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综合创新”开一代学术新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6:45:29 点击:

    摘要:“综合创新”论是张岱年长期探索的结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即在张申府的指导下。提出建立一个“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哲学新模式,并提出了文化“综合创造”说,在80年代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说”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文化观;综合创新;兼和;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7)04-0005-06

    中国当代的创新文化观——“文化综综合创新论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在神州大地上再次掀起了“文化热”的高潮。其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文化之走向。此时,已年届八旬的张岱年先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了这场文化之争。仅短短的五年中写了论文20篇。其中主要论述他的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的,首推1987年发表的《综合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一文。(《张岱年文集》第6卷)该文回答了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主要内容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新”必须把握时代精神

    在八十年代末的文化高潮中。各种文化派别有如雨后春笋,五光十色。可以归纳为:“儒学复兴”、“回归原典”、“彻底重建”、“西体中用”、“哲学启蒙”、“新启蒙”、“综合创新”等派别。如果从文化思潮来看,可分为三大思潮:一是“西化思潮”。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黄土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之为“海洋文化”。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走向应该是“海洋文化”。其代表作品《河殇》拍成电视剧在全国上映,其影响面最广。二是“国粹思潮”。他们反对西化,但认为中国的文化走向应是回到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三是以张岱年为代表的“文化综合创新”思潮。他们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回到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他们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博采外来文化之科学内容。“综合”中外,以“创新”中国文化。

    张岱年先生反对“西化思潮”。他语重心长地说:“可是在80年代的中国人中,有人却偏偏看不起自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张岱年文集》第6卷,第491页)。同时,他又反对“国粹思潮”文化的保守思想。张先生以敏锐的目光,指出这两大思潮的症结所在:

    “在近几年的文化问题讨论中,有的学者所提出的观点,似乎是很‘新’,实际上没有把握时代的精神。”(同上书第489页)

    什么是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如何把握时代精神?张岱年作了深刻的分析:

    “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形态的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情况与20、30年代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已大不相同,而且是大大进步了。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时代的精神。在文化建设上,今天我们如何把握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上书第489页)

    时代精神随时代的更替而变化。今天,中国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新的时代,要求中国的文化必须创新。张岱年明确作了阐发:

    “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同上书第490页)

    以上张岱年先生所论,对80年代的“文化热”有重大意义:其一,指明了当时的“西化派”“国粹派”的共同错误在于背离了当前中国的“时代精神”,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其二,为中国文化的创新,提出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可行之路。张岱年先生引导这次“文化热”走向正确发展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新的时代精神 呼唤新的文化观

    就在这80年代末,“文化热”达到高潮的时刻,张岱年先生于1987年冬,正式提出了他的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他说:“近几年针对文化问题,我写了一些研究文章,自己撰了—个名词:‘文化综合创新论’。”(同上书第490页)并对他的文化观作了全面的阐述: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一个创新的事业。我认为,一方面要总结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经过深入的思考,对其优点和缺点有个一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作具体分析,对其缺点和优点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根据我国国情,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综合起来,创新出一种更高的文化。”(同上书第490页)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同时汲取西方在文化上的先进贡献,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这个新的文化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指导下,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而创新中国文化。它既是传统文化的继续,又高于已有的文化。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上书第491页)

    以上引文均见《综合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一文,这篇文章是依据张岱年先生的讲话录音,由我整理,经张先生审定之后,才正式发表的。张先生正式提出他的“文化综合创新论”,是在1987年冬于山东济宁市,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全国学术讨论会上。我是这次学术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聆听了张先生所作的主题发言。1987年秋天,在张先生正式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之前,中华孔子学会曾举办了两次关于“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论证会,地点在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会议室。参加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其中有:张岱年、陈元晖、季羡林、虞愚、金克木、杜任之、邓广铭、赵光贤、石峻等学术前辈。大家集思广益,对“文化综合创新论”作了反复的充分的论证。“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是张岱年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而从提出的过程来看,又是汲取了广大学者专家的智慧。我有幸参与了中华孔子学会所组织的活动的全过程。当时,中华孔子学会的会长是张岱年先生,我担任秘书长。可以说,我称得上是这段学术史的—位见证人。

    从“三足鼎立”到“三流合一”

    我们今天研究张岱年先生的文化观“文化综合创新论”,不能不回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此时的中国,外侮频频,国土沦丧;内忧不断,民不聊生。就在这国家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候,中国却一度出现学术繁荣的景象。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知识精英们,为拯救中国而纷纷向国外寻求救国的真理,将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政治思想和哲学介绍到中国。当时,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和辩证唯物论哲学,西方的政治思想以及英国穆尔、罗素的新实在论及逻辑解析法,美国詹姆士、杜威的实验主义,以及柏格森主义、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尼采的超人哲学等都在中国呈现。

    一、30年代中国哲坛的三大流派

    世界的各种政治观点和哲学传人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思想哲学产生矛盾。因此形成文化的激烈“碰撞”,仅以哲学为例,在30年代的中国哲坛上有三大流派:

    (一)冯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在20世纪20年代辩证唯物论哲

    推荐访问:新风 学术 创新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