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高校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创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9 05:35:08 点击:

    [摘要] 本文从完善教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研制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强化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彰显和提升教务管理专业化等三方面,阐述了对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创新这一命题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学分制,教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1-0021-03

    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务工作,是联系高校整个办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教务工作的成败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建立和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教务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潜心致力于该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1 完善教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1 建立和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选课机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下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选课制才能实现弹性学制,因材施教。而选课是教务管理中最复杂的过程,需要完善的选课制度来保证选课的顺利进行。

    首先健全管理制度。全面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对“选课程序和手续”、“课程开设与施教”以及“课程考试与成绩记载”等作出一系列明文规定;并制订了具体配套的《选课须知》,对每学期学生选课的学时数、学分量和课程类别作出限定;同时按学期制发《选课手册》,按计划对供选课程的师资、课程学分及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作出规定;使选课工作有章可循,有疑必答;

    其次完善管理职能。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在教务科设立了选课中心,对全校学生的选课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开展相关咨询,同时负责与选课紧密相关的课室调度管理,以确保选课工作顺利开展,并圆满达成。

    同时规范管理程序:一是固定选课的时间。每学期于选课开始的前一周下发选课通知和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凭有导师签名的选课申请表在规定时间内到选课中心选课,以免由于时间的随意性而造成个别学生漏选;二是落实选课的结果。选课结束后,要求各学院及时向任课教师书面提供相应教学班的人数及名单,不得随意更改。学生选定课程后就必须参加该课程的上课和考试。

    1.2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学籍管理体制

    本着“弹性学制,柔性管理”的指导思想,跟踪教学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变化,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把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问题。

    1)改革成绩管理办法。改传统的百分制记分方法为学分绩点制,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的“量”,以绩点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并规定课程的学时、考核成绩与学分绩点的对应关系。通过学分绩点制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建立免修、免重修制。以重修取代补考,并取消留、降级制度。规定学生所选课程考试不及格可以重新修读或改修其它课程,学生可根据选课手册自行确定重修时间;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某门课程的知识,可申请参加免修或免重修考试,其考试成绩达到规定的分数,即可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3)完善结业生回校重修制。放宽结业学生回校重修课程的有关限制,对因未修满学分或有不及格课程而结业的学生,允许其回校重新修读,一旦成绩合格,准予换发毕业证书,从而使不合格率降到最小比例,为培养合格毕业生提供了保障体系;

    4)提供转专业学习的机会。打破原学籍管理规定对转专业的严格限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和特长发挥搭建平台。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从01级开始,普通生自02级起有转专业学习的机会,几年来全校有三百余名学生实现转专业学习的愿望;

    5)推行双学位制。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学士学位。规定学生入学后8年内修得某一专业76学分(包括专业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学分)者,均可申请第二学士学位。现已有毕业生修满规定学分,获得双学位;

    6)实施弹性学制。打破传统学籍管理体制下单一计划修业年限,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年限适当弹性化。学习成绩优秀、提前修满学分、综合考评优良者可申请提前毕业,而对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可放宽在校学习时间,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如允许学生在读期间中断学业进行创业实践,然后再回校继续完成学业。目前,已有学生中途休学踏入社会就业;也有学生修完学分提前毕业,其中一人的毕业时间提前了一整年。

    1.3 建立和优化教务常规管理机制

    教务常规管理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且具有历史延续性,而学分制的实施又使管理工作更显复杂性。因此,要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还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指导,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建立稳定、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管理体制的优化。"

    第一, 建立能级管理机制。确立“人本”管理思想,强化管理职能,对传统的集权式教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改一级管理为分级管理。在学院设立了教务办公室,充分调动校、院两个积极性。在加强和保证学校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分权、放权,充分发挥学院教务管理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应变性,形成有授权、有监控的统一领导与分散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使全校的教务管理呈现清晰的管理层次;

    第二, 建立常规管理工作流程。为确保常规管理规范有序,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的控制职能,建立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构成了管理程序化的运作机制,即围绕教务管理具体工作目标,健全管理环节,对其实施过程加以分解规范,力求每项工作有章、有法、有格、有序;既清晰地勾划出教务管理各岗位的工作范围与职责,使教务管理各项工作序化和优化,同时又增加了教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师生员工监督每个管理环节,从而提升了教务管理水准,提高教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期望机率。

    2研制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的发展使传统的树状管理模式转变为网状管理,教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为此,笔者逐步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主要手段,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教务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传播和反馈,使教务管理工作快速、方便、准确、规范、安全地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显著地改善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务管理水平。

    2.1积极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2000年开始,分阶段研制适应浙江师范大学学分制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先后完成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及排课等子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至今,选课系统已顺利完成全校本科各年级学生的选课任务;成绩管理系统在校、院两级教务管理中全面运行,该系统对教务处、学院教学秘书和学生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限,学生输入个人学号和密码即可自由查看自己的学业成绩;学籍管理和毕业资格审核系统在相关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排课系统(课表编排和教室调度)亦已投入正式使用。

    2.2严格实施“电子注册”制度,实现学籍学历管理电子化

    根据国家进一步规定,从2000级学生开始,实施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上网管理制度,积极使用教育部推广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全校及校外教学点的所有在校生建立了数据库;从新生入学信息到毕业证书发放、转入校友库,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籍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毕业生完整的电子档案,从而使浙江师范大学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达到了“建立信息——动态管理——电子注册——网上查询”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以高技术性的管理手段,使学历证书从传统的纸质文凭管理,实现了现代数据化网络查询服务。

    2.3 全面建立“教务管理网站”,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网络化

    在日常的教务常规管理工作中, 笔者还特别注重信息的流通和交换。随着校园网的开通,相继建立了教务处网站,在网上设置了教务管理的相关功能,为全校师生提供多方位的教务管理信息服务:①开辟公告栏,及时发布教务管理的文件信息和教学状态数据;②开设等级考试成绩查询区,供学生及时查询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③开通教务信箱,挂出留言板,随时接受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答复其相关咨询,极大地增强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和服务性。

    3 强化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彰显和提升教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与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益紧密相连;教务管理科学化的程度越高,对管理人员高素质的期望值就越大,就越显现其管理的专业化。为此,教务处建立了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全校教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采取 “与时俱进”的培训策略,坚持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岗位培训和专业学习。

    3.1举办管理理论学习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通过学习,使管理者转变传统的教务管理观念,树立科学、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新理念,走出管理与认识的误区,明确自己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教务工作的性质、特点,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并使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全新的教务管理模式,使教务管理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创新转变。

    3.2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现代管理技能

    教务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后,教务管理干部必须学会计算机操作,并运用网络信息运作技术,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几年来,教务处每学期都根据新情况,组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熟悉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努力培养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熟练的实践技巧,以适应现代教务管理“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需要。

    3.3 组织考察调研,开阔管理视野

    经常性地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参加校内外教务管理研讨会和观摩交流会;了解市场经济信息,研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务管理特性;加强与其他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学习兄弟院校管理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3.4 召开教务管理工作会议,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定期、不定期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经验,适应新变化。随时交流学院教务办公室和学校教务处各科室之间的工作情况,及时沟通教务管理信息;并针对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经常性、实用性的研讨,以提升管理干部的专业素养。

    同时,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和提倡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既提升管理者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准,也拓宽管理人员的发展道路,使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有个良好的预期,从而激发出管理专业化的更大潜能。

    参考文献

    1 田建荣.大众化:21世纪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

    2杨光.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J).现代教育科学,2003,(5).

    3 张怡文.论信息管理与人的现代化〔J〕.信息管理,2000,(11).

    推荐访问:学分制 教务 管理创新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