第十届国际有机宇宙论论坛“亚洲自然主义发展的有机哲学视域及其当代问题”于2015年10月底在北京举行以来,有机论和有机哲学再次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当前国内探索超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国家治理道路和发展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以有机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模式更切合中国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机论提供一个本体论基础尤其重要。在此,我们从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入手,结合马克思的“有机哲学”,以寻求一个恰当的本体论基础进一步完善有机论的立场。

    一、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的主要内容

    霍金早在1992年就曾在一个讲演中说到:“至少对于一名理论物理学家而言,把理论视作一种模型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是理解宇宙的仅有手段。”[1]在2010年与他人合作出版的《大设计》中,霍金将这种想法进一步表述为“依赖模型实在论”①。依赖模型实在论总的观点其实并不复杂,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一个建构合理的模型就自发地创造了一个实在。”[2]133世界图景(world picture)的实在性依赖于我们用以解释它的理论模型,当一个理论模型能够成功地、完善地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件时,那么,这一切事件的实在性也就是这个理论模型所向我们展示出来的那样。当然,这样一种理论模型并不是轻易就能够找到的,甚至到目前,在自然科学上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完全准确、清晰和完善地解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世界。

    我们还是要回到《大设计》这本书里,才能够充分地阐述这种实在论观点。在第三章“何为实在”一开始,霍金举了一个有关他的理论的有趣例子。有人向意大利蒙扎市议会倡议,要求禁止宠物主人把金鱼饲养在曲面形的鱼缸里,这个倡议者认为,曲面形的鱼缸会扭曲金鱼的视线,使它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变形的世界,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做法。霍金据这个例子提出他的问题:“然而,我们又如何知道我们拥有的是关于实在的本真图景呢?我们难道就不会也存在于某個大型鱼缸当中,被一个巨大的透镜扭曲了视觉?金鱼的实在图景的确与我们不同,但是我们就能确知它不够真实吗?”[2]28这是一些有趣但非常难回答的问题。霍金的依赖模型实在论就是对这种问题的回答。无论是金鱼还是人,都是通过感觉器官的功能(例如视觉、触觉等)来获得关于世界的图景,因此关于世界的任何图像的产生都是通过某种“观察”得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我们无法将自己从中移除出去,因此,我们所观测到的东西的实在性必然会依赖于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对它们的感知。霍金认为,依赖模型实在论符合我们感知物体的方式,他对人的视觉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2]35,总结起来归为两点:其一,人的大脑有一种感性接受性,能够接受信号的输入;其二,与此同时,大脑还有一种自发的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先天结构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特定的图像或模型。人的感觉方式是一种既有被动性也有能动性的感觉方式,这种观点与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对人的认知结构的分析相似。与康德强调人的认知结构的能动性的做法一样,霍金也强调人脑在观察事物时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模型的能力。根据这种能力,只要大脑接受了某种理论模型,那么它也就会使人接受通过这种模型而确定的实在性概念。霍金举例说,假如人带上了一种使看见的图像上下颠倒的眼镜,那么他会很快地就接受了这样被看见的世界,并对他的一切行为都作一个合理的解释。[2]35假如换了另一种使看见的图像旋转90度的眼镜,大脑最终也会接受所看到的图景并通过构造出一个解释模型来解释这个图景的实在性。

    大脑这种被允许“更换”模式的特点是依赖模型实在论的立足点,因为这也即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同一事物建立起不同的解释模型,由此形成不同的实在性。霍金认为,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不能被称为错误的宇宙模型,它们都是对世界图景的一种解释,无所谓对与错,我们可以通过假定地球或太阳中任何一个静止来解释我们对世界的观察,不同的观察会获得不同的关于世界图景之实在性的概念。那么,我们应如何确定哪个理论模型更好?霍金的标准是:看哪个模型更为优美、简洁和完美。如此一来,关于何为实在的概念也就似乎从事实判断转换成为一个价值判断,霍金提出了“好的模型”的四个条件:“1.它是优美的;2.不包含任意的、可调整的要素;3.符合并能解释现存的所有观测;4.能够详尽预言未来观测,如果预言不成立则可证伪模型。”[2]39

    显然,依赖模型实在论与传统的自然观念发生了冲突。根据后者,事物是外在于人、不依赖于人的客观、确定和唯一的存在,因此对于事物的解释也只能有一个理论模型,一个模型要么是错,要么是对;但依赖模型实在论却允许我们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世界图景,允许世界图景有不同的实在性。这种冲突的背后,是依赖模型实在论所依据的自然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它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自然观念。

    推荐访问:霍金 实在论 马克思 模型 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