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解析习近平祖国统一思想的重要论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16:10:17 点击:

    〔摘要〕 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祖国完全统一思想的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和平统一发展理论:提出 “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把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路径;提出“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从中华民族的高度去谈两岸关系,用中国梦囊括两岸的未来和命运,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为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实质性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出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坚持从民族的整体高度来解决统一问题,坚持从人民的主体性角度来解决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深刻领悟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祖国统一思想;中华民族复兴;“一国两制”;人民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4-0090-09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13CKS051)

    〔作者简介〕邱仁富(1980),男,广东韶关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价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奋斗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沧桑,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春天,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直到今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这就要求在祖国统一上有着新的认识和实践,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审视两岸和平发展的未来,国家统一的未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有一系列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极为深刻,形成了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祖国统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要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为此,习近平提出“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2〕。这样就把完成祖国统一纳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范畴。尔后,习近平在两次会见台湾人士中都重点谈到了这个问题。2013年6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其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二是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三是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四是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3〕习近平的讲话凸显了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来思考两岸的未来问题,从而把祖国统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发表了题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讲话,提出“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4〕从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祖国完全统一与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从而勾勒出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首先,祖国完全统一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和精神动力。一个民族走向大一统将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国家统一的观念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指引。树立国家统一的观念并使之深入人心,将形成一股无形的精神内聚力。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5〕一个民族要走向复兴,首先要树立统一的理念,这种信念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就能够汇聚人心,汇聚中华力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反之,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动力,没有内在凝聚力,也就面临危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6〕。因此,重视精神动力至关重要,汇聚中国力量是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到底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整个中华儿女的梦,它内在地要求国家实现完全统一,要求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能共享梦想,并为实现这一共同梦想而贡献力量。

    其次,祖国完全统一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力量支撑。实现祖国统一只有依靠自己力量,正如列宁在《论统一》一文中说道:“工人必须统一。而尤其必须的是要明白这样的道理:除了工人自己,任何人也不会‘给’他们统一,任何人也不能帮助他们统一”,“应当去争取统一,并且只有工人自己,觉悟的工人自己坚持不懈努力才能争取统一”。〔7〕的确,要实现祖国统一必须依靠中华儿女的力量,汇聚中国力量。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走向大一统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核心是树立了国家统一的观念,并使之深入人心。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把统一作为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并为之作出努力。

    (二)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源,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民族习惯、共同的民族认同、共同的民族愿望。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8〕两岸有着共同的愿景,那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民族振兴,这个愿景表明了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因此,“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两岸携手同心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它必将引领两岸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加强合作,增加了解和互信,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古人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两岸携手,才能更好地共创民族未来。

    (三)两种社会制度协同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考量

    如前所述,如果说两岸共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那么就必然会涉及两岸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等难以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创新性地解决这一难题:如何利用不同的社会制度,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进而言之,实现中国梦是要依靠单向度,还是多向度的社会体制?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要依靠制度建设,而制度自信是根本。既然我们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体性复兴,那么这就要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二是资本主义(港、澳、台地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资本主义制度在何种程度上,以及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如何说清楚?毕竟,港澳台的现行制度跟祖国大陆不一样,如何实现在制度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在制度实践上的划时代总结和提炼,将是实现社会统一,实现民族振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如何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做到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协同发挥作用?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表明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不能片面化、单向度化。香港、澳门的回归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理论上给以深刻的启示:“一国两制”制度实现了在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的国家治理方式(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和中国社会治理的伟大智慧。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共存、互补、共生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在全球化时代,两种不同的制度都扎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上,它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坚持制度自信,体现了一个国家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自信,也体现一个民族在实现复兴中的胸怀和气度。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统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探索实现民族统一的路径和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中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为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提供了一条现实之路和实现之路,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可行模式。

