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甘肃古代饮食名品拾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21:05:11 点击:

    内容摘要:甘肃地处丝路中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产生了许多闻名于华夏的菜肴和食物品种,这是地方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文是对甘肃历代知名饮食名品的钩沉。

    关键词:甘肃;古代;饮食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5-0098-12

    甘肃地处中国版图之西部,就饮食原料出产的丰富程度和烹饪技术而言,当然比不得内地。但在古代,由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地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接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来西往的饮食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因此,产生了许多闻名于华夏的知名菜肴和食物品种。对此加以整理和揭示,对于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挖掘地方饮食品牌,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先秦时,甘肃大部尚不在华夏政权治下,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大抵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周人所创造的辉煌农耕文明中,就有甘肃的一份。我们都知道,周族发祥于甘肃东部,以后逐步东迁,最终定居关中。就饮食文化而言,《周礼》所列诸多饮食品种以及加工技术,其形成和不断改进,当与周族长期生活在甘肃东部有着密切关系,是研究甘肃早期先民饮食状况的珍贵资料。

    所谓饮食名品,是一个现代很流行的词汇,以其称谓古代饮食品种,虽有些不类,但就其性质而言,却也符合当时的情景。概而言之,就是该肴馔及其原料知名于外地,见诸于史料,为产地以外所效仿、所传播的肴馔品种及其原料烹饪技术。

    一 周代八珍

    饮食烹饪的发展,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周人以农业立国,最终以重农取得了全国的政权。但在周人确立重农政策前,他们生活在今甘肃东部,北狄南羌西戎,大抵均是游牧或主要以牧业为主的部族,即便是周人,早期的牧业在其生产结构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了早期周人的饮食文化特点。我们从《周礼》所列的许多食物原料构成中可以看得出来。

    《礼记·内则》记载了周代“八珍”,这是周人烹饪技术和饮食原料的最高标志,是当时最著名的品牌肴馔。现录如下:

    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淳母: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

    炮: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膻,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巨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以醯醢。

    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肤。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熟出之,去其膻,柔其肉。

    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醷。

    为熬:捶之,去其膻,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麋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

    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

    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瞥,濡炙之,举炼其膋,不蓼。

    狼臅膏,以与稻米为酏。

    从其原料构成中可以看到,几乎都与肉食有关:动物类肉食有牛、羊、麋、鹿、猪、狗。这在当时是最普通的家畜和猎物。栽培作物则只有稻、黍、枣;调味料则有姜和桂。显示了早期以牧业和狩猎生产方式为主的饮食文化特点。周人的鼎文化,可以说正是早期牧业和狩猎生产方式下烹饪炊具最鲜明的反映。

    从烹饪技艺上,有熬、煎、炮、捣、渍等制作手法。与今天比之,虽尚显粗疏和单调,但周人的烹饪方式,奠定了中国古代烹饪技术的基础。而周代八珍,则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烹饪技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饮食名品。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它的产生和形成,和甘肃密切相关。

    这些烹饪加工手法,现代人已多有研究,也非本文讨论主题,在此不赘。

    因此,周代八珍,不仅是当时最有名的饮食品牌,也是甘肃最早的饮食品牌。

    除此之外,《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许多各地的名牌原料和食品,涉及甘肃古代的有如下记载:

    “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风之丸,沃民所食。”就其地望,当在今甘肃西部一带。那里的凤凰所产的卵,是沃国人的食物。

    “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则西部一带的“苹”在当时就有名,为秦人所知。按“苹”,《尔雅·释草》:萍,薪,其大者苹。《尔雅翼》卷6谓:“叶正四方,中折如十字,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五月有华白色,故谓之白苹。”

    《尔雅翼》同时记载为何“苹”受到先秦人重视之原因:“陆机《诗义疏》曰:可糁蒸为茹。又苦酒淹以就酒。采苹之诗,大夫妻所以承先祖共祭祀。故采苹于南涧之滨。又采藻菜于行潦而享之。郑笺曰:烹苹藻者,于鱼涪之中,是铡羹之笔。古者妇人将嫁,三月,教以四德,教成祭之。牲用鱼,笔之以苹藻。苹藻,水物,与鱼相宜。”《吕氏春秋》之所以特意提出苹,原来如此。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则当时敦煌一带的水也知名于秦国。

    《吕氏春秋》所列,大抵当时人传闻者属多,有些未必很真实。当时秦人的统治尚未达到今河西敦煌一带,所以,有关三危山之水、昆仑山之苹、有凤之丸等,可能是辗转听来的传闻或神话。虽如此,亦可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唐人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也引了《吕氏春秋》的这条材料。

    二 胡饼、羌煮和貊炙

    降至汉代,经过汉匈战争,甘肃河西一带始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版图,属于少数民族饮食的一些菜肴才见之于史籍。

    张骞凿通西域,特别是汉政权取得丝绸之路统治权以后,随着和西域一带少数民族交往的增多,文化的交流也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进行着,就饮食而言,西域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人内地,无论从原料的品种、饮食器具的种类,还是从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上,都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从汉代到魏晋这一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大的变化,这就是被后世所盛称的“胡食”的东传。它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所起的突出影响,奠定了华夏饮食文化的基本结构。而在“胡食”东传的过程中,地处丝路中段、华夏民族和西域各游牧、绿洲城邦民族交接地带的古代甘肃,起了交接棒的作用。因此,古代甘肃产生许多饮食名品,就在情理之中了。

    首先是胡饼。

    关于胡饼,研究已多矣。我不是说它的发明权,但甘肃在胡饼东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不可低估的。

    自小麦东传,一段时间,由于加工技术的原因,尚维持着早期的粒食形式。直到汉代面粉加工技术的进步,以胡饼为代表的饼食家族在汉地迅速传播,中原的饮食结构至此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古代的甘肃作为中转站,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少数民族烧烤肉

    推荐访问:拾遗 甘肃 名品 古代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