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11:20:12 点击:

    【摘 要】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和现状的重要领域。网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实体制的治理状况。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即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和运行规律,还缺乏探索。这就导致现有对网络社会的治理,基本延续了现实社会治理的策略和手段。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勾勒出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首先从概念角度,辨析了网络社会的三种视角—虚拟社会说,现实社会延伸说,现实-虚拟混合说,提出网络社会的本质是虚拟与现实社会的混合态,从而扬弃了可以沿用现实治理手段有效治理网络的传统路径;其次从三个角度探索了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作为信息网络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特性;作为中国独特政治现象的特性。最后提出了网络社会的若干基础治理策略。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时代;治理;公共;治理策略;国家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97(2014)03-0056-11

    收稿日期:2014-06-06

    作者简介:何哲(1982-)男,陕西西安人,管理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政治经济体制

    演化,社会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研究”(14BGL111);国家行政学院院级招标课题“网

    络社会基础若干问题研究”(ZBKT2012015)。

    一、引言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已经飞速进入了网络时代,一个明显具有与传统社会不同特点同时又对现实社会运行产生巨大影响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1][2]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开展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对整个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公共治理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这些冲击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1)网络社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多元形态从而导致了监管困难;(2)经济、社会活动更加依赖网络存在从而加剧了系统脆弱性,乃至使得国家安全更易受到侵害;(3)侵犯个人权利的网络犯罪与网络暴力行为频发;(4)网络社会中政治意识产生不受控制的涌动并且可以制造或扭曲实际民意;(5)社会权力转移,原有社会和相应的政治结构打破;(6)社会动员能力转移,群体性事件频发;(7)对政府的监督和不信任被放大;(8)传统治理策略和治理体系的失效。[3]鉴于此,对网络社会亟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建立新的治理体系。

    网络社会已经深入影响到实际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部分,但因为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所以对网络社会运行的基本特点,其对实际社会中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和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冲击,以及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实践部门和学术界都还并未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只局限在网上,而是对整个社会的结构以及相应的治理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而这离不开对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网络社会的治理与现实社会的治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然而,治理的前提是足够了解,尽管对网络社会治理已经相当重视,但对其基本特性和治理策略,依然未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这导致对网络社会的治理依然沿用传统的手段进行。因此,对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和运行规律亟待深入研究。

    就近年来公共治理的实践而言,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社会中的确产生了一些诸如腐败、滥用特权、公共部门缺乏服务意识、收入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等矛盾性问题。然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在网络社会中被放大和渲染,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导致了实际社会中的群体抗议乃至暴力活动等现象的频发。从已有的群体性事件来看,绝大多数的群体性事件都与网络中的信息的传播和放大高度相关。

    此外,网络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的传播、公民隐私的泄露、网络暴力的频频发生等现象,这既削弱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渠道的权威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到了公民的实际生活。同时,网络社会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组织动员模式等都超越了原有社会运行的范式,对整个公共治理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从目前状况来看,试图按照原有治理模式对网络社会进行治理或者只是被动适应网络社会,都不足以满足新时代下网络社会公共治理的新要求。因此,亟需对网络社会的一些基础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索并回答三个问题:网络社会的核心概念和特征是什么?它与传统的社会模式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相应的治理策略是什么?本文的意义有三:首先剖析分析网络社会的几种不同概念和观点;其次比较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从而为系统提出网络社会公共治理策略打下基础;再次提出了网络社会公共治理的基本策略,进一步系统地对网络社会的公共治理问题提出策略上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目前对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探讨已有一些,然而,还很不全面。首先,从国外研究来看,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纯信息科学或者纯数学的角度研究网络社会中的基本的静态逻辑和结构特性以及网络社会中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型等,可以称之为网络社会研究的技术视角,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中的系统架构、技术、网络安全等等。例如,1970年,在互联网技术还在萌芽时,学者们就提出了将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通信网络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分享的技术架构。[4](P543-549)此后,研究互联网的热潮在技术的各个角度展开,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对网络的研究一直是以技术视角为主。①[5](P650-656)[6](P709-7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普及,国外新的研究视角出现,即从技术视角转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改变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未来学家的一些前瞻性的探讨中,例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90年所著的未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权力的转移》中,就明确提出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权力将逐渐由传统社会中掌握金钱和实际政治权力的精英向大众转移。[7](P131-143)在今天来看,这已经描述出了网络社会的出现对传统社会在政治层面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此后,学术界逐渐提出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这一概念,并对其开始了全方位的研究。例如,Castells的《网络社会的兴起》就详细描述了网络社会的出现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从经济、社会活动到政治行为的全方面的影响。[8]John Wiley & Sons.Volkmer I则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社会产生对全球政治的影响,认为网络社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新政治空间。[9](P9-16)在系统分析了网络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影响后,Castells总结到,“网络社会代表了人类经验的性质上的变化。”“网络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完结,而是人类历史的刚刚开始。”[10](P578)

    推荐访问:治理 特性 策略 社会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