    历史上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武力与和平,而且武力统一的案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逐渐摆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面前,而解放台湾是当时的一项重大议题。即是说,最初实现统一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而言的,武力解放台湾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国际局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5年3月22日,刘少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我们也可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放台湾、澎湖。”〔10〕尔后,同年5月,周恩来提出解放台湾的两种可能的方式:和平的方式和战争的方式。这标志着中共中央开始逐渐转变对台湾统一的思路,“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1、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2、如果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3、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4、国共双方要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的提出标志着实现祖国统一有了新的构想,从思想方式上有了重大的转变。

    武力与和平,两种不同的统一方式,其背后隐藏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武力解放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是一种斗争思维方式,后者是一种和平思维方式。尽管他们在统一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方式有着重大的区别。中共中央从武力解放台湾转向和平解放台湾,标志着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逐渐从原来的斗争思维转向和平思维。而和平思维的树立,表明在解决统一和外部问题方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在解决统一问题上,以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从而避免付诸武力。解决国内问题的和平思维,实现和平统一更加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的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反分裂国家法》就明确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11〕。由此,和平思维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潮流。进而言之,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两个好处:一是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任何冲突和内耗都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因而,从民族战略的高度看,和平统一最符合民族利益;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追求和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任何地区的冲突都容易加剧地区紧张,甚至影响国际社会的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是以“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非和平方式”与和平方式相对应。“非和平”的思维蕴含和平的因素。“非和平方式”是和平思维方式的一种衍生,它不同于战争的思维方式,当和平方式遇到不可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非和平方式就被衍生出来。《反分裂国家法》第九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权益。”〔12〕同时,针对台独势力也有明确的规定,指出“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3〕。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和平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即非和平方式,主要包括经济制裁、经济封锁、海空封锁、外交封锁、道义谴责和追究等。它扩大了和平方式的空间,力求以非和平方式来最终实现和平。当然,战争是非和平方式的最后选择,也是最高形式,是实现和平发展的最终保障手段。总而言之,不管是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都是殊途同归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方面在推动祖国统一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式上迈出重要的一步。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符合香港同胞利益和愿望,也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14〕“一国两制”制度经过香港、澳门的实践,其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随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也不断彰显出“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理论魅力。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一国两制’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这些年来,中央政府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鼓励和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1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方面,“一国两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言之,“一国两制”也可以适用于台湾回归的问题。因此,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如何实现台湾回归问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统一的理论,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提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习近平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主要聚焦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谈,从两岸的历史、血缘关系去谈,抓住两岸同根同源的根本,用中国梦囊括两岸的未来和命运,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尤其是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提出“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的战略构想,从而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对推动两岸关系实质性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战略构想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三、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新时期,实现祖国统一的命题更加紧迫地提了出来。台湾问题,说到底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是中华儿女内部的事情。两岸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决,这是一条根本思路,也是一条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台海工作取得新进展,习近平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作出了许多新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

    两岸和平统一,共同的政治基础非常重要。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16〕这一论述奠定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基调。而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指的就是“九二共识”。他说,“‘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要做到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17〕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协商的政治基石,是发展两岸和平关系的基石,是共同的政治基础。其实质是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关键是在一个中国框架下解决两岸关系。习近平的对台方针继承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传统,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个共同政治基础的核心就是认同一个中国,这是前提,也是底线。习近平在2015年11月的“习马会”上还把“九二共识”理解为,这是两岸“和平发展之舟”的“定海神针”。在此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不仅要求同存异,还必须“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进而不断夯实两岸的政治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九二共识”的阐释有两点含义:一方面,“九二共识”的核心是认同一个中国;另一方面,“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底线。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九二共识”的科学内涵,不断增进对“九二共识”的共同理解,不断扩大“九二共识”的群众基础,为推动两岸实现统一奠定更加坚定的政治基础,是两岸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坚持从民族的整体高度来解决统一问题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的路如何走,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从民族整体高度审视两岸统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血脉相连、命运与共、齐心协力、携手同心。这四点分别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勾勒了祖国统一的基本思路。

