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4:00:18 点击:

    摘要:反腐败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坚持反腐倡廉,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不断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当前腐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是党取信于民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反腐倡廉建设;社会和谐;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5—0087—03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现象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它是政治机体上的毒瘤,许多政权的更迭往往都与腐败问题有关,因此,反腐败成为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论断,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它是我们党反腐败斗争实践长期探索的结果,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反腐倡廉建设理论是我党反腐败斗争实践长期探索的结果

    坚持反腐倡廉,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保证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不断总结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思想和策略,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牢记因腐败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对全党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我们党即将夺取政权的新形势,毛泽东再一次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建国初期,针对全国增产节约运动发现的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党中央果断决策,毅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反腐倡廉的措施和要求,成为我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可能出现腐败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1980年他在分析官僚主义现象时,就已指出中国有腐败问题的存在。他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1] 这里官僚主义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腐败,但是官僚主义发展到严重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腐败。邓小平认为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1]。因此,他说:“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2]他提出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邓小平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 邓小平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从领导干部抓起,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事物的关键。邓小平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态度坚决,旗帜鲜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效,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江泽民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反腐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根据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和新问题,提出把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主要方面,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作为党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科学规划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战略。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3] 形成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确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起来,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明确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4],特别是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则、途径和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5] 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查处腐败案件的数量在逐年攀高,涉案金额成倍翻高,犯罪人的职务越来越高。案件的涉案金额由原来的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上百万、上千万元,不少案件一挖就是一窝,一抓就是一串。腐败涉及层面在扩大,程度在加深。腐败现象己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向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和组织人事等要害部门蔓延。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

    消极腐败现象能长期存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还缺乏一个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措施。如各种监督机构仍不健全,整体配合差,没有形成真正合力,存在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还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治党不严有关。有的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思想上、政治上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一手硬,一手软,党要管党的问题没有真正得以落实。有的领导干部搞“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对所属的党员干部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以致造成一些干部目无法纪,胆大妄为。

    面对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将进一步常态化,将以更坚决的态度,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反对腐败,确保早日彻底扭转腐败持续高发多发的局面。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工作部署。党的十七大更加进一步提出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法途徑,并把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写入了党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前面二十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边八个字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起来,和谐社会无非就是这两大方面: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近几年都在不断上升。二是一些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和失地农民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的补偿不对等。三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集中体现在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由此带来的利益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以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发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平公正问题,除了法律制度不完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不公正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问题。比如,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使少数人以低成本占有大量社会资源,从中牟利;司法领域的以权代法,以钱买法,造成了司法不公正;政府部门为了部门利益、行业利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因此相当一部分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来源于不正之风和腐败。

    腐败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成为社会不和谐的诱因,败坏了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反腐倡廉建设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必然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党的根源在于群众,党的生命在于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是党长期领导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从苏联东欧的教训中,我们认识到,党群关系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事,改善党群关系当然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腐败现象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败坏党的声誉,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我们党只有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和保持执政地位;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33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55.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推荐访问:反腐倡廉 关于加强 现实 思考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