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大江边上,青衫施施的侠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30 08:40:30 点击:

    四月到铜陵赏桃花,这是个大胆的创意。据我所知,铜陵是盛产牡丹和丹皮的,那里的丹皮有个独一无二的好名字,凤丹。资料显示,凤丹产于铜陵凤凰山,每年四月开花,单瓣,朵大,呈白色或粉红色,有观赏价值,其根可入药,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凤丹一直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的牡丹并称奇葩。

    相较之下,铜陵的桃花就没有这么大的名气,甚至不如那里的白姜和泡桐。

    当我徜徉在一个叫做农林村的村道上时,一簇簇正在绽放的桃花突然从路边斜伸出来,如同一只热情召唤你的手掌,让你的眼光不由自主被吸引到桃花深处的几间精致农舍。中午时分,农人们在田间劳作未回,他们的房门并不紧锁,显示着对游客最大的信任。偶尔,一个白发老妪出现在门口,倚着门,微笑而慈祥地看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在她的前面,在桃花的背后,一带矮墙,一方鹅黄的油菜花,让老人的脸悠悠地漂浮起来,无法猜透她的真实年龄。或许,年轻时,她本就是邻村羞涩的少女,穿着白底蓝花的布衫,穿行在田间和茶林,间或,无人处,她会轻声哼出一段江南小调……

    原来,桃花和铜陵这个江南小城有着如此协调的缘分。

    农林村行政上隶属于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这一串地名,每一个都透露出浓浓的诗意,这就难怪铜陵在历史上一次次吸引文人雅士来此游历,甚至乐而忘返。

    公元753年,也就是唐天宝十二年,诗人李白在时隔10年后再次来到皖南,他游历的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南陵、宣城和铜陵。在同为著名诗人的南陵县丞常建等一帮粉丝的陪同下,尽日把皖南青山秀水装入胸襟,再经过发酵,随手一挥,就成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作于这次游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个清冽的渡口,竟然因为这句诗而成为千年来游人争相目睹的景观。

    李白是嗜酒的,山水就是他最可口的下酒菜。那一次,李白在桃花潭边汪伦家的桃花园里有没有喝酒,已经成了历史的悬案。但是,在铜陵,他的确是大醉过一次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在这首《铜官山醉后绝句》里,一向旷达,酒量也不错的诗人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醉态,不但乘着酒兴表示在铜官山住再长的时间都会乐不思蜀,还形神兼备地描摹了自己的醉态和醉眼中的五松山景色:那翩翩于风中的,已然分不清是诗人宽大的长袖,还是五松山绵延温柔的曲线——忘情,总是要在能够使人沉醉甚至惊叹的景色里。

    这样的时候,流连于五松山的诗人演绎了他生命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面,不羁,感性,寄情山水,思通万仞。而当九年后(公元762年),李白再次来到铜陵,尽管面对的还是一样的景色,但他的心境已经截然不同。已经62岁的李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伏,绚烂过,怒放过,风流过,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只能投靠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灰白的不仅是头发,更是他的心绪;浑浊的也不仅是他的瞳仁,更是他关照大千的底色。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诗人已经沉到时代的角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年少气盛也被风霜浸染得如同山中的枯木。这一次,他真的再次来到了五松山和铜官山,所不同的是,他已经寻不到太多的逸兴和壮思。老病的诗人竹杖芒鞋,步履蹒跚,满眼的翠绿在他的眼中幻化成无边的忧伤和绝望……

    当晚,李白寄宿在一个荀姓老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秋夜,松林,田家,淡月,老妪,粗食,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如同邻家叼着旱烟的老汉,李白将一颗洗尽铅华的诗心捧了出来,呈现给他曾流连忘返的铜陵山水。

    不久,一代诗歌巨匠在铜陵东边的采石矶醉沉大江,不知诗人最后投向长安的一瞥,在掠过五松山时,是否发出了低沉的声音?

    “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黛色参天”,这是《舆地纪胜》中对铜陵五松山的记载,也是五松山得名的由来。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李白和此后的黄庭坚、苏轼等人的一次次游玩和吟咏,五松山不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驿站”,也不会成为铜陵,这座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铜水、铸造出新中国第一块铜锭的“铜都”标志性的所在。

    “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亚洲铜 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海子的这首早期名作《亚洲铜》灵感来自一江之隔的铜陵。至今,在铜陵,生活着一大批来自枞阳、怀宁的安庆人,当然,还有更多的外地人,他们沐浴着“月亮”的清辉,鸽子一样在铜陵的土地上从容安居乐业。

    海子用黄钟大吕的曲调,唱出的却是柔婉浪漫的音符。这恰恰暗合了铜陵这座城市的气质:以铜立市,以文养市。

    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为长江流域所仅见。独特的物产,悠久的历史,锻造了这座城市青铜一样的性格:锋利、坚韧,刚性十足,底蕴深厚。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八百里皖江,铜陵人以一场大讨论拉开了开放与改革的序幕,“起来,铜陵!”这样的一声呐喊,声裂丝帛、响遏行云,如同青铜编钟发出的咏叹,让整个中国的进程至此留下绵绵不绝的涟漪。正是这一声呐喊,和皖北的小岗村红手印,共同构成了安徽人敢为人先的底色。

    一座城市的气质,归根结底,是其内在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如果说青铜铸造了铜陵的骨骼,那么,文化始终是铜陵风姿,这就使铜陵成了大江边上青衫施施的侠客,刚劲而不失儒雅,深沉而不失俊朗,独立包容,大气而含蓄。近年来,铜陵在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尝试,与其说为转型中的中国贡献的是模板,毋宁说呈现的是文化积淀上的独立思考和大胆探索。

    站在农林村的桃花林中,极目四眺,是远山的曲线和城市的轮廓,这其中,就有蕴含着千古风流的五松山、凤凰山,曾让李白渴望长住的地方。原来,农林竟然是都市里一处静谧的村庄,不知是铜陵特有的地理地貌造就,还是铜陵人在建设城市时从来没有忽视作为根源的土地,乡村,田畴,还有生花的杂树……至少,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度的当下,铜陵人没有让目光停留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上,而是为自己、为城市保留了一份来自心底、来自历史深处的温暖。

    若有机缘,一定安居铜陵;如有来生,当以铜陵为家。

    推荐访问:青衫 大江 侠客 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