    “血脉相连、命运与共”讲的是“实然”问题。强调尊重历史事实,就是说,统一要尊重历史,两岸血脉相连,都是中华儿女,不可分割,割不断的血脉关系。由此,台湾是中华民族血脉的一部分,台湾回归祖国正是血脉延续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表征。血脉相连,决定了命运与共,凸显了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大陆需要台湾,台湾也需要祖国大陆,台湾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大陆,祖国大陆的繁荣和安全也需要台湾。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台湾发展的坚强后盾,台湾的稳定和繁荣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两岸同胞命运与共,息息相关,要树立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为两岸的前途命运贡献力量。

    “齐心协力、携手同心”讲的是“应然”问题。既然两岸血脉相连、命运与共,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合作,要齐心,形成合力,从而表明未来的对台政策,主要是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加强两岸合作、同心协力,共创未来。这里表明习近平对台的基本方针,就是要齐心协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办好两岸的事情,办好两岸的合作事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携手同心共同应对时代的挑战,应对南海等周边复杂局势的挑战,携手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树立中华民族整体安全观。在当前,面对周边局势日趋复杂的环境下,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咄咄逼人的国际局势,如何携手共同应对复杂局势的挑战,携手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安全,这不仅是祖国大陆面临的挑战,也是台湾面临的挑战,两岸有义务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安全和整体利益。因此,习近平谈“齐心协力、携手同心”,就是秉持中华民族的古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维护民族利益的合作价值观:“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三)坚持从人民的主体性角度来解决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必须要坚持人民主体性,即尊重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主体性。两岸人民期盼和平、期盼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但是,如何发挥两岸人民的主体性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推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讲话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即“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使广大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多受益,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8〕。“三个有利于”从台湾人民利益、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民族整体利益等三个层次来阐释推进祖国统一的执政理念。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在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征程上,两岸都要凸显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愿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19〕从这个表态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在对台湾问题上更加凸显人民主体性问题。进而言之,台湾回归祖国,既不是祖国大陆生搬硬套地统一台湾,也不是台湾统一祖国大陆的简单、机械的概括,即祖国大陆和台湾在统一的问题上,不是简单机械地理解为主体和客体、正统和不正统、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两岸在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都是主体,肩负主体责任和历史使命,既要凸显祖国大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要凸显台湾同胞的人民主体地位,即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对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选择,尊重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的发展机遇,尊重台湾同胞在祖国层面上的主体地位。由此,要重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要不断在改善两岸关系、增强沟通互动中为台湾同胞增加福祉,为台湾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其二,在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征程上,要处理好台湾人民的利益、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民族整体利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祖国完全统一符合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整个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但是,现实地讲,我们也必须尊重台湾同胞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只要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的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去办;只要能够增加两岸和平发展的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去办,它们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进而言之,在推动两岸经贸往来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利益,也要充分尊重祖国大陆的利益,不能损人利己,也不能损己利人,更不能内耗,损人又不利己。要逐渐建构两岸共生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两岸经济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从而在祖国统一的大道上,让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祖国大陆的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合作即共赢。也只有把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内在要求。

    总而言之,推动祖国统一要发挥两岸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两岸人民的智慧,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共同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共同创造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应对台海问题的复杂局面,真正掌好两岸和平发展的“舵”。防止某些人或某些党派因一己之私,破坏多年来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成果,破坏两岸的和平稳定;防止台湾地区因领导人的变化影响台海和平稳定的大局,防止“九二共识”这一“定海神针”遭受破坏。两岸人民携手共进,共同遏制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各种暗涌,不断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现实之路和实现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3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

    〔3〕邢利宇.习近平会见吴伯雄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四点意见.[EB/OL].http:///gn/2013/06-13/4925518.shtml.

    〔4〕〔8〕〔9〕〔18〕〔19〕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427/c4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7〕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8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37.

    〔11〕〔12〕〔13〕反分裂国家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4,4.

    〔14〕〔15〕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

    〔16〕石龙洪.习近平最新对台讲话释放对台政策明确信号[EB/OL].http://news.ifeng.com/a/20150307/43290705-0.shtml.

    〔17〕习近平.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EB/OL].http://china.newssc.org/system/20150304/000542839.html?wzplzfkuocldgd.

    (责任编辑 肖雪莲)

    推荐访问:论述 祖国 解析 习